摘要:一位生活无忧、让人如沐春风的医生、母亲、妻子,逆行而上来前线发光发热,是除了师傅以外带我们看病人最多的老师。小王子在这次新冠肺炎救治中,开创性得在东院(我不确定是不是武汉或者全国)开展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除了帮我们家里的病人做,整个东院的这个技术都是他一个人在做。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形势向好,已经有部分医疗队员先期从武汉撤离、回到各自的家乡。

但依然有人还在湖北继续坚守。其中,援鄂医疗队队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基鹏,因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还没有结束,因此还在抗疫一线竭尽全力。今天,基鹏医生就带我们去认识援鄂的华西医院重症救治小组的成员。通过基鹏医生的温暖讲述,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可爱和有故事的人。

◆生而平凡①

作者|基鹏 女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本次援鄂医疗队成员 热心公益事业

华西医院援鄂医生笔记|重症救治小组的成员,一群可爱和有故事的人

今天是我们来武汉的第44天。

天气转暖,到处都是花儿盛开的样子,在房间里穿着长袖睡衣也有些热了。朋友圈里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疫情刷屏,逐渐看到好朋友们摘下口罩的笑颜、春日暖阳、家庭团圆、美食美人,由衷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更想家了。

华西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昨天返蓉。看到照片里二哥和朱老师的“妹妹头”,以及二哥在朋友圈里写下“两月经历四季,一疫参悟一生”的感慨,一边心疼一边替他们开心,同时也觉得距离自己回归的日子,可能又近了些。而我们医疗队还在武汉好好工作,因为虽然疫情全面好转,但是重症病人的救治还没有结束,加上重症患者集中管理的战略部署,再度接手了几名重症病人转诊后的我们,实际工作量较一周前反而增加了。

今天想来写一写我们团队重症救治小组的成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可爱和有故事的人。

1.康师傅

师傅对外多有名气我其实不太知道,毕竟自家人看自家人都是又在意又嫌弃,反正他现在因为工作表现和救治成绩“过于”优秀,又被拉去负责整家东院的救治工作督导(具体头衔和表述可能有偏差,反正就是从负责一个塌塌变成了负责一片塌塌)。早上查房,一向精神抖擞的师傅被我抓住在打哈欠,也对,毕竟天天查房天天开会天天不知道几点睡,铁人三项怕也是有极限的。

师傅对我们要求就是特别高。查房的时候我们要从头到脚把病人的各项数据如数家珍倒豆子一样背出来。药物剂量,主要指标,用药方案,近期检查结果,每天吃了多少拉了多少,甚至吃了啥,反正从头到脚的数据样样不落都要汇报。师傅说,重病人都是守出来的。其实,对病人了解多少掌握多少,大概才是重病人治疗的首要环节吧。毕竟,每个病人都不一样,连第一手数据都没有好好掌握,凭什么据此滴定(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调整,所以这其实也是对重症医生管理病人的基本功要求了。

前些天师傅带我进去做气管切开,他噼里啪啦地做完演示完,我这个助手连手套都没打湿。第二台我去做,不太顺利。我每个步骤他都嫌弃。我切皮他说歪了。我切完他说短了。我扩皮他说浅了,我下钳子他说你没吃饭。我又紧张又臊皮,我说你莫催嘛,越催越紧张。然后果不其然我失败了,他戴上手套一屁股把我挤开,两三下就分离完把气切导管放进去了。做完气呼呼得给我说哪里没做对要咋个改进,顺便补一句,你这是华西最撇气切,就是做得太少了。等到从污染区出来,丢给我一个课件让我好好学习,还继续补刀,“发一个二十年前的课件给你好好看一哈”。

重症医学科医生的成长太困难了,因为我们就是一个集各种各样的专业为一身的小综合科,呼吸、循环、神经、感染、营养、免疫、呼吸机、ECMO,反正啥都要懂一点。还有各种操作,从头到脚,也要能基本过硬,需要的时候随时能拿出手。我想这也是为啥在武汉前线救治重症病人的时候ICU医生的角色如此重要,因为器官功能的维系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所以我想,师傅就是一个很好的、期望中的全面的ICU医生的模样。虽然被嫌弃,却每天都在被一点点亲自教授,或者是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是思维方式,或者是治疗决策的取舍和权衡,又或者是一个不言放弃的ICU医生的坚韧、自信和担当。

2.妈妈岳老师

如果说师傅是严厉的爸爸,岳老师就像妈妈,随时随地都是温柔和轻言细语的表达,也是病人最喜欢的医生,因为她耐心、善于安抚、善于陪伴和倾听。她曾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想,这句话有点戳到我,原来英雄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模样。一位生活无忧、让人如沐春风的医生、母亲、妻子,逆行而上来前线发光发热,是除了师傅以外带我们看病人最多的老师。今天跟岳老师聊天,随口提到一位已经出院的病人的名字,她马上脱口而出病人当时的主要病情、长相、性格、情绪。我发现岳老师是少有的不称呼病人床号,而是称呼病人名字,并且能够记住他们每一个人个人特质的老师。

我不好说这是性格使然还是记忆力超群,但我想,一定是用了真心,仔仔细细记住了病人他们每一个“人”,而不是疾病名、参数或者检查结果,才有可能做到这样吧。

医患关系在武汉这段时间空前达到high点,除了醉心社会各界给予医者的善意以外,岳老师教会我,以心换心,以人为本。在我自己以后的从业生涯中,从学习称呼病人的名字开始。

3.队宝老徐

很难形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较真、执着、满腹经纶。多次在战地笔记提到他,实则是因为喜爱和敬佩,因为他让我看到一个好医生闪闪发光的样子。

他专业过硬责任心强,一提到心脏和循环就侃侃而谈,逻辑严密、证据充分,一开口就往往自带三分权威的光环。曾经有个段子,老徐去某科会诊,会诊意见写了一大篇,12345678条针针见血,等于帮别人查了一遍房,所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说专业的话,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是权威。

除此以外,他还啰嗦。每次线上MDT(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都要参加,自家的病人人家的病人属他发言最积极,下夜班手机永远在线,看到一张病人的血气分析或者心电监护就噼里啪啦发表意见。我知道,他的心,一直都在病房的他们,身上。这样的老徐,让人安心。

再者,执着甚至偏执(不知道会不会被打),他搞成人心脏,我搞小儿心脏,我们ICU还有各种休克管理的经验,但是领域不同治疗意见有时难免相左。但是,很多时候,迎合往往比挑战来得轻松得多,人云亦云大概是这世上最容易的处事法则,每个人都说打开胸怀欢迎改变,但是最难的就是当他们发现自己需要改变。所以,表达不同观点,提醒对方你可能错了,你可能需要改变,是令人永远头疼的命题。也所以,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永远有新鲜感,永远有思考,永远坚守医学的初心和自己的初心。试问,医学难道不就是在争论和怀疑中进步的学科吗?

So,老徐,欢迎继续吵架和摔文献。

4.CRRT小王子张凌老师(CRRT可以被简单认为是肾脏替代治疗技术)

之所以喊他小王子,大概是因为他和老徐之间对比过于鲜明,想象一下圆墩墩、酷似一休哥的光头、老徐的反面,大概就是温文尔雅的张凌老师了。

有时候我觉得,张凌老师的胸怀大概像他的专业领域CRRT一样,也不知道是技术影响了人的选择,还是人的气质被技术影响着。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救治中,身为肾内科CRRT专业方向的张老师被师傅委派一同参与重症病人的管理。值夜班、写病历、做操作,许多在家他这个年资的医生可能都不再染指的事情,他从未抱怨,也从未比我们多休息一天。

小王子在这次新冠肺炎救治中,开创性得在东院(我不确定是不是武汉或者全国)开展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除了帮我们家里的病人做,整个东院的这个技术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低调的小王子没有过多宣传自己,除了一条朋友圈对成功开展这项技术表示开心以外,再也没有过多的言语或者采访,甚至外面的人不知道是他一人在默默无闻摸索和开展这项技术;不知道他牺牲休息时间义务去其他病区支援不言付出和报酬;不知道他为了开展这项技术私下阅读文献和钻研以及独立首次试航的压力。小王子身上,流淌着跟小王子一样的血液,“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可是小王子啊,这些,我们看到了呢。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ECMO爸爸赖师兄、开心果薄姐姐、强迫症雪姐、人小鬼大的敏敏师弟、糙汉子隔壁老王、呼吸老王、呼吸老薛)

对了,忘记告诉你们了,Angela一切都好,呼吸机撤掉了,ECMO也撤掉了,今天她跟我说,我下来走了几步了。我说,你能干,希望你能在我们走之前出院,一家人平平安安,完完整整。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最新一期《读者报》封面欣赏:

华西医院援鄂医生笔记|重症救治小组的成员,一群可爱和有故事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