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稿:中鄉美小說主編 山夫

文圖編輯:C大調

愛蘭

文/黃義蘇

宋熙寧四年,周敦頤揮動如椽大筆,留下一篇《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對蓮之刻畫可謂入木三分,遂成傳世名作,後人百吟不厭。

周敦頤愛蓮,陶淵明愛菊,鄭板橋喜竹,毛澤東詠梅,徐悲鴻畫馬……人們作詩寫文繪畫,大都借物借景抒懷,以彰顯其心境與思想。我雖不喜附庸風雅,平時亦對花卉興趣索然,卻偏偏對蘭花有着說不出的歡喜。

記得讀高中時,學校組織興趣小組外出採草藥。那天,我和幾位同學不斷穿行於山野林莽之中,覓花尋草,只爲採挖草藥。當我們費盡全力翻過一座大山時,日懸正中,大家氣喘吁吁,便放下腳步,然而眼睛卻不肯休息,極目遠望,頓時驚呆了:整整一面山坡,鬱鬱蔥蔥長滿了墨綠色的蘭花。這是何等壯觀的場景!此時,恰逢蘭花盛開,一陣陣清香迎面撲來,沁人心脾。那天中午就在蘭花叢中,我們或蹲或坐或站,一塊乾糧,一口泉水,伴着一陣陣花香入口,倒也平添幾分情趣。

這件事情一直掛在我們嘴邊,成了我們炫耀的談資。不少同學壓根不相信,怎麼會有這樣多的蘭花?甚至有同學嘲諷我們是在夢中見到的。

依稀記得1976年,一次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元帥生前也酷愛蘭花,報紙上還配發了朱德元帥親手栽種的兩盆蘭花的照片,花繁葉茂,長勢喜人。後來,我才知道朱德元帥在井岡山從事革命鬥爭活動時,曾娶伍若蘭爲妻,伍若蘭在一次遭遇戰中爲掩護朱德等人撤退,不幸中彈犧牲。這件事在朱德心中留下了永遠的痛。也許愛屋及烏,朱德愛蘭也就不難理解了。幾十年來,身居要職的開國元勳因念蘭而種蘭,以這種方式寄託對亡妻的哀思。

從此,我開始關注蘭花,進而喜歡上了蘭花。

有一次學校組織各班種盆花。女兒從學校帶回幾株蘭花,說是班上種完後剩餘的。只有稀疏的幾片葉子,完全沒有什麼美感。誰曾想,只過了兩年,女兒種的蘭花葉子越來越多,根部還有不少嫩芽冒出來。春節前後,居然盛開了幾枝蘭花,既爲客廳添色不少,又讓整個房屋清香馥郁,生活陡然氤氳一種莫名幸福感。

乃至後來,我搬家時,因室內物品太多,雜亂推積着,就把這盆蘭花放在住房的門口。慢慢的也知道蘭花品種繁多,這一株雖不是上品素心蘭,能長得如此繁茂也是我和女兒悉心照料的結果。誰知,幾天後,不知哪位“君子”隨手順了去,從此不見了蹤影。如此看來,喜歡蘭花的人遠遠不止我一人。既然有人喜歡,儘管自己心有些失落,也不至於耿耿於懷,唯願那人能真正上心,培植好那叢蘭花。

讀過許多的書,歌頌蘭花的詩詞歌賦,卻並沒讀到多少。記得,屈原著有“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將蘭花之魂傲然樹立。不知誰還說過一句“不求聞達於鬧市,但留芬芳於人間。”這,恐怕就是蘭花品格的真實寫照。居深山,留雅室,耐得寂寞,寵辱不驚,一旦植根於斯,則日新月異,繁衍不息,平凡而又獨特,清香而不好張揚。

誠然,我從教幾十年,雖然歷盡艱辛,卻初心不改,甘之如飴。隨着年齡增多,閱歷的豐富,自己深刻認識到,教育與蘭花表面上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細思量,其內涵品格何嘗沒有相通之處?

我愛蘭花,是因爲蘭花的雅緻、淡定和清香;我愛教育,教育給了我追求和希望。從事教育,往往如同蟄伏深山的蘭花,儘管未必人知,依舊錶達着旺盛的生命力,清香四溢。

稿件管理 : 紫煙幽夢

審閱 :嚴景新

簡評:作者通過詩《愛蓮說》而喜歡蘭,然後通過自己高中上山看到蘭花和朱德元帥親手栽種蘭花的報紙,關注蘭花,喜歡蘭花,還有女兒種的蘭花。點點滴滴回憶裏寫了蘭花與自己的生活的相關情節。文章通過蘭花品格聯想自己對教育的熱愛。行文段落還分明,中心明確。但是文章語句有流水之嫌,部分病句以及錯別字已改或刪除。如果能把自己對蘭花的愛寫仔細點,文章可讀性更好。

作者簡介:黃義蘇,生於1953年,江西省上猶縣營前中學退休教師,系中國地理學會會員,上猶縣作協會員,上猶縣攝影協會會員。曾在《贛南日報》、《上猶文藝》等報章發表散文多篇。

本文爲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