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

大腦中意志力的功能區

隨着人類的進化,前額皮質逐漸擴大,所佔比例比其他物種大很多。前額皮質擴大之後,就有了新功能,它能控制我們去關注什麼、想些什麼,甚至能影響我們的感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爲。

神經生物學家羅伯特.薩博斯基認爲,現代人大腦裏前額皮質的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做“更難的事”。窩在沙發裏刷朋友圈容易,它就會讓你走出去做運動,鍛鍊身體;喫大魚大肉甜食比較享受,它就會讓你多喫瓜果蔬菜;把事情拖到明天再做比較容易,它就會督促你打開電腦,開始工作。前額皮質根據功能,主要分爲三個區域:

左邊的區域負責“我要做”的力量,能幫我們把注意力和行爲放在枯燥、困難或充滿壓力的事情上。比如你想坐在長椅上休息,它會讓你繼續在跑道上,跑完5千米。再比如,孩子想要玩玩具、看電視,它會讓孩子繼續在桌前完成作業。

右邊的區域控制“不要做”的力量,它能幫我們剋制一時的衝動。比如你在寫東西的時候,手機“叮咚”一響,它能讓你不去再多想誰發的消息,剋制想去看看的衝動,專注把手頭的事情處理完。再比如,客廳裏邊有人說話,它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拉回來,繼續寫作業。

第三個區域會記錄我們的目標和願望,決定我們“想要什麼”。這個區域位於前額皮質中間靠下的位置,這裏的細胞活動越劇烈,我們採取行動和拒絕誘惑的能力越強。

上面左右兩個區域是控制我們行爲的,也就是讓我們克服本能,“做該做的事”。這兩個區域發揮作用時,如果克服了本能,就是“自控”;反之,被本能戰勝了,就是“失控”。

第三個區域像個駕駛員,負責目標和方向,它影響着我們在哪些事情上努力的程度,和方向出現偏差時剎車的力度。目標感和願望越強,相應的“油門”和“剎車”的力度越大。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1、【目標導向法】

家長應該指導和幫助孩子制定短暫和長遠的目標,使孩子有努力方向。孩子心中有了目標,有了“盼頭”,他就會爲實現目標而去努力,表現出堅毅、頑強和勇氣。但目標一定要恰當,應該使孩子明白這目標不經過努力是達不到的,但稍經努力便能達到。太難或太易達到的目標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鍛鍊。另外,目標如果是合理的,那就應當要求孩子堅決執行,直到實現爲止,不可遷就,更不能半途而廢。

2、【獨立活動法】

應儘可能讓孩子獨立活動,如讓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業等等。孩子在進行這些活動時,要克服外部困難和內部障礙,他正是在克服這些困難過程中,使意志得到鍛鍊。倘若孩子不能完成這些活動,也不必急忙去幫助,而就該“先等一會兒”,讓他自己克服困難去解決。當他戰勝了困難,達到了目的,會顯示出一種經過努力終於勝利的滿足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也就隨之增強。

3、【克服障礙法】

堅強的意志是磨練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鍊人的意志力。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爲他們提供克服困難的機會,使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有點小小的坡度。倘若把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全部清掃乾淨,他現在可能平平安安,日後他就會逐步失去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4、【自我控制法】

孩子的意志品質是在成人嚴格要求下養成的,也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自我控制的結果。家長應經常啓發孩子加強自我控制。自我鼓勵,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是意志鍛鍊的好形式。比如,當孩子感到很難開始行動時,可讓他自己數“三”,或自己給自己下命令:“大膽些”“不要怕”“再堅持一下”等。

5、【表揚法】

讚揚、鼓勵可以鼓舞勇氣,提高信心,有利於意志的鍛鍊。對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點滴進步,家長要適時、適度地給予肯定和讚許。在讓孩子完不成計劃時,家長要進行具體分析,切不可說:“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務”,“我早就說你沒長性”等喪氣話。否則,只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終失去自信心。

最後,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人的意志品質與性格特徵有着一定的關係。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意志力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應加強果斷性和靈活性的鍛鍊,培養他大膽、勇敢、堅毅的意志的品質。對外向型的幼兒則應加強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同時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忍耐、沉着、剋制的品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