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朱温变态的军制——跋队斩的推行之下,宣武军兵卒们爆发出了超强的潜力,使得原本的外来户朱温,最终强势崛起,最终成为了河南道中的超级巨无霸。历史最终还是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朱温不仅在这里扎稳了根基,而且还依托宣武军力量,抗击黄巢、讨伐秦宗权,火并二朱、斩灭时溥、力压河东、江南,最终成为了唐末藩镇之中最强悍的那个仔,而其能够迅速崛起,究其原因,除了天时地利等一系列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施行了一种新的战场军制,而这种军制很特别,属于特别变态的那种,其让宣武军的军卒们上了战场就只有面临两个选择,胜利OR死亡。

引言:

唐广明三年七月,当唐庭新任的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到达汴州城下之时,当其看着眼前的这座低矮破败的城池,差点没有哭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强兵劲卒、武风彪悍的宣武军镇,看着怎么这么不像呢?

然而当其真正接手宣武军军镇之后,其才发现,这个宣武军军镇的真实情况,实际上比之前自己想象中的还要烂许多。


朱温刚接手的宣武军镇让其很沮丧

时汴、宋连年阻饥,公私俱困,帑廪皆虚,外为大敌所攻,内则骄军难制,交锋接战,日甚一日。——《旧五代史》

在经历了黄巢动荡之后,河南道内的藩镇势力犬牙交错,各军镇与军镇之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而刚从长安撤出的黄巢军,据悉现已抵达了河南道,战争危机迫在眉睫,作为一个外来户,朱温想要在这里扎根深度耕耘,确实有点儿难。


黄巢军从长安撤出,抵达河南道

历史最终还是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朱温不仅在这里扎稳了根基,而且还依托宣武军力量,抗击黄巢、讨伐秦宗权,火并二朱、斩灭时溥、力压河东、江南,最终成为了唐末藩镇之中最强悍的那个仔,而其能够迅速崛起,究其原因,除了天时地利等一系列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其施行了一种新的战场军制,而这种军制很特别,属于特别变态的那种,其让宣武军的军卒们上了战场就只有面临两个选择,胜利OR死亡!

这个军制就是五代时期非常著名的跋队斩,而正是这个军制的推行,使得当时的宣武军卒们在战场之上,想不死战都难。

朱温的新军法,太变态

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跋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资治通鉴》

这就是朱温在宣武军中推行的跋队斩,那么其到底有多变态,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吧。

打赢了,别高兴!还是要砍头的

按照跋队斩的规定,当宣武军作战时,一次轮轮冲锋下来,如果顺利拿下城池了,按照常理,打赢了,大家自然很欢喜,但在宣武军里可不是这样,打赢了,如果带队领导在这次战役中不小心阵亡了,那可就悲剧了。


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所在行伍中,队长、偏将之类的领导阶层如果被流失、刀剑刺杀,不幸阵亡,那可就完蛋了,下面的那些人,一级级算下去,都得跟着陪葬,因此,打赢了,不一定能拿到赏钱,搞不好还要砍头,这事听起来仿佛不可能,然而实际上是存在的。

变态的军制,造就变态的军力

能在宣武军混到领导阶层,必然都是一些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伙计们,这些人在战场上也必然会冲锋在前,毫不怯死,而领导都这么猛了,下面的军卒们则更加不敢畏死了,伙计们,都上吧,死也要死在领导前面,万一领导被流矢射杀了,自己这帮人可就完了,当死亡逼迫众人前行的时候,人们冲锋的步伐和劲头,自然要积极很多。


回过头再说说那些不畏死亡的领队们,他们之所以敢如此拚死向前,也是因为跋队斩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冲得再猛,前面也必然有兵卒会替自己挡死,整体下来,自己的危险系数其实不算太高。

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坏,领导们的冲锋危险系数低,因此他们往往会积极向前,勇猛冲锋,而兵卒们的冲锋危险系数很高,炮灰儿的可能性极大,然而不冲锋的死亡率更是百分百,因此,这些苦命的兵卒们只能无奈地陷入了一场战场死循环中,他们在战场上尽全力跟着领导冲,同时保护领导周全,而领导若是战死了,他们自己这群人也活着没意义了,还不如拼死杀敌,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在这种变态的军制之下,所催生出的军力也自然非常变态,因此,在其他军镇们的眼中,这些疯狂的宣武军卒们各个冲锋起来不要命,仿佛一个个不怕死亡的机器一般,实在令人恐惧。

后期的逃亡,黥面刺青

在这种军制之下,催生出的战力非常彪悍,然而也有一种弊端,那就是一旦领导不幸阵亡,那些军士们如果不想死怎么办呢?那只有投降敌军和逃亡山林两个途径,然而在宣武军强势崛起之时,投降敌军无异于等同送命,因此大多数出现的现象是逃亡山林,而为此朱温还专门在军队兵卒身上刺青打标示,防止这些人逃亡之后无法辨认,而宋代军队之中黥面的风俗,也大致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而在朱温变态的军制——跋队斩的推行之下,宣武军兵卒们爆发出了超强的潜力,使得原本的外来户朱温,最终强势崛起,最终成为了河南道中的超级巨无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