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日本帝國雖然已經處於日薄西山,但還沒到命懸一線的程度,日軍大本營已經做好全面戰略防禦的準備,日軍認爲美軍可能登陸中國,在進行抗擊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如果這個機場還存在,美軍空軍將會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日軍認爲必須摧毀這機場。因爲這數字很有可能將其他戰線的日軍死傷算入(有可能是日本第20軍在整個湖南廣西的作戰死傷),然而依舊可以看出日軍在湘西會戰作戰傷亡之狀況可謂極爲慘烈。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東方主戰場,彼時中國雖然是個貧瘠落後的農業國,但卻頑強抵抗日軍,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敬重,傳統列強根本沒有想到在面臨亡國之危時,貧弱中華民族竟然迸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然而,由於實力相差太懸殊,早期國府組織的大規模會戰多以戰敗告終,比如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但這些戰役同時給予日軍極大傷亡,使得抗日戰爭轉到了相持狀態。武漢會戰後(1938年10月末),日軍深陷中國戰場,之前勢如破竹的態勢一去不返…
這之後中日打得是你來我往,1941年末日本發動珍珠港偷襲,之後橫掃東南亞。強橫了一陣後,美軍緩過來了,這下子日軍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的日軍準備在中國有所作爲,1944年4月發動了“一號作戰”(豫湘桂會戰),此戰國民政府之腐敗無能暴露無遺,8個月是丟盔棄甲,損兵折將,日軍大勝。但日軍畢竟是強弩之末,自身的軍力惡化並處於劣勢,且無力再進行進一步的攻勢,所以雖然整體作戰上幾乎達到成功,但戰略目的卻沒達到。
但日軍戰術上是很成功的,中美聯合空軍在衡陽、零陵、寶慶、桂林、柳州、丹竹(在廣西平南縣)、南寧等地的7個空軍基地和30餘個飛機場,相繼被日軍佔領或搗毀,在1945年3月老河口機場被毀後,湖南芷江機場成了美國戰略空軍在中國的唯一的前方機場。該機場經擴建,設施已經相當完備,從當地起飛的美軍轟炸機不但沉重地打擊了在華的日軍戰略目標,也直接威脅着臺灣一帶的日軍設施,日軍視其爲眼中釘肉中刺。
此時日本帝國雖然已經處於日薄西山,但還沒到命懸一線的程度,日軍大本營已經做好全面戰略防禦的準備,日軍認爲美軍可能登陸中國,在進行抗擊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如果這個機場還存在,美軍空軍將會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日軍認爲必須摧毀這機場。
於是,日軍準備進攻湖南西部,其實日軍的戰略是有問題的,都1945年了,美國空軍已經佔據了太平洋多個外島,美軍空軍天天堵着日本家門口炸,這個時候打一兩個中國機場有什麼用呢?而且這個時候日本按道理應該是加緊戰略防禦纔是,怎麼還主動進攻?而且此時日軍中有經驗的老兵大量死亡,在華部隊狀態是很差的,日軍內部沙盤推演時參謀便提出警告,不能打。
但日本陸軍高層硬是要打,日軍希望以攻擊來取得更多的優勢,且認爲當時戰力足以打垮更換美械後的中國部隊,然而後來的結果證明,日本陸軍是失了智,這判斷完全錯誤。
1945年4月9日,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駐邵陽指揮日軍分三路向湘西進發,戰役開始,日軍兵力是:駐湖南日軍抽調5個師團3個外加獨立旅團約8萬人。
此戰被稱爲“湘西會戰”,又因爲是以湖南雪峯山爲主戰場,故又被稱爲“雪峯山會戰”。
但此時中日雙方軍力已經逆轉,多支中國精銳部隊(比如王耀武率領的第100軍,第74軍,第73軍,第18軍)等參戰!而且,中美空軍混合大隊也進行增援,制空權在我方。
果然在這些強悍戰力面前,3路日軍碰得頭破血流,1945年4月26日,3000餘日軍向綏寧、洞口至洪江的要地武陽進犯,武陽駐軍第9連與數倍於己之敵苦戰4晝夜,全連壯烈犧牲,武陽陷落。5月4日起第5師經3日激戰,收復武陽,此戰中國軍隊正式由防禦轉爲反攻。
日軍被反擊的中國軍隊打得很狼狽,5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中止芷江作戰命令,開始狼狽逃竄,日軍在付出極大代價後,於6月7日退回原出發地,戰役結束。
雪峯山之戰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最後一次中日大規模對決,此戰日軍傷亡極爲慘重,日本在官方戰史上最初承認1萬1千人傷亡(其中5,000人戰死)。但是後來數字又被調整變成15,000人“因爲疾病”傷亡,語焉不詳。損失語焉不詳在日軍官方戰史上一直是常態,連帶影響到官史可信度;目前較被接受的說法日軍在整場會戰因各種理由造成了1萬5千人以上傷亡;國軍宣稱殺傷日軍36,358人(其中擊斃12,498人),俘敵247人,由於戰場是國軍打掃,所以國軍的統計反而可信。
而戰後,日本第一復員局編寫了關於湘西會戰之報告,給出了可確認之陣亡人數爲一萬五千多人,可確認的受傷人數則爲五萬多人。數字怎麼比中方統計的還高?因爲這數字很有可能將其他戰線的日軍死傷算入(有可能是日本第20軍在整個湖南廣西的作戰死傷),然而依舊可以看出日軍在湘西會戰作戰傷亡之狀況可謂極爲慘烈。
而國軍方面也有2萬多人死傷,此戰的傷亡比在之前的會戰中很少見,也反映出日軍戰力下滑之嚴重,駐華日軍自此才面對現實,逐步收縮戰線強化在中國沿海城市與重要據點的防禦能力,但顯然爲時已晚。
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六天後,其第一份投降書正是在湖南芷江(城東七里橋村磨溪口)機場洽降和草簽,史稱“芷江受降”,這標誌了日本侵華戰爭結束。
抗戰最後一戰,1945年雪峯山之戰,中國軍隊在湖南殲滅數萬日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