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小的追球》,嘉賓黃子韜、周冬雨、王彥霖、尹正,冠名商《神武4》。時不時就表現出《神武4》首席弟子的熱情和求知慾,幫周冬雨帶護膚品,看到新鮮事會按照本能來做事,比如在北極圈裏大喊“企鵝。

2019年,國產綜藝不再只有抄襲與尷尬。

從記錄傳統文化到解讀老一輩革命者的精神密碼,從關注認知障礙老人到“詩與遠方”的理性討論,幾乎每一部都是既能上熱搜,又能攬下豆瓣8.5分以上的精品之作。

臨近年末,這份“年度精品”名單再添一員,除了豆瓣8.9的高分,這檔綜藝還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移動客戶端官微的點名表揚。


《小小的追球》,嘉賓黃子韜、周冬雨、王彥霖、尹正,冠名商《神武4》。

看到這組信息,遊戲日報君的第一反應:明星組團旅遊,路上打打鬧鬧,聯網玩玩遊戲嘻嘻哈哈,最後按照臺詞昇華下正能量主題。

可讓人意外的是,作爲一部旅行真人秀,《小小的追球》的真正主角,並不是這些藝人嘉賓。

翻垃圾充飢的北極熊與死在媽媽懷裏的小海象,笑中帶淚的追球之旅

節目第一期,四位嘉賓被拉到了地球最北端的城市。即便是屏幕外的觀衆,也能從這座被白色覆蓋的城市中,感受到一股涼意。


而比這更加冰冷的,是嘉賓後來看到的兩張圖。一張是岸上出現的北極熊屍體,一張是100年來的冰川對比。



事實上,節目的原名《趕在一切消失前》更貼合節目的主題:通過藝人嘉賓的旅途,去感受那些即將消失的自然與生命,從而昇華環保主題。

或許節目組並不想如此傷感,且除了環保之外,四位嘉賓還表現出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整體氛圍也是以歡快爲主,沒有刻意的說教和煽情。

以《小小的追球》爲名,倒是更符合年輕人所易接受的輕鬆交流節奏。

所以在節目中,觀衆們最先看到的,往往都是搞笑的“追球團”成員們與白無憂的呆萌講解(《神武4》手遊角色)。

然後在毫無防備的歡笑中,一點點獲取到節目組想要傳達的信息。

比如瘦骨嶙峋的北極熊,由於全球變暖,冰川面積的縮小,無處覓食的北極熊只能游到海的另一邊,撿當地居民的垃圾喫。

很多北極熊甚至還來得及覓食,就倒在了岸旁,再也沒有起來過。曾幾何時,又瘦又髒的它們,是這塊領地唯一的王者……


還有那些依賴於冰川的海象,由於冰川的融化,可站立休息的面積太小,很多成年海象爲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休息,不惜大打出手。

輸了的海象,只能抱着自己的孩子去尋找下一塊浮冰。可浮冰實在是太少,很多小海象還沒等看到下一塊浮冰,就死在了媽媽的懷裏。還有的海象爲了更大的休息空間,爬上80米高的懸崖,可這並不代表着安全。


黃子韜尹正含淚觀看紀錄片

這些均不是節目組刻意做的煽情,而是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自然現象。《小小的追球》所做的,只是通過藝人視角,將這些即將消失的自然景觀和生命呈現出來。

相比之前某檔綜藝號稱耗資9個億的環保項目,結果卻是嘉賓揣手參觀環衛工人如何在垃圾處理場工作,期間問些常識性問題,聊聊閒天,最後衣着華麗的回到演播室發表感慨,而所謂的9個億其實是環衛工人的保險總額,並沒有實質性作用。

《小小的追球》真正詮釋了“格局”二字。


愛地球,趁現在

嘉賓接地氣新高度:“不刷牙不洗臉”的周冬雨,在北極喊企鵝的黃子韜

男多女少的嘉賓陣容中,女嘉賓的作用通常不亞於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或發起人。

作爲《小小的追球》唯一女嘉賓,金馬影后周冬雨不乏爺們般的表現。不僅素顏出鏡,爲了旅行減重乾脆不拿護膚品,一句“不刷牙不洗臉”讓好意提醒的黃子韜啞口無言。

然而在比較嚴肅的科普環節,或者是需要身爲發起人的黃子韜去承擔一些職責時,周冬雨總會讓自己移出鏡頭,儘量不讓自己的女嘉賓身份去搶戲。


同樣是拼,周冬雨的拼總能用在對的地方。

《少年的你》因劇情需要,二話不說把自己剃成光頭,這份氣魄背後,實爲周冬雨身爲藝人的大局觀體現。

她會爲整體的內容需要,既能做到形象上的犧牲,也能做到個人表現上的讓步,前者很多女藝人都能做到,但後者卻未必。

在搶C位的年代,不把C位當回事,需要足夠的硬實力作爲支撐。


這麼橫嗎?

至於男嘉賓,身爲發起人的黃子韜是四人中年齡最小、最中二的那個。因忘記秋衣放在哪個箱子,竟和自己的箱子較起了勁;

第一次見王彥霖還只能互相尬聊,沒過幾天就拉着人家跪地拜把子;

時不時就表現出《神武4》首席弟子的熱情和求知慾,幫周冬雨帶護膚品,看到新鮮事會按照本能來做事,比如在北極圈裏大喊“企鵝!企鵝!”


雖然鬧出了不少笑話,但黃子韜的中二也透露着團隊的認真。

當聽說67歲的船長一生都在保護北極熊、保護環境時,追球團立馬組織起了拍賣會,將籌得的善款全部用於購買北極熊的相關書籍,之後還請到了作者到場講話,普及環保知識。

他們是在藉此舉告訴船長,其實在中國,也有數億的年輕人在關注着環保問題。而在旅程結束後,《小小的追球》節目組還收到了船長贈予他們的“北京銘牌”,這代表着地球最北部的城市已真切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關注環保的誠意。

而在此之前,獲得銘牌的亞洲城市只有兩個。


還有在前往易發生突發情況的極地之前,黃子韜也是學習如何穿戴救生衣最積極的一個,後來還挨個檢查指導其他隊員的穿戴。

可當其他人都穿戴好,黃子韜自己卻被救生衣卡住頭時,三位成員則是“發自內心”的嘲笑、調侃、以及不動神色間,幫助黃子韜解圍。

這就是“追球兄弟團”的日常氛圍,不撕X、不搞CP、甚至連兄弟情義都不表現得那麼刻意。用輕鬆詼諧,包裹整個欄目所要傳遞出的思想。

從這個層面看,《小小的追球》也契合了冠名商《神武4》手遊所強調的“快樂社交”,用年輕人的溝通方式,傳遞正能量。而後者的“神武山河計劃”,同樣是呼籲年輕人走到線下,感受世界。


遊戲+綜藝,並不只是名字頭銜上的協作

值得一提的是,《小小的追球》並不是《神武4》手遊的首次跨界,在此之前,該系列還冠名過黃子韜的個人演唱會;

舉辦咪咕音樂匯,請到的嘉賓有周杰倫、五月天、蔡依林、鄧紫棋、薛之謙、蔡徐坤等;

也曾冠名過《高能少年團》《青春旅社》《挑戰吧太空》《青春環遊記》這些以年輕+正能量主題的真人秀。

此外,《神武》系列也與傳統文化碰撞出不少火花,比如聯動端午、七夕、中秋等傳統佳節;將諸葛後裔最多的村落“諸葛八卦村”做進遊戲,打造浙江首個“遊戲+景區”的跨界合作。

所以儘管《神武》IP已經走過了十年,但通過這些聯動,遊戲年輕文化、快樂社交、傳遞社會責任的標籤卻愈發明顯。


全程與“追球團”一起保護地球的白無憂

在遊戲行業中,遊戲產品主動引導玩家關注環境保護、文化傳承,通常會讓人聯想到“求生欲”。

而以《神武4:小小的追球》爲代表的多益式跨界,卻實實在在引起了年輕羣體的反響,將其打造成了一個影響力出圈的品牌形象。

玩家通過遊戲去了解精品綜藝所傳遞出的思想,而綜藝用戶則能通過優質內容,感受到遊戲的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