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關於一些中小材料和電池企業的新聞比較多。

經歷了2019年的行業動盪和一季度的疫情影響,有的被母公司“賣身”,有的打算業務轉型,有的涉及債務重組,有的陷入業績不達標官司,還有的捲入專利訴訟……

從這些新聞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些中小企業的“生存百態”。

天豐電源:放棄大動力 轉型兩輪車電池

天豐電源(832283)本週發公告稱,擬出資255萬元與其他方共同投資成立杭州哈嘍新能源有限公司。目標是拓展電動自行車電池業務。

曾經給知豆配套的天豐電源,去年將知豆的1.3億元債務轉讓,爲的是增加現金流。

在經營策略上,不再銷售電動汽車電池,縮減應收賬款賬期;同時消化大量庫存,減少原材料等的採購,壓縮各項費用。

市場方面,維持在摩托車啓動電池領域的研發銷售;開發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商的客源,開拓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市場。據瞭解,天豐電源已與浙江綠駒車業有限公司、立馬車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簽訂了電動自行車電池的相關銷售框架合同。

智航新能源債務重組

同樣主營圓柱電池的智航新能源,本週對外公佈了其債務重組方案,*ST尤夫(002427.SZ)本週公告,全資子公司智航新能源與泰州盈泰鋰電技術有限公司及周發章簽署了《債權債務轉移協議》,

《債權債務轉移協議》約定,鋰想動力將其對智航新能源負有的部分債務約2.3億元轉移給盈泰鋰電。

去年7月,智航新能源已向鋰想動力提起訴訟,追討欠款3.50億元,目前來看這是追債的繼續,能否通過這次債務重組讓其回到正軌,目前還仍待觀察。

塔菲爾捲入專利訴訟

在動力電池領域開年表現不錯的塔菲爾,本週則捲入一場專利侵權的訴訟,媒體報道稱,寧德時代起訴塔菲爾專利侵權一案,已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寧德時代稱,經過內部覈實,涉案標的爲1.2億,具體涉案專利是電池防爆相關的一項很重要的專利,關係到電池生產和使用的安全。

塔菲爾也做出官方回應稱,專利訴訟市場被作爲市場競爭的輔助手段,其尊重寧德時代採取專利訴訟的手段,也一直認同良性的市場競爭是推動行業進步的動力,但同時也將以事實爲依據,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

分析認爲,不重視專利知識產權的風險越來越大,分兩點看,一是以車企爲主的客戶對知識產權要求高,會拒絕購買有知識產權爭議的產品。另一方面是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專利知識產權涉及的賠償很大,經營風險也大。

二三線電池企業各有各的苦衷,二三線材料企業也各有各的難言之隱。

鴻圖隔膜業績對賭不達標

3月19日,金冠股份(300510)公告稱,因業績承諾不達標,公司向張漢鴻、共青城百富源鴻圖投資、李小明三方提起訴訟,要求其履行業績補償義務。

公告指出,由於鴻圖隔膜2019年業績考覈淨利潤-3115萬元,未能完成業績承諾,且與承諾淨利潤不低於1.69億差距較大。根據補償協議,被告需向原告補償合計2.94億元,返還分紅款合計291.8萬元,並承擔訴訟費用。

有意思的是,同日來自金冠股份的另一則公告顯示,張漢鴻、共青城百富源鴻圖投資、李小明等三方也向金冠股份提起了訴訟,請求判令終止原告與被告簽訂收購方案中2019年、2020年補償方案的履行。

雙方各執一詞,2020年第一場鋰電領域因業績承諾不達標的官司仗正式上演。

玉漢堯被母公司轉讓

百利科技公告,公司此前與寧夏漢堯簽署總價12.95億元的建造合同協議發生變更,一期項目合同價款由4.2億元變更爲2.35億元,同時終止二期項目的建設。

訂單縮水的背後,是這家正極材料企業正在經歷市場競爭殘酷,被母公司轉讓的現狀。在此期之前,寧夏漢堯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玉龍股份已經打算把天津玉漢堯(寧夏漢堯母公司)33.34%股權給朗森汽車。

對於出售原因,玉龍股份提出大致有四點,一是石墨烯商業化應用過程較爲艱難;二是正極材料市場競爭激烈,其在經營規模、產品鏈完整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三是正極材料市場開拓較慢;四是玉漢堯虧損給上市公司帶來經營壓力。

紅寶麗解散鋰電業務

3月13日,紅寶麗(002165)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上海鋰景能源科技合夥企業合資設立的紅寶麗集團鋰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鋰泰能源”),已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解散並清算,在2019年11月完成工商註銷登記。

紅寶麗表示,鋰泰能源的“年產20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項目,生產磷酸錳鋰產品,其性能測試,沒有獲得對應的鋰離子電池客戶認可,也未達成銷售。鋰泰能源設立三年,累積虧損數額大,期間,公司也採取措施,比如尋找合作伙伴,但沒有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