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部詩情畫意的韓國電影,《春逝》。

影片中說,只要帶着藝術的思想與眼光走進大自然,就能夠領略到世界的藝術之美。

雪花飄落,風過樹林,溪水歡逐,鳥鳴山澗,只要用心聆聽,就能夠聽出其中的美與藝術來。

四明山中下雪了。

再上四明山,與白雪親密接觸可好!

小時候,家鄉的白雪,茫茫四野,數日不化,世界潔白無暇。

白雪覆蓋的日子,大人小孩都不用出門幹活,圍爐烤火,隔屋聽雪,成了永恆的溫暖記憶。

白雪紛飛。

聽!雪的聲音!

從小就喜歡看雪花飄落,也喜歡在雪地裏撒歡。

每當雪花紛紛揚揚,小夥伴們過年似的,喧鬧起來,追雪花,做遊戲,童年的快樂在雪地裏飛揚。

雪花觸地即逝,能否積雪,關鍵要看晚上了。

母親說:“聽聽下雪的聲音,就知道明天的雪能積多厚了。”

下雪的夜裏,大人小孩圍爐烤火,屋外大雪颯颯,屋內暖意融融。

夜越深,四周越沉寂,雪花落地的聲音清晰可辨,雪花落在屋頂的瓦上,落在屋後的樹和竹上,“沙、沙……”的聲音。母親說:“還沒開始積雪呢!”

聲音越來越緊,越來越沉,漸漸變成“竦、竦……”的聲音了,母親說:“開始積雪了!”

萬籟俱寂,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雪花落地的聲音上去,聽着聽着,竦竦的聲音變得越來越沉,可以想象得到,雪花鋪天蓋地,密密麻麻,也定有鵝毛般大,母親說:“明天的雪要積很厚了!”

天剛亮,小夥伴們不約而同地早早起牀,推開門,好大的雪!

大家高興得奔跑起來,湊到一起,找來姐姐的圍巾、叔叔的眼鏡、爺爺的帽子,堆一個快樂的雪人。

白雪是快樂的使者,大家喜歡將這快樂分撒,踩着雪地“咯吱”、“咯吱”響,冷不丁將雪球仍進小朋友的脖子上。

快樂無憂的日子,常常抱一些冰柱子回家,母親這時總會嗔怪我:“小心凍傷了手。”

童年因爲白雪而多了快樂,也因爲白雪皚皚看見了大人們的歡顏。

白雪覆蓋的日子,大人們都不用到地裏去幹活了,家家都有燒不完的柴火,人們走家串戶,圍爐烤火,擺着怎麼也擺不完的龍門陣。

閒不住的母親,她一個人走進竹林裏,將壓在竹上的積雪搖落,免得大雪壓斷了竹子。

我也會幫母親一根根搖竹子,讓團團的積雪落下,落在頭上、衣襟上、脖子上,冰涼刺骨,這些都留在了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裏。

我們早已長大,離開家鄉,漸行漸遠。

白雪覆蓋的路口,崎嶇的山路,一串腳印,記憶裏的雪地,永不消融,從未離開。

盼一場白雪,數日不化。

聽!

雪的聲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