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30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道)近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公佈。其中,“成都市郫都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創造全國經驗”入選。改革試點以來,郫都區已引進特色田園綜合體等20餘個,培育創意農業基地、農耕體驗園等50餘家,新增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近1000家,打造了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等一批鄉村旅遊示範村。

新時代下,如何做好田園綜合體產業建築空間規劃,成爲一個留得住鄉愁的地方?11月30日,一場主題爲“新使命,新形態”的田園綜合體產業建築空間規劃研討會,在位於郫都區紅光街道的國家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基地協信·多利農莊成都項目舉行。郫都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國內外業內專家共聚一堂,爲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言獻策,併爲郫都區在成都率先形成優美城鄉形態和有視覺衝擊力的鄉村振興示範區進行有益探索。

郫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全鋼介紹,郫都區作爲成都市都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區位便捷,地處都江堰精華灌區之首,是成都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區內八河並流,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優美,農業發展底蘊深厚,都市現代農業融合發展,農業雙創發展勢頭良好。

據悉,近年來,成都市郫都區堅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圍繞“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通過“全域統籌、政策集成、集約利用、綠色發展”的探索實踐,有效激活三農要素,開創了土地增效、農民增收、集體壯大、產業升級的綠色創新發展新局面。在此背景下,郫都區引進了多個特色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產業建築空間如何規劃?在當天的研討會上,悅榕莊主創設計師陶佳欣、新加坡紫岸設計合夥人徐友賢(新加坡籍)、棕櫚設計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志綱、香港環球地景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冰梅、SMART度假地產專家委員會祕書長王旭、松鼠部落原創及合夥人張曉、成都尚明建築設計公司合夥人張曉明等多位業內專家先後發言,分享自己的經驗與觀點。

在陶佳欣看來,現代田園綜合體,是一個企業化的服務型農業平臺,各類資源聚集的平臺,實現農+文+旅多產聯動,也是發揚地方特色與繁榮地方經濟的結合,更爲重要的是,它的建立,要保護生態環境。“農業觀光場景是智慧伊甸園;農創工作場景是田園中的CBD;休閒體驗場景,是田園中的太古裏。”陶佳欣描繪了她心中嚮往的田園綜合體的模樣。作爲一名田園綜合體的建築設計師,她認爲在鄉村振興中,應該是文化與經濟的結合,而設計需要以人爲本,突出生活方式的表達,一個好的設計不僅有顏值更要有價值。

黃志綱聚焦“五個振興方向下的在地資源挖掘和有效利用”這一內容,分享了諸多田園綜合體實踐的成功經驗。他認爲,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在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鄉村、城鎮、新區、舊城中進行項目實踐,要秉承“生態是基礎,文化是靈魂,產業是核心,組織是抓手,人才是力量”的宗旨。王旭則現場“授課”,分享了他總結出的關於鄉創產業的四個升級。即IP升級、人才升級、內容升級、社羣升級。他從C端體驗及營銷打造的角度爲現場嘉賓分享了鄉創的無限可能。羅冰梅在分享中提到了“新農人”這一概念,她認爲城鄉一體化,關鍵是人的一體化,現代田園綜合體的打造,應該成爲以產業爲核心、以鄉村振興爲主題、以田園綜合體爲模型、集“產學研遊”爲一體的生態田園客廳。

張曉明從鄉村振興角度出發,針對目前川西林盤保護修復、大地景觀再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分享了鄉村建設規劃中的“莊”與“嬉”。他表示,建築、空間與環境以文化爲主題,即爲“莊”,展現一副從兒童到家庭到老年的全生命週期的生活畫卷,即爲“嬉”。他建議,多利項目未來的發展應更着重表達蜀地的文化元素,形成獨特的文化IP,成爲以傳統文化爲基礎,又立足於地域文化的示範項目。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爲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