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景園面積極廣,南起清波門外,北至湧金門外,流福坊水口是爲水門,東靠城牆,西臨西湖水面。每當陽春三月,柳浪迎風搖曳,濃蔭深處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於是成爲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北宋·蘇軾

其一

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說:“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杭州因風景秀麗的西湖而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宋室南渡後,以臨安爲“行在”,皇家的

行宮御苑多分佈在西湖邊上,其中最大的御花園是處於西湖東岸、

清波門外

的聚景園,因在城西,所以又叫西園。

聚景園面積極廣,南起清波門外,北至湧金門外,流福坊水口是爲水門,東靠城牆,西臨西湖水面。

園內主要殿堂爲含芳殿,另有鑑遠堂、芳華亭、花光亭以及瑤津、翠光、桂景、豔碧、涼觀、瓊若、彩霞、寒碧、花醉等二十餘座亭榭,學士、柳浪二橋。

園內沿湖岸遍植垂柳,所以有柳林之稱。

每當陽春三月,柳浪迎風搖曳,濃蔭深處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於是成爲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

明·萬達甫

柳陰深靄玉壺清,碧浪搖空舞袖輕。

林外鶯聲啼不盡,畫船何處又吹笙。



退位後的宋高宗趙構曾數次來這裏賞花觀景,在射廳看百戲、登御舟、繞堤閒遊。

南宋諸帝中,以宋孝宗臨幸聚景園最多,所以殿堂亭榭的匾額大多是宋孝宗所題。

宋寧宗以後逐漸荒蕪,元代改建爲佛寺,明代到清初,則是一片荒涼,清中期逐步恢復“柳浪聞鶯”的舊景。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

歌舞幾時休?

暖風

得遊人醉,

把杭州作汴州。

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只求苟安,達官顯貴縱情聲色,朝廷腐敗黑暗,

南宋詩人林升路過西湖,見到一片聲色犬馬,在客棧牆壁上題憤而題詩,西湖風景再美,也無心觀賞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