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一個6歲小女孩Olivia在YOUTUBE對爸媽“曬娃”行爲進行了控訴。

視頻中的每一句都是嘶聲力竭地吶喊,細思極恐。

在父母眼中,拍照曬娃可以記錄孩子的成長,可很少考慮到對孩子的影響。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洗澡的照片被傳到網絡上怎麼辦,知道無數人看過自己小時候的如廁訓練,該怎麼和別人正常交流?

育兒過程中,我們需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哪些育兒行爲是適合孩子的,哪些不是。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幾個育兒誤區,90%的媽媽還在踩雷。

誤區一:養娃模式“標準化”

婷婷媽,你家寶寶什麼時候會叫爸爸媽媽的啊?什麼時候開始喫輔食的?一天給孩子喝幾次奶啊?寶寶能試着坐起來嗎?

生活中,有很多新手父母是在對照別人的育兒經驗養娃,盲目套入“標準化”養娃模式,別人家孩子7個月喫輔食,自己家孩子也照着來。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每個孩子的體質特徵、成長過程都存在差異,只要在寶寶所處年齡段的正常範圍內就不用操心別人家的胖娃娃那是別人家的事,更適合自己家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最優秀的。

誤區二:營造一個適應孩子的世界

大部分的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成長問題,一直在以他們的意念去試圖營造一個適應孩子的世界,不是讓孩子去適應世界,也很少關注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爲了讓孩子睡得踏實,白天把窗簾拉得死死的,家裏面不許有任何聲響,反而可能造成孩子睡眠的晝夜顛倒。溫室裏的孩子長大後遇到暴風雨該如何,難道每一次都要父母幫其解決嗎?

“授寶以魚不如授寶以漁”,每個家長都應該學會讓孩子去適應這個世界,去慢慢掌握解決事情的能力。

誤區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生活中,很多父母忙着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起步晚。兩三歲的孩子忙着上早教班,忙着學游泳,無論孩子適不適合,反正首先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蘋果結在樹上,很新鮮,但如果你過早地把它摘下來,不僅不甜,而且很快就會爛掉。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更適合孩子自由成長的就是最好的起跑線。

從來沒有人懷疑父母對寶寶的愛,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父母的一些行爲也許正在傷害着寶寶。

近期,56年來,

始終關注中國寶寶健康成長的飛鶴

聯合有養推出中國首檔沉浸式先鋒育兒觀分享秀——《新鮮育兒觀》,邀請

張思萊、張怡筠、文怡、科學家種太陽、京虎子、酷炫腦、蔣競雄

7位育兒專家講述育兒新觀,向寶爸寶媽們受衆傳遞一種更適合更科學的育兒新觀。

你以往的育兒認知和視頻中專家觀點是一致的嗎?這些觀點可能會顛覆你的常識,那些平日裏習以爲常的育兒行爲竟然是錯誤的!

0-3歲的寶寶很小,很難清楚的表達自己內心想法,這次,飛鶴還原了寶寶心聲,《假如寶寶有微信》,對於父母的育兒黑洞,他們有哪些困擾呢?

長按識別寶寶困擾

看完H5,你get到更適合寶寶的新鮮育兒觀了嗎?

飛鶴奶粉天然含有OPO,新鮮·易吸收。飛鶴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廣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