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樓市大家談(quanadcom)

如果你有善於觀察的眼睛,那可能就不難發現我們生活中出現的住宅樓總層數多爲十一層、十八層、三十二層,很少有超過三十二層的房屋,當然也很難看到只有十二層或是隻有十九層的樓棟,這究竟是爲什麼呢?這些樓層是有什麼講究嗎?今天就讓小縱爲大家“解密',答案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房屋很少有超過32層的,是因爲成本嗎?真正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究竟是爲什麼呢?房屋太高修建難度太大?成本太高?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前面所說到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的因素,最大的原因還是考慮到消費的問題。在我國《建築設計防火規範》中其實有明確的規定,建築高於一百米的住宅建築就需要修建相應的避難層,且避難層還需要符合相關的規定。可能有的人對於“避難層”是什麼並不瞭解,簡單來說避難層顧名思義,如果突遇火災,可能到避難層躲避等待被營救。對於這種人命關天的東西設計規範當然是很嚴格的,最主要的就是避難層必須使用防火材料且要有良好的通風,總之要求是很高的,且避難層是一個公共的空間,這部分的面積還需要加入業主的公攤面積中。

我們常見的住宅一般層高約爲三米,一百米的高度大概在33層左右,爲了保險起見房屋一般都修建在三十二層,有時可能就超了一點點就需要專門修建一個避難層,所以還是保險一些好。不然修建了避難層不論對開發商或是業主來說都不是太經濟,畢竟現在房價不低,如果修建了避難層那該區域面積還需要由業主來承擔。

說完了三十二層,那十一層和十九層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也是因爲有類似的規定,如果住房建築超過了三十三米就需要設置專門的消防電梯,可能還有一些列關於消防的高要求。至於十九層也是有類似的規定,如果住宅建築高度超過了五十四米,那每個單元每層至少設置兩個安全出口,還有一系列的消費要求,總之對於現在的高樓,消費問題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其實除了消防的問題,開發商還會結合很多方面進行考慮,最好確定合適的樓層進行修建。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想要提問了,爲什麼自己家的房屋所在的樓棟就只有十九層呢?又或是總樓層爲三十四層,但沒有避難層,這又是爲什麼呢?原因可能有兩個,前者可能屬於修建得比較早的房屋,當時的消防要求沒有現在這麼高;當然也有可能因爲你家房屋的層高不足三米,可能只有二點八米,屬於會有十九或是三十四層的情況。看完了這些,相信大家對此也有所瞭解了吧!

長期堅持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大家點個贊,以示鼓勵。喜歡我就關注一下哦,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