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奶爸牧原

  來源:凱叔講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我當過一段時間的全職奶爸,後來雖然迴歸了職場,但我依然很享受帶娃這件事,一有時間就跟兒子打得火熱。

  也正因爲如此,我成爲了老婆朋友圈裏「別人家的爸爸」。

  不止一位媽媽曾經對她表示過羨慕嫉妒恨,還經常有人問她:「能不能讓你老公教教我老公,讓他也愛上帶娃?」

  因爲這個原因,我開始留意周圍家庭帶孩子的模式,發現不愛帶孩子的爸爸竟然比我想的還要多。

  我還發現,媽媽們雖然都喜歡抱怨自家老公不帶娃,但多數人卻並不知道他們不愛帶娃的真實原因。

  如果問她們,她們往往會給出「老公太懶」「媽寶男」等籠統答案,卻並不瞭解爸爸們的真實想法。

  也許有人會說:「做得不好就是不好,原因重要嗎?」

  但作爲一名注重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寶爸,我要說的是:「這真的非常重要!」

  因爲弄清楚原因你才能對症下藥,直擊問題的核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那麼,通過我的觀察,加上對朋友圈上百位爸爸的「採訪」,基本搞清楚了「爸爸不愛帶娃」的真正原因:

  01

  你行你上vs我不行我閃

  不知道有多少爸爸曾經被媽媽們吐槽過豬隊友,說他們幹啥啥不行,關鍵時刻只會拖後腿。

  媽媽們也許只是習慣性抱怨,或者反向激勵。

  但是你知道嗎?「小心眼」的爸爸們是會當真的呢!

  被罵的次數多了,他們會覺得:「反正幹也是被說,不幹也是被說,既然這樣,我樂得清閒。你行你上,我不行我閃一邊還不行嗎?」

  老婆有個好閨蜜叫桃子,她的老公大志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小心眼爸爸」。

  兩家聚餐的時候,桃子忙着給孩子喂水餵飯擦嘴擦手,一會兒大寶要去洗手間,一會兒二寶要服務員手裏的氣球,把桃子忙得滿頭大汗。

  大志卻坐在旁邊紋絲不動,不是對着一盤螃蟹大快朵頤,就是抱着手機刷個不停。

  老婆幾次暗示大志幫把手,好讓桃子歇口氣,他卻無動於衷。

  見我三下五下餵飽了孩子,桃子沒好氣地抱怨道:

  「我們家大志要是有你一半我就知足了!他呀,是幹什麼都不行。上次我讓他喂個孩子,結果喂得到處都是,又花了我半個多小時擦地洗衣服,真是幫了還不如不幫!」

  喫完飯,我和大志帶着孩子們去遊樂場,讓兩位太太逛會兒商場。大志一個人照看着兩個孩子,還不忘給孩子喂水擦嘴。

  「看不出嘛,你帶起孩子來也蠻細心的,平時可以在桃子面前多表現一下嘛。」我跟大志打趣道。

  「她呀,根本就是看我不順眼。在她眼裏,我就是個笨蛋,幹什麼都不行,月子裏我幫忙換尿布說我換得不好,洗奶瓶說我洗不乾淨。她幹得好就讓她幹唄,反正我這種豬隊友就是幹得越多,錯得越多,怎麼樣都免不了被嘮叨。」大志無奈地說。

  其實,不少爸爸都有着跟大志差不多的心態,總被老婆嫌棄是豬隊友,幹什麼都幹不好,積極性都被打擊沒了,還不如當個甩手掌櫃。

  現實生活中,這種「小心眼」爸爸還真不少呢!

  想讓這類爸爸愛上帶娃,一個原則就是精神上多鼓勵,技術層面多指導,多給他們創造鍛鍊機會,批評的時候就事論事,對外多誇獎少批評,才能讓他們真正愛上帶娃。

  02

  99%的媽媽都用錯了引導方式

  沒有人喜歡「喪偶式育兒」。

  作爲媽媽,當然都希望爸爸參與到育兒的過程當中,一方面爲自己分擔壓力,另一方面對孩子的成長也大有裨益。

  可是通過我的觀察,當爸爸們沒有如伴侶所願主動帶孩子和做家務的時候,很多媽媽都選擇了抱怨。

  還有許多媽媽會轉發有關爸爸帶娃的文章給老公看,希望他們因此感到羞愧,良心發現,然後主動發生改變。

  但可悲的是,這種方式對大多數直男老公來說:

  根本,

  教育心理學家洪蘭曾經說過,男女的大腦構造是不同的,其思維方式也有着天壤之別。

  比如女士如果希望男士記得結婚紀念日,就會故意暗示對方,或者在自己的朋友圈裏轉發一些「儀式感很重要」「沒有紀念日的生活不值得一過」之類的文章給伴侶看,希望對方看到能受到啓發,然後悄悄營造浪漫和驚喜。

  但,這一招對直男(尤其是婚後的直男)根本無效。

  對於男士來說,直接告訴他們「紀念日那天要準備好鮮花和禮物哦」纔是最靠譜的辦法。

  在帶娃這件事上,爸爸們也需要這樣簡單粗暴。

  媽媽們天天轉發《世界正在悄悄懲罰不帶孩子的爸爸》《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的區別》,是很難讓他們良心發現的,還不如直接轉發帶娃技術貼給他們,然後直接寫個便籤紙:

  「今天晚上你需要幫娃洗臉洗腳刷牙,在7:20喂一次水,讀沙發上的三本繪本。」

  把要求具體化,才能方便爸爸們直接執行。

  03

  長輩是否過度參與

  一位女同事經常在午飯時間吐槽老公從不帶娃:「下班後除了看手機就是打遊戲,不管你再怎麼強調爸爸帶娃的好處,他都充耳不聞,看得我牙癢癢,真想上去踢他一腳!」

  女同事們都表示深有同感,也紛紛吐槽自家老公不作爲。

  我也隨口問了一句:「那你家孩子都是誰看的呀?」

  「我婆婆唄!孩子也喜歡奶奶,每天跟奶奶黏在一起,當爸爸的也樂得當甩手掌櫃!」女同事恨恨地說。

  怪不得。

  有長輩擔任主要育兒責任人,做爸爸的又放心又輕鬆,自然缺乏主動參與育兒活動的熱情。

  這時候要做的不是去斥責爸爸,而是夫妻兩人聯合起來,先與長輩進行溝通,讓長輩在下班後主動退出,將育兒時間留給父母,然後纔有可能進行親子互動。

  在真人秀節目《育兒大作戰》中,一位爸爸總是處理不好和女兒之間的關係,被迫做起了甩手爸爸。

  經過專家諮詢,發現孩子的外公對育兒活動參與過多,以至於佔據了爸爸和女兒的相處空間。

  後來外公主動退出,爸爸和女兒的關係也發生了質的改變。

  所以,對那些長輩過度參與的家庭來說,首先要擺正父母和長輩的位置。大人之間做好溝通,才能真正爲爸爸育兒創造條件。

  04

  讓爸爸嚐嚐帶娃的甜頭

  在不久前的《奇葩說》中有這樣一個辯題:「爸爸如果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該提議得到了不少媽媽的支持,但也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

  規定了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孩子就能得到高質量的陪伴了嗎?如果爸爸只是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來陪孩子,那麼不僅爸爸痛苦,孩子也很難真正享受這段親子時光。

  這就好比上班。

  單位如果規定「每週必須工作滿60小時」卻不規定工作質量,那麼員工們很可能多數時間都在磨洋工,如果拿不出工作成果,那麼這樣的考覈標準就是無意義的。

  作爲一名爸爸,我之所以喜歡陪伴孩子,是因爲這件事真的帶給了我許許多多的樂趣。

  跟孩子玩耍的時候,我經常感覺到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巨大的工作壓力也得到了釋放。

  而且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有趣,大人想不到的話他偏要說,想不到的事他偏要做,幾乎每一天都能給我驚喜,常常讓我覺得不虛此生。

  我們同小區的一位爸爸,原本不怎麼喜歡帶孩子,但是他太太喜歡拉着他跟我家一起組織親子游,週末一起去海邊玩沙之類的,我們兩邊就比賽搭城堡、拍皮球之類。

  他表現出色的時候,他的女兒就特別崇拜他。

  這讓他特別有成就感,也慢慢喜歡上了跟孩子一起玩。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用心的爸爸一定能收穫很多東西,當他們教會了孩子一項技能,收穫了孩子的友情和崇拜,那種甜蜜是很難用語言來形容的。

  當他們嚐到了帶娃的甜頭,學會了享受這個過程,到時候你不讓他帶娃都不願意,媽媽們也只有在一邊喫醋羨慕的份兒了。

  我們家就是如此,由於我們父子互動得太甜蜜,引發了老婆的妒忌,說我們天天撒狗糧給她喫!

  所以,爸爸們不是不願意帶娃,只是尚未嘗到甜頭而已。

  媽媽們先要弄清他們不愛帶娃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拔除障礙,正確引導和激勵,多接觸榜樣,相信爸爸們總有愛上帶娃的那一天。

  男人不想帶娃,還不就是懶!哼~~

  作者:奶爸牧原,曾是全職奶爸一枚,深深體會到帶娃之苦與樂。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轉載於微信公衆號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20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 ,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