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

你是不是經常覺得

身邊都是年輕人

大家一起爲夢想奮鬥拼搏

但事實上

截至2018年11月,深圳實際居住的60歲以上長者超過120萬人,其中戶籍32萬人。依據現有人口結構和戶籍制度改革趨勢,預計到2020年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凸顯。

老年人羣由於身體的各項機能下降

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

這對老年人健康事業發展

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

羅湖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作爲羅湖醫改亮點的醫養融合,將分散的“醫療”和“養老”資源結合起來,建立地域性老年病醫院、社區養護中心,開設家庭病牀服務,讓涵蓋健康體檢、預防接種、風險評估、慢病管理、上門護理、家庭病牀、日間照料、短期託養、長期養老、康復治療、臨終關懷的整合型服務貫穿於老人生命全週期,使老人在養老的同時能得到規範的健康管理和個性化醫療服務,提升了養老服務品質,減輕了政府的養老壓力

老年人養老,離不開醫療服務

醫養融合正是將

老年人的兩種需求結合在一起

“醫療”和“養老”相結合

說起來簡單,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

一起來看看羅湖有何獨門“妙招”

醫養融合:羅湖醫改是助推器

我們先一起去一個地方瞧瞧

你會感觸更深

來到羅湖區福利中心,穿過操場,看見一棟四層的玻璃房,走進去,這裏有鋼琴,有電視,很難讓人與“醫院”聯想在一起。

這是羅湖區開辦的

醫養融合老年病專科醫院

全國首家以福利院中心養老老人服務爲主的

老年病專科醫院

“醫養融合”在這裏可以說

體現得十分充分啦~

羅湖區

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

醫院擁有以醫爲主的106張牀位,以養爲主的952張牀位,開設門診部和住院部,是一家集醫療、預防、保健、上門護理、日間照料、短期入住、康復、養老爲一體的老年病專科醫院。

提到了羅湖老年病專科醫院的開辦

就離不開羅湖醫改

這是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知識

羅湖醫改的主要思路是:以醫療機構集團化改革爲載體,以建立醫保費用“總額管理、結餘留用”機制爲核心,以做強社康中心、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爲抓手,構建區域“醫共體”,努力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

經過3年多運行,羅湖醫改漸入佳境。羅湖區委衛生健康工委書記、羅湖區衛生健康局局長鄭理光認爲,中國醫改之路千萬條,但方向只有一個,就是要以人民健康爲中心

可以說,羅湖醫改是醫養融合的助推器

發揮了重要作用

羅湖醫改作爲助推器,通過整合資源,打破行政壁壘,已逐步形成了“醫、養、護一體化”的醫養結合“羅湖模式”。家庭醫生、全科醫生的壯大發展,爲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提供了醫療服務支撐、人才支撐。

目前已形成以“羅湖區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爲機構示範,“黃貝嶺養護中心”爲社區示範,依託社康中心簽約日照中心,夯實家庭病牀與家庭醫生的老年人“醫養護康”服務團隊,提供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短期託養、長期照料的“複合式養老社區服務”和“整合式照護服務體系”

瞭解了這些之後

我們再來看看

羅湖如何在機構、社區、居家養老中

實現醫養融合

讓老年人及其家屬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

看了羅湖老年病專科醫院

再去搬了“新家”的羅湖區中醫院瞧瞧

據悉,這裏將建立院中院,將對蓮塘一家社會辦養老機構200張養老牀位進行託管,用作醫養融合老年病科,實現醫療與養老醫療資源共享,同時將老年人可能面臨的健康問題前置。

事實上,羅湖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

2016年羅湖醫院集團推出“老人防跌倒工程”,由社康中心全科醫生上門評估老人居家環境,免費爲羅湖區60歲以上有需要的居民家中的衛生間安裝防跌倒扶手,放置防滑墊等,降低居家跌倒事故發生。

羅湖還爲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減少老人肺部感染和支氣管肺炎的發病,做到早預防。

這些也是羅湖醫改

給老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羅湖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劉嶺認爲,羅湖醫改給轄區居民尤其是轄區老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正是改革的初衷。立體化的醫養融合體系,極大地提高了養老需求與供給的匹配度,每個老人和家屬都可以根據老人的自理能力、健康情況和主觀意向,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

如果說羅湖區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

是機構養老的一面旗幟

那麼黃貝嶺養護中心

就是羅湖社區養老的典範

從黃貝嶺村村口進去,右轉大概100米,就來到了黃貝嶺養護中心。這裏第一層是黃貝嶺社康中心,二樓是社區日照中心,老人可在此休閒、玩樂,再往上則是舒適的養老中心。

黃貝嶺養護中心梁醫生介紹,該中心由村股份公司出資建設、由羅湖醫院集團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管理,在黃貝嶺社康中心增設養老功能,由同一組人馬爲黃貝嶺本村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衛生、家庭病牀服務外,還爲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休閒娛樂、短期託養等養老服務,實現了老人養老不離村的願望

黃貝嶺養護中心的目標是

打造中國最幸福的養老社區

舉個小例子給你看看

☟☟☟

在這裏,連餐廳都非常貼心,有專職營養師爲糖尿病、高血壓的老人提供營養配餐服務。“除了由社康中心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我們還配備了營養師、心理醫生。”梁醫生介紹。

黃貝嶺養護中心

打破了民政養老與衛生醫療資源之間的障礙

探索社康、養老一體化

在節省了社會資源的同時,增強了中心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障,減輕了政府的養老壓力,爲其他地區解決本村老人養老問題提供了範本。羅湖擬在全區31個原住民村推廣黃貝嶺經驗。

居家養老

羅湖有家庭醫生來幫忙

“陳伯,我是陳醫生,你有沒有不舒服?”黃貝嶺養護中心全科護士陳小丹在進行一系列檢測前的貼心問詢,讓患有白內障的陳伯知曉了爲他服務的醫生是誰、接下來要做什麼檢測。這是羅湖區家庭醫生“走家牀”所見到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場景。

被照顧了3 年多,陳伯和醫護人員都有感情了。平時,陳伯如果覺得自己有問題,就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熟悉的醫生護士。

居家簽約,設立家庭病牀

爲居家養老提供醫療保障

是羅湖醫養融合模式之一

✍ 目前羅湖組建了328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開通了24小時家庭醫生呼叫熱線,累計簽約數61.4萬人,佔轄區人口的61.15%。劉嶺介紹,有羅湖區老年病專科醫院爲社區醫養融合提供技術支撐,有綜合醫院提供多學科團隊服務,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快捷的會診和雙向轉診通道。

✍ 羅湖區全科醫生隊伍也在發展壯大,每萬人口全科醫生3.84名,他們成爲了社區老人健康的守門人

同時,羅湖還在不斷提升醫護團隊的水平

致力於提供專業、貼心的服務

☟☟☟

✍ 爲了加強養老護理專業團隊建設,羅湖區人民醫院專門派出骨幹赴日本進修,打造了一支非常專業的醫護團隊。以護理團隊爲例,目前分爲壓瘡護理小組、傷口造口護理小組、氣道管理護理小組、糖尿病護理小組、高血壓護理小組。對高發的老年病作針對性的高效治療,並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照護計劃

✍ 爲了更好地培養養老醫護人員,接下來還將籌備一個職業技術學校,到時將爲羅湖、深圳,甚至全國培養更多專業的養老醫護人員

✍ 爲了更好地拓寬服務,接下來羅湖區將打造“信息服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平臺“虛擬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實現智慧健康養老

讓居民“老有所醫,老有所養”

當你老了,羅湖依然很愛你!

在羅湖養老,很好很幸福!

信息來源:羅湖區衛生健康局、健康羅湖、羅湖區醫養融合老年病醫院、羅湖社區家園報、深圳大件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