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上海漢龍通達及國家電網上海公司聯合開展合作,欲打造了一個全新的“油電車一體化公共服務站”。

11月28日,中國石化上海公司與漢龍通達簽署合作,將中石化上海加油站打造爲“油電車一體化公共服務站”。其中,國家電網(上海置信公司)參與“公共充電樁”的項目建設,爲石化站內安全建樁、安全充電技術保障。

據悉,項目將合理規劃、升級改造現有的中石化加油站場地、空間和設施,提升公共服務土地、空間的利用率,依託上海地區600家中石化加油站分批建設“公共充電樁”,實現“隨時充”(5—10公里內有充電樁)、“快捷充”(直流快充)、“安全充”(安全監測、防爆設備),爲上海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綠色、環保的公共充電服務。

在解決上海新能源車主充電難問題的同時,中石化還將與漢龍通達創新性的建立“中石化•漢龍通達汽車銷售網點”,首批將引進長豐集團獵豹新能源汽車。賦予中石化加油站站內看車、試乘試駕、站內售車等上海首創的站點功能,解決上海市民看車遠、試駕難問題,未來上海市民在“家門口”即可便捷看車購車。

高工電動車發現,中石化2010年就已開始大手筆佈局電動汽車充電樁,不過目前來看成效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

早在2010年,中石化就與北京首科集團合資成立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雙方擬投入40多億元用於建設充電站以及電動汽車和充電設施的研發。彼時首科集團致力於純電動車的研發,並在相關領域內處於領先地位。

2015年7月,中石化還和北汽新能源展開合作,利用加油站爲北京北汽電動出租車提供換電效率,首批開展換電業務的有雙榆樹、東經路兩座加油站。2016年底其聯手打造的首批10座充換電站才交付使用。而到2017年末雙方將建成充換電站200座的計劃也沒有被繼續提及。

與此前的高調進入不同,對於目前佈局充電樁業務的進展,中石化總是三緘其口,並回應稱“我們目前不公佈這方面的數據”或“我們對這一領域的確有佈局,但現在還不到公佈的時候。”

與中石化境遇相同的還有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巨頭,在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的大力推廣時,開始擁抱新能源,特別是在電動車行業大力佈局。

如2010年中國一汽、長安汽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16家央企在京成立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2014年中石油與中國資源交通集團在廣東、河南兩省加油站內建設車輛充電站的計劃;2016年初中石油和一汽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展開合作。

但充電樁畢竟不是石油企業的主場,加上其與國家電網在充電網絡上的微妙關係,畢竟電不是自己生產的,充其量不過是國家電網的“搬運工”,還有電線鋪設、充電區域劃分、安全防護等多方考慮,包括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巨頭在充電樁領域佈局紛紛受阻,熱情也逐步消退。

不過,日益興起的氫能源終於讓能源巨頭們找到了和新能源汽車的利益共同點。因爲氫燃料電池汽車能源特點及能量補給方式幾乎完全與燃油車相同,氫能源的集中運輸、集中儲存、三分鐘加註等等,幾乎就是一個加油站升級版,並開始了大規模的加氫站建設。

以中石化爲例,2017年以來,中石化就積極在全國開展加氫站建設,氫氣的制、儲、運、加整體佈局方案。目前,在國內已經確立了加氫站的選址有10家,而且正在制定高質量建設加氫站的方案。此外,中石化還與億華通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氫氣供應、車輛加氫、加氫站運營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入合作。

中石化產氫方式主要爲三種:制氫裝置產氫、煉油重整副產氫、乙烯生產副產氫,氫氣純度高,具備大規模生成能力,可保證充足氣源供應。目前中石化氫氣年產量達200~300萬噸,未來氫氣成本可低至20元~30元/噸。

不過,對於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這種前期投資金額巨大,短期內又難以收回成本的項目只有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才能做、纔敢做,想要真正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注“自主汽車”,或者添加微信公衆號:zizhuche,每日收穫不一樣的汽車行業評論,評論不是結論,是提供多一種看問題的方法和角度。如有買車需求,請點擊下方我要買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