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牀用藥:你們對泰能的誤會太深了!

1

泰能(通用名稱: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爲複方製劑,其組份爲亞胺培南和西司他丁鈉。泰能爲一種非常廣譜的抗生素,適用於多種病原體所致和需氧/厭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治療各種中度及重度感染。亞胺培南是一種最新型的β內酰胺抗生素亞胺硫黴素;西司他丁鈉是一種特異性酶抑制劑,它能阻斷亞胺培南在腎臟內的代謝,從而提高泌尿道中亞胺培南原形藥物的濃度。亞胺培南屬於亞胺硫黴素類抗生素,其殺菌譜較其它任何已研究過的抗生素更爲廣泛。

泰能在臨牀使用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泰能的劑量是怎樣計算的呢?0.5g亞胺培南/0.5克西司他丁,是泰能0.5g還是1.0g?已配製的泰能在室溫中能保留多長時間?靜脈滴注時是30分鐘滴注完成還是要延遲滴注時間0.5小時-2小時?怎樣能提高療效呢?

2

案例

患者,男性,88歲,因“反覆咳嗽咳痰10餘年,再發伴氣促1周”急診入院。診斷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作  II型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痰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予泰能針0.5g,q8h微泵泵入。醫囑開出0.9%氯化鈉50ml+亞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0.5g/0.5g,每次0.5g,Q8H微泵泵入,前三日護士配置時是加入泰能1瓶,第四日護士小敏配藥時加入了一半準備去給病人用的時候,被另外一名護士叫住,她問小敏加了多少,小敏說道加了半支,泰能不是1瓶是1g的嗎?病人使用0.5g,所以加了半支。這樣一說,兩名護士都拿不定,去問了醫生,醫生說泰能是以亞胺培南計量的,就是這樣開的醫囑。

3

如果不討論清楚泰能的劑量,使用時就會存在誤區,會導致病人使用劑量不正確。

泰能規格亞胺培南0.5g/西司他丁0.5g的劑量應如何計算?是1g還是0.5g?說說法不一:

@小愛淙淙:每瓶泰能含0.5g亞胺培南和0.5克西司他丁,不同醫院的計算方法不一樣,大部分是以有效成分亞胺培南計算,也就是0.5。

@流沙:我們醫院是以每瓶泰能含0.5g亞胺培南和0.5克西司他丁,即總量1g計算的。

後來護士長找到科室主任、藥劑科主任和信息科的人員一起,藥劑科主任認爲0.5g亞胺培南/0.5克西司他丁還是以總量計算,即泰能1.0g。並讓信息科人員在信息錄入中也規範爲1瓶1g,統一了我院泰能劑量的應用,也規範了醫生醫囑的開立。

4

泰能使用中還有個誤區就是關於滴注的時間問題?是半小時內完成,還是0.5-2小時完成?

說明書有寫劑量低於或等於500mg時,滴注時間不少於20-30分鐘,大於500mg時,不少於40-60分鐘,有噁心等症狀時可減慢滴注速度。

那麼泰能到底是要快速滴入還是需要減慢滴速滴入?

近些年隨着抗生素新藥不斷的研發和臨牀使用,如何合理使用更加成爲了臨牀需關注的問題。根據藥代動力學(pk)和藥效動力學(pD)原理制定給藥方案,可以達到更有效地清除病原菌,防止在給藥過程中出現細菌耐藥,提高效果。按照pk/PD的特點,將抗菌藥分爲濃度依賴性、時間依賴性抗生素。泰能是碳青黴烯類 ,是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延長T>MIC(最小抑菌濃度)可達最佳療效。延長T>MIC的三種方法增加給藥劑量、延長輸注時間和提高給藥頻率。泰能通過延長輸注時間來提高抗菌活性,而延長輸注需考慮藥物的穩定性,研究表明,在室溫25℃的環境下,亞胺培南/西司他丁藥物穩定性>90%的時間可維持3.5h。而且,延長輸注時間也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

小結

幾個誤區:

1g泰能≠亞胺培南1g(×)

藥液配製後保存2小時以上(×)

30分鐘滴注完成(×)

爲提高泰能使用療效,護士在配製和使用中應注意:

1、 注意泰能的劑量,泰能的1g並不是亞胺培南1g,而是亞胺培南0.5/西司他丁0.5,使用時應注意劑量。

2、 應做到現配現用,減少配製後留置的時間。

3、 延長輸注的時間至0.5-2小時可以增加泰能的療效,降低不良反應。可以將靜脈滴注改爲微泵泵入。

4、 延長T>MIC,可增加給藥的頻次,使用頻次爲q8h或者q6h,因頻次增加使用藥物可影響到病人的休息,在使用的過程中做好解釋,加強觀察。

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醫生制定醫療方案和給藥方案,但這些方案如何實施,如何讓藥物發揮更優的療效,與護士使用藥物的方式也是密不可分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