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廚師創新那麼難呢?最主要是接觸得少,知識面窄,即使有嫺熟的技藝並掌握了相當數量的拿手菜,但缺乏觀察、分析、歸納和創新的思辨能力。

廚師水平的昇華,功夫還在竈外,哪怕工作再苦、再忙,也要儘量抽出一些時間來多讀點哲學、美學、管理學、心理學、營養學、藥物學、訓詁學、物理化學、動植學、社會學、文學作品等各類書籍。知識的“厚積”,是不斷“薄發”創新的根基源泉。

一、挖掘法

我國飲食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從民間到宮廷,從城市到鄉村,幾千年的飲食生活史料浩如煙海,各種經史、方誌、筆記、農書、醫籍、詩詞、歌賦、食經以及小說名着中,都涉及到飲食、烹飪之事。只要事廚者有興趣,願意去開拓新品種,都可以挖掘出好多已失傳但又有價值的菜品來,成爲當今的“新品”來豐富飯店菜單的品種。

從全國許多“仿古菜”的製作來看,廚師和餐飲工作者應考慮到:

第一,仿古菜點,顧名思義是仿製,而不是對古代菜點的照搬,只要求它具有古代的風韻。

第二,仿製的每個菜點,從名稱到原輔料,必須有詳實的史料記載和根據。否則,寧可不制也不憑主觀猜想而臆造。

第三,對待烹飪中的傳統技藝,其原則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全盤拿來,對不合理、不科學、無使用價值的工藝和費工費時的菜品,要進行取捨和改進。

第四,堅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特別在菜品的構思上,緊緊與烹飪文化相聯繫。

第五,菜點在營養、衛生、口味上要適合今天人們的要求。

挖掘歷史菜點,經改良後爲我所用,以突出餐飲經營的新風貌。

二、借鑑法

借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優秀廚師慣用的手法。譬如當今流行各大飯店、賓館的自助餐,就是從西方引進而來的。以川菜爲例,借鑑西料有以下幾種:

1、西料中用:即廣泛使用引進和培植的西方烹飪原料,如蝸牛,澳洲龍蝦、象拔蚌、皇帝蟹、駝鳥肉、夏威夷果、荷蘭豆、西蘭花、歐芹等烹製的菜品如泡椒蝸牛,水煮龍蝦、多味象拔蚌、三喫皇帝蟹、芝麻駝鳥、宮爆夏果雞丁、奶油西蘭花、清炒荷蘭豆等。

2、西味中調:吸取借鑑西餐常用的調味料,豐富川菜之味,如番茄醬、咖喱、檸檬汁、XO醬、奶油、黃油、蠔油等。烹製的菜品如:茄汁蝦餅、咖喱燒雞、檸汁鍋炸、XO海蟹、奶油瓜方、黃油蛋卷、蠔油豆腐等。

3、西烹中借:借鑑西餐烹法,創新菜品,如運用“鐵扒爐”製作扒菜,如川式鐵扒雞、牛柳、大蝦等;採用“酥皮製”之法與川菜酥炸烹法結合,創新烹製的菜品如酥皮鮮魷、酥皮鮑脯等,乃至後來發展爲當衆客前烹製之風格。

4、西法川效:即吸取借鑑西餐菜餚中的基本加工製作方法,應用於川菜製作之中,如“酥盞鮮貝”就是借鑑西點擘酥之盒經烤或炸制後成盞,盛裝炒熟的各種菜餚而成等等。

三、採集法

生活是一個藝術大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烹飪作爲一種藝術,它的根也在民間。採集民間烹飪佳作,就是一個能夠取得成功的路子,古今皆有。

如清初着名詩人袁枚,兒時在鄉間聽兄長講過“煨筍”之法,他一經改進,也化腐朽爲神奇。又如四川回鍋肉、麻婆豆腐、水煮牛肉、鹽煎肉等,無不是來自鄉土菜。

四、翻新法

把過去已有的饌餚,結合今天人們的飲食需求,改造一番,翻新出來,也是一種創新的辦法。如傳統菜回鍋肉,很多飯店的廚師,以鹽菜、側耳根、泡酸菜,油炸的鍋魁、年糕、鮮玉米粑、豆腐肝等作爲輔料加入炒成,還有的將肉故意切薄切長,炒成大刀回鍋肉。

還有的使用鄉村人自制的紅苕豆豉炒成的回鍋肉,更有爲提高檔次,將漲發進味的鮑魚加工成片與熟肉片同烹成菜的“海鮑回鍋肉”,不僅花樣翻新,氣質也大不一樣了。

五、立異法

標新立異,出奇制勝,得有點新道。如有聲音的傳統菜三鮮鍋巴、鍋巴肉片、鍋巴海蔘、響鈴肉片等,廚師受其啓發,採用主輔變料之法創制的麻花魚片、撒子響螺即有立異之意:將炸得滾燙的鍋巴或響鈴、麻花、撒子等置於盤內,當着食者的面澆上剛出鍋的濃稠三鮮或肉片、海蔘、魚片、響螺等汁,使人耳聽有響,眼見有氣煙,鼻聞有香氣,嘴品酥脆鮮嫩。

又如,多年來,廚師一般都用碟、盤、碗來盛裝菜品,近年來一些廚師根據菜品的文化內涵的需要,採用魚裝船,蝦裝簍,果裝籃,雞裝笆,飯裝竹,丁裝瓦,點心裝葉等等,就給人一種新奇感,使菜品更具有文化品位。

六、移植法

一臺好戲,不少劇種都爭相移植。源於各地的美饌佳餚,也可同樣用戲曲移植的辦法,拿來爲我所用。根據當地的飲食習尚,烹飪方法由原來的燉法改用爲炸或煎,再採用紅燒或燒蒸而成,其形有大小之別,大的可作一個,近年來,還有將發好的魚翅包入肉圓中,再放入特製清湯內,與火腿、竹蓀、冬筍等,經清燉成“魚翅獅子頭”。提高了菜餚檔次。

又如粵菜中的“姜蔥爆蟹”,“清炒螺片”,經移植後基本採用原有烹法,只不過加入了四川的泡辣椒和泡仔姜烹成。再如“鹹鴨蛋黃炒蟹”一菜,經移植四川之後,烹製出“翻沙苦瓜或蘆薈”、“翻法黃瓜”、“鹹蛋黃燴豆腐”等一系列菜來,都很深受四川食者所喜愛。

七、變味法

利用各個地方、各菜系已有的調和成果,選擇出當地食客能接受的味型來豐富菜餚品種,也是一條捷路。近年川菜廚師新創的蛋黃油、餈粑椒大蒜油、川椒生薑油、蔥姜油、海鮮豉汁油、蒜香油等,再經烹調複合成新穎獨具的食尚味型。同時還吸收了不少國內外的好味型,如西餐的糖醋茄汁味、荔枝茄汁味、鹹鮮茄汁味、果汁味、咖喱味。粵菜的蠔油味、芥末味。

八、摹狀法

菜品造型可採取摹狀的方法,去表現和塑造廚師的主題構思,而不要僅限於“寫實”的手法,去機械摹仿自然界的東西。可以這樣說,廚師要以利用任何葷素的烹飪原料來塑造自己想表現的主題。蔬菜、瓜果、禽畜肉類及肝腰心舌肚,雞、魚、蝦、兔、豬肉等茸料,麪粉、米粉、奶油黃油之類原料,都是你隨心所欲的造型材料。即便是蔥子、蒜苗、青椒、子姜等作調味用的原料,也可用來做好造型材料。

問題在於怎樣利用和運用這些原料?塑造些什麼東西?

九、寓意法

文學藝術作品是很講究通過形象來描繪意境的。意境就是意味、趣味、情調、境界。既講“意在筆先”,又講“意在言外”,還講“意味深長”。烹飪創作,也可以運用文學藝術的創作方法,來體現情趣、意味。因此,我們將“寓意”作爲菜品成新的方法。怎樣運用“寓意”之法來創新菜餚呢?我認爲要抓住兩個方面。一是在設計菜品時,構思要巧妙,要表現出盤中的詩情畫意';二是菜餚命名雅緻,名寓意趣。

關注餐創大課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