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选手胡刚军以2:12:45成绩获得第二名并且刷新了中国男子选手在北京国际马拉松的赛会记录。中国男子运动员胡刚军以2:10:57 获得第一名,刷新了之前他创造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中国选手最好成绩2:12:45的成绩。

北京马拉松历史重大转折事件与历届亮点

北京马拉松重大转折与历届亮点:

1981年9月27日首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共有12个国家的86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国外选手 25人,22人完赛;中国59人,39人完赛;赛会纪录为 2:15:20,本届赛事仅设男子马拉松项目且前十名平均成绩在两小时十七分以内,中国选手彭家政以2:26:03 的成绩获得第十五名。

1982年9月26日第二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被国际田联批准为传统国际比赛。此届比赛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240人参加;赛会纪录被提到2:14:44,中国云南选手许亮以 2:19:11获得第十二名。

1984年10月14 日第四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三名中国选手冲进前十名,分获第三、第五、第八名。赛会纪录为2:12:16,且中国选手曾朝学成绩为2:15:11。

1985年10月13 日第五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度过前四年的创办时期后进入巩固和发展阶段。此届马拉松赛上赛会纪录被刷新为2:10:23。而曾朝学连续两年获得国内选24手第一名。

1986年10月19日第六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日本选手儿玉泰介(KODAMATAISUKE)刷新赛会纪录创造了2:07:35 纪录,并创造了世界马拉松运动最好成绩。中国选手朱树春以2:13:15 成绩获得第七名,而曾朝学仅以2:13:38 夺得第十一名,并创造了个人北京国际马拉松最好成绩。

1987年10月18日第七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已成为受各国体育界注目的第一流国际比赛,并被列入世界有名望的马拉松赛之列。

北京马拉松历史重大转折事件与历届亮点

1989年10月15日第九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首次设立女子马拉松项目,女子马拉松项目成绩为2:27:16,并且女子前十名中有六位中国选手,最好成绩为2:31:32。男子选手前十名中中国选手占第四、五、七、九名,且最好成绩为2:15:52。

1990年10月21日第十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选手黎叶梅以2:32:14 成绩取得马拉松女子组第一名。

1991年10月13 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增设男女分别为前六名和前三名奖金,奖金总额为48,000 美元。男子第一名20,000 美元;女子第一名4000 美元。另外,组委会在此次赛事中特设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特殊奖,凡打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2:07:35记录的选手均可的奖金每人10,000美元;凡打破2:09:00记录的选手可得奖金每人5000美元。

1992年10月11 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将关门时间从25公里的1小时40分延长到2 小时10分,从35公里的2小时20分延长到3小时20分。本次赛事成绩奖更具吸引力:男子2:07:35奖金50,000美元,2:09:00奖金10,000美元,2:10:00奖金5,000 美元。并且开始进行兴奋剂检查。中国选手胡刚军以2:12:45成绩获得第二名并且刷新了中国男子选手在北京国际马拉松的赛会记录。女子马拉松前十名中国选手获得了前八名。北京国际马拉松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十大马拉松赛之一。

1993年10月17 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分别设立男女关门时间:男子25公里:1小时 40分,35公里:2小时20分女子25公里:1小时45分,35公里:2小时30分。奖金设立名次奖和成绩奖,并与往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名次奖:男子第 1名奖金10,000美元;女子第 1 名奖金3000 美元。成绩奖:男子达到2:07:35 获奖金30,000美元,2:08:00 内获奖金 20,000 美元,2:09:00内获奖金15,000美元,2:10:00内获奖金10,000美元。中国男子运动员胡刚军以2:10:57 获得第一名,刷新了之前他创造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中国选手最好成绩2:12:45的成绩。

1994年10月30 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名次奖设立男女子前六名:男子:第1名奖金 15,000美元;女子:第1名奖金8000美元。中国男子运动员胡刚军以2:10:56获得第一名,刷新了之前他创造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中国选手最好成绩2:10:57的成绩。此届马拉松赛事中中国女子选手包揽了前十名中的前九名,王军霞以2:31:11成绩获得女子马拉松第一名。

1995年10月15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增设10公里项目并奖励男子和女子前十名。奖励办法调整为奖励男女前十名马拉松选手:男子:第1名奖金15,000美元;女子:第1名奖金 7000美元。

1996年10月20 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女子选手任秀娟以2:27:13的成绩打破赛会记录。

1997年10月4日第八届全运会马拉松赛联合第十七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进行。关门时间和距离进行了调整: 25公里1小时45分, 35公里2小时30分,全程3小时30分。中国男子运动员胡刚军以2:09:18 获得第一名,刷新了之前他创造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中国选手最好成绩2:10:56 的成绩。中国女子选手潘金红以2:2639成绩刷新了赛会记录并超世界青年女子马拉松最好成绩。

1998年10月10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增加了比赛项目,延长了比赛时间,改变了比赛路线,扩大了比赛规模,参赛人数超过了万人。比赛项目设男女马拉松、半程马拉松、10公里马拉松、小马拉松。比赛路线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出发,沿广场东侧

28路向北跑到长安街向西经天安门、复兴门、金融街(小马拉松终点)、钓鱼台国宾馆、航天桥(10公里终点)、八里庄桥向北,经长春桥、巴沟路向东、知春路(半程马拉松终点)、建德门桥向北、沿京昌高速辅路到清河南桥折返(30公里关门点)、到北沙滩桥向东、安立路向南、小关路口向西、北土城环岛向北,跑进奥林匹克体育场。

北京马拉松历史重大转折事件与历届亮点

1999年10月9日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马拉松增加了轮椅马拉松、轮椅半程马拉松。

2000年10月15日第二十届北京国际马拉松以“以健康跑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并且对线路进行了调整:从天安门广场出发到长安街向西经天安门,复兴门向南,广安门,菜户营向西,丽泽桥向北,中国剧院,北京电视台向东,人民大学,国际展览中心,长虹桥向东,终点朝阳公园。中国女子选手魏亚楠以2:26:34的成绩打破潘金红2:26:39的记录获得女子马拉松第一名。中国女子选手孙英杰以2:26:36的成绩打破潘金红2:26:39的记录获得女子马拉松第二名。

2001年10月14日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马拉松与第九届全运会马拉松决赛结合举办,同时取消了轮椅马拉松项目。中国女子选手夺得前十强中的九个席位,其中前7名均打破赛会记录,辽宁选手刘敏以2:23:37的成绩夺得第一。

2002年10月20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女子选手魏亚楠以2:20:23成绩打破赛会记录夺得女子马拉松的第一名,且前三名中国女子选手均打破了赛会记录成绩分别为第二名孙英杰2:21:21,第三名张淑晶2:23:17。

2003年10月19日第二十三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增设全国马拉松冠军赛(仅全程)并

30将比赛路线就行了调整:从天安门广场起跑,途径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到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结束。比赛设立创纪录奖,男子奖励42195美元,女子奖励30000美元(中国选手获奖发等额人民币)。中国女子选手孙英杰以2:19:39成绩刷新了之前赛会女子最好成绩,并被认定为世界女子马拉松第二好成绩。

2007年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马拉松首次采用芯片计时服务,为选手提供精确的时间。中国男子运动员任龙云以2:08:15获得第二名,并刷新了之前胡刚军创造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中国选手最好成绩2:09:18的成绩。中国选手韩刚以2:08:56居第三名。

2008年10月19日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由国际田联批准为金标赛事,是国际 8 大金标全程马拉松赛事之一。并开展了儿童跑活动。

北京马拉松历史重大转折事件与历届亮点

2009年10月18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重新调整了比赛线路。

2010年10月24 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马拉松更名为北京马拉松,并设计了全新的识别体系。同时全国马拉松锦标赛与北京马拉松结合举办。

2011年10月16日第三十一届北京马拉松重新调整赛事路线,并延长了关门时间。

2012北京马拉松取消了9公里项目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全程项目参与人数,赛事主视觉设计融入了极具中国特色、北京风韵的脸谱图案。除在中国通过CCTV5电视直播外,还将通过亚洲五号卫星在美国、法国等地同步播出。

2013年北京马拉松实现了净计时,北马组委会为所有参加全程马拉松(42.195 公里)的选手提供感应计时服务。埃塞俄比亚的男子运动员托拉·沃尔德格贝里尔以2小时7分16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了27年的赛会记录。

2014年北京马拉松取消了迷你马拉松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全程项目名额;改变报名方法,首次增加选手“预报名”环节,中国马拉松从此进入“抽签时代”。

2015年北京马拉松迎来第35周年。本届北马赛事迎来创办以来的又一历史性转折,取消了半程马拉松项目,仅设全程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全马赛事。首届 “全马”吸引了全球 63118 人报名,刷新了国内全程马拉松项目报名新纪录。

2018年北京马拉松共有111793 名跑友报名参赛,相比去年增加了 13106 人,增幅达 13%。组委会还将针对未中签选手开通公益报名通道,共设 500 个公益名额。

2019年北京马拉松共有165704名跑友参与预报名,相比去年增加了53911人,增幅达4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