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創維旗下子品牌Metz Blue(藍色美茲)正式攜OLED電視和AI電視登陸香港市場,這只是它全球化提速的一個開始。

今年8月底,創維在2018 IFA(柏林消費電子展)前夕宣佈,在其三年前收購的德國彩電老品牌METZ(美茲)的基礎上,推出面向年輕消費羣的全新子品牌Metz Blue。

創維彩電事業本部執行副總裁、海外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澤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美茲繼在歐洲市場後,上個月登陸印度市場,香港是第三站,希望未來五年能躋身香港彩電市場的一線品牌之列。

2017~2018財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創維電視海外市場銷量795.3萬臺,同比上一財年694.1萬臺的銷量增加15%,首次超過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786.7萬臺)。

IHS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創維進軍海外市場的大背景是國內彩電市場遭遇天花板,新的互聯網及手機品牌廠商的進入也加劇了本土市場的競爭;另外,日韓品牌開始轉向價值經營,從而留下中低端市場的機會。

另一調研機構產業在線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9月中國彩電產量1576萬臺,同比去年增長4.4%;銷量1545.4萬臺,同比去年增長3.8%;其中內銷514萬臺,同比去年下滑0.3%,出口1032.4萬臺,同比去年增長6%。彩電內銷疲軟,出口相對較好。

與以往代工出口不同,創維等中國彩電企業,正在海外力推自主品牌。王澤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創維的彩電業務中,海外收入已快佔到50%,目前海外收入中還有相當數量的OEM、ODM代工業務,未來的重心將更多發展海外自主品牌。

按照創維的規劃,創維SKYWORTH是面向全球市場的主品牌;舊美茲Metz仍專注於德國高端家電市場;新美茲Metz Blue則聚焦中高端市場,用戶瞄準年輕羣體,主打智能化產品,將覆蓋歐洲地區、印度、中國香港等市場。

有意思的是,與舊美茲“德國製造”不同,新美茲的供應鏈更加全球化。王澤軍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新美茲賣到德語區市場的電視,在波蘭工廠生產;在印度賣的電視,由中國出口散件、在印度組裝;賣到香港的電視,在深圳生產。當然,新美茲的電視研發,由歐洲研究所和深圳研發中心共同合作完成。

創維現已在全球建立了10個自有品牌銷售分公司。未來的目標是彩電業務的海外銷售額佔比達到50%,而其2017~2018財年的彩電海外銷售額佔比爲17.3%。

“創維進軍海外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品牌經營”,王澤軍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技術、品質、供應鏈方面,創維已具備國際化能力,但是創維在許多海外市場的品牌知名度還不夠高,所以要加大投入、與渠道商結盟。如,METZ開始在香港巴士上打車身廣告。

張兵也認爲,對於中國彩電品牌來講,開拓海外市場,機會與挑戰並存。主要的機會在於中國本土液晶電視供應鏈的支撐,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基地。挑戰在於品牌認知度、渠道覆蓋率較低。因此,中國廠商單純依靠自身品牌和客戶,無法在短期內獲得市場的認可,從而選擇代工、收購,以及品牌合作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場。

過去幾年,創維通過接連的跨國收購,已經在全球初步形成品牌矩陣組合。2014年,創維收購非洲Sinoprima公司,2015年收購德國METZ公司,同年收購歐洲機頂盒公司Strong Media,2016年初又收購了東芝印尼彩電工廠和其東南亞業務。

在張兵看來,目前創維旗下,Metz和Metz Blue以歐洲市場爲主,東芝(注:創維還有東芝彩電在東南亞市場兩年品牌使用授權)在亞太市場,Sinotec在南非,加上自身Skyworth品牌,基本形成了全球主要市場的品牌覆蓋;並且業務形式從過去代工爲主,逐步轉向品牌運營,這將有效提升創維的品牌和產品價值。

“我們沒想在香港追求多大的銷量,”王澤軍說,香港市場不大,但是創維數碼2000年在香港上市、總部在香港,而且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如果美茲能在香港的中高端市場站穩,將有助於其未來輻射全球其它市場。

張兵提醒說,雖然日韓品牌在海外市場逐步轉向價值經營,但是中國品牌在每一個局部市場仍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程度不亞於本土市場。因此,業務國際化需要制定比國內市場更爲周詳的計劃和措施,併購、合作等方式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是仍需高度警惕經營風險,注重投資回報率,避免中國品牌之前走過的彎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