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政府给予意大利的帮助,很多在意大利的华人还给了意大利人各种支援。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华

毛轩轩在自己的社交账号发了一个短视频。这位旅居意大利6年,从事中意文化交流工作的26岁大男孩,想借此展现意大利这个目前新冠疫情严重国家的现状。

在他的镜头下,意大利米兰标志性建筑Duomo大教堂广场上空无一人,往日繁华的酒吧一条街店铺全部关门,仍在运行的电车和地铁上,乘客寥寥无几。

意大利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仍在以每天几千例的速度快速增长,身处疫情漩涡,这个总人口和中国湖北省接近、老龄化程度全球第二的欧洲国家,普通老百姓生活状态如何?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了几位目前仍生活在意大利的普通人,他们有中国留学生,有在意工作人员,还有意大利当地人,试图从他们的视角,来看看国外疫情防控现状,以及华人在当地的生活情况。

“不希望给别人添麻烦”

许恒瑞是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研一的在校生,同住的两个室友都已经回国了,“主意”很正的他决定留守意大利,等待疫情缓解。

虽然父母非常想让他回家,一遍遍催促,“但是父母说服不了我”。他说。

今年25岁的许恒瑞有自己的判断,目前意大利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班,需要在俄罗斯或者阿联酋转机,几十个小时的长途旅程,需要承担路上感染病毒的风险,回国后还要隔离14天,给防疫工作增加负担。

许恒瑞说不希望给别人添麻烦,哪怕这个别人代表国家。事实上,他的父母已经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许是否准备回国以便做好应对。

许恒瑞说,这让他感觉很温暖,真切地感觉到了祖国的关心。

据他了解,同在罗马的留学生,目前一半以上都已经回国了。“虽然所有回去的小伙伴都在隔离期,但是他们都感觉到很安全、很安心,回国真好。”

留守在意大利,许恒瑞也感觉到意大利这个欧洲国家应对疫情的快速变化。

意大利从当地时间3月1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城禁令,要求民众除在特殊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开所在地,禁止公共场所聚会,酒吧、餐厅和商店晚上6点后禁止营业。

但当时很多地方并没有严格执行。许恒瑞告诉记者,在罗马,餐馆只是在6点以后不再做新菜,但依然可以继续营业,人们还是正常上街。因为禁止公共场所聚会,还有人在阳台开起了音乐会。

随着疫情的持续升级,3月13日,意大利开始执行更加严格的封城令,餐馆、酒吧等营业场所完全不允许营业,人们出门还必须携带一张自我情况声明,说明自己必须出门的原因。为了避免与工作有关的通勤与差旅,意大利政府还敦促企业给员工放假。


我在意大利,当地人说,很佩服中国

在意大利,人们外出需要携带的自我声明。受访者供图


在许恒瑞看来,当地人开始对疫情重视起来的最明显变化是,戴口罩的人迅速增加。“3月10日地铁上还基本没有戴口罩,13日就变成了基本没有人不戴口罩。”

随着疫情升级,口罩也变得昂贵而紧缺,许恒瑞坦言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便利性。在一个留学生群里,他们以非常低的价格从一个华人那里买到了口罩。而且,意大利中国学生联谊会已经在组织回国留学生向驻意使馆教育处捐赠口罩等抗疫物资,再分配捐赠给当地的留学生。

现在,留守在意大利的他,基本上全部时间都待在家里,学校已经改上网课,为了照顾因疫情回国的学生,有的老师甚至将上课内容做成文本发给大家,以便网络不好的学生查看。

在他看来,意大利政府正在采取和中国类似的办法应对疫情,期望在一段时间内把新冠病毒控制住。

“正常情况下,像意大利这样的国家不太可能对市民实行禁足、封城等措施,但是现在,这些政策执行很到位,检查也很严格,而且社交媒体上说,政策还有可能继续收紧。”他说。

“经历了两次新冠疫情”

同样是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在米兰,26岁的毛轩轩看起来要忙得多。3月21日,他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个自己制作的短视频,希望告诉外界留在意大利的人们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

为了拍摄这个视频,他去了米兰的超市、大型商业中心、酒吧一条街、最贵的楼盘、米兰duomo大教堂,等等地方。

在他的视频中,米兰大街空空荡荡,基本上没有人,也没有车,超市门口却排着长队,维护秩序的警察每次只放10个人进去,购物需要排队半个小时或者更久,不过超市物资并不匮乏,不存在物价暴涨。

米兰大教堂前的广场上,只有鸽子在安静的来回踱步。这里是平常游人最多的地方,成群的鸽子是当地的标志性景观,但现在鸽子已经飞不动了,因为很多天没有游客给他们投食了。


我在意大利,当地人说,很佩服中国

疫情前后的Duomo大教堂

他还去了华人街,冷清的街道仅有的一家中国超市还开着,虽然没有关门,但没什么顾客,老板说,想给留在米兰的华人提供一些服务。

类似的场景他刚刚在国内经历一遍,因为春节回国,他经历了国内的新冠疫情防控,2月份回到意大利,又赶上当地疫情的快速暴发。毛轩轩开玩笑说,自己经历了两次新冠疫情。

有点戏剧性的经历,让他在短期内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离开祖国越远,越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国。”他说。

因为意大利及欧洲疫情的迅速升温,2月底开始,侨办人员开始通过同乡会不断提醒海外华人做好防护,并通过同乡会将口罩等抗疫物资捐赠给当地的华人。


我在意大利,当地人说,很佩服中国

毛轩轩领到国内侨联组织捐赠的口罩

作为同乡会在米兰地区的联络人,3月21日下午,毛轩轩领到了侨办捐赠给当地华人2000多只口罩。毛轩轩告诉记者,拿到这些口罩并不容易,国内相关物资还不是非常充裕,加上意大利停航,侨联通过包机走外交部大使馆通道,才最终将抗疫物资成功运输到意大利。

为了减少接触,同乡主动联系,让他从阳台将口罩扔下去,虽然隔着几层楼,仍然互相交流打气。

为了鼓舞士气,表达抗疫决心,他还将毛泽东在得知余江县消灭血吸虫后写的两首七律《送瘟神》制作成了歌曲。23日凌晨晚他告诉记者,歌曲制作已经完成,在国内一些音乐网站上线了。

“很佩服中国”

意大利人黄安德是中国一所小语种培训学校驻意大利的校长,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他告诉记者,可能与意大利特别是意大利南部冬季不太冷的气候条件有关,当地人经常在户外见朋友,在外面坐一会,他们很享受这种在外面的社交生活,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并不习惯政府要求让大家待在家里的政策。

在他看来,可能是因为中国留学生受到了国内的影响,对疫情了解比较深入,他们在政府要求“隔离”时,做得比当地人要好。

虽然在疫情刚开始时,意大利发生了一些对中国学生不是很友好的行为,但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些素质低的人对中国人的认识,他认为中国学生的状态和态度都非常好。

作为诸多意大利留学生留学第一站的管理者,黄安德坦言,目前留在当地学生没有父母家人的支持,独立面对疫情非常不容易,而他们希望给学生们更多的支持。

比如,给予孩子们心理的支持,让学生知道他们和学校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者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以跟学校联系,并且,每天通知学生意大利政府采取的最新措施。此外,学校还和家长保持联系,让他们知道孩子们在意大利并不孤单。

黄安德还代表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帮助表示感激。他告诉记者,除了中国政府给予意大利的帮助,很多在意大利的华人还给了意大利人各种支援。

在他居住的小区里,当地华人协会给每个邮箱里放口罩。“现在口罩并不好找,而我这里只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

“现在我认识的一些意大利人很佩服中国,罗马、米兰都有中国医生来帮忙,我们都觉得,从中国的防控经验中,可以学到很多。”他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