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李洁雯

美国注册营养师

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硕士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目前在创办雯说营养科普平台。

在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医疗机构有多年营养咨询经验。

擅长:糖尿病、三高、脂肪肝、肾病等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及儿童营养治疗。

经常出现在食物中的麦芽糊精是什么?

文章来源:雯说营养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什么是麦芽糊精?

麦芽糊精 (maltodextrin)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填充料和增稠剂。各类淀粉(如玉米、大米、小麦)是它的生产原料。随后,它们在水、酶及酸性物质的作用下被糊化、部分水解,最终通过喷雾干燥制成,呈白色粉末状。
麦芽糊精粘性高,能较好地将食物中不同成分“绑定”在一起,增加食品稳定性。麦芽糊精也能作为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


哪些食物中有麦芽糊精?
由于价格便宜、功能多样,绝大多数食品和饮品中都有麦芽糊精的身影,例如各式饼干、冰淇淋、蛋糕、沙拉酱、乳清蛋白粉、人工甜味剂、运动饮料、固体饮料、火腿等加工肉类、低脂食品和保健品中。
部分婴幼儿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因此,市面上也有用麦芽糊精替代乳糖的奶粉,满足这部分婴幼儿的糖份和热量需求。


吃下麦芽糊精后会怎样?

麦芽糊精在体内的“消化路线”和淀粉类食品一样,最终会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热量。

研究指出,麦芽糊精的吸收速度和葡萄糖差不多,因此也属于升糖指数高,也就是吃下后能快速提升血糖的类别。但考虑到实际摄入量与其它提升血糖的食物相比不算大,因此对血糖浓度的整体影响偏小。

而麦芽糊精对于肠道健康的影响,则是一个我们需要留意的问题。

麦芽糊精与肠道健康
关于麦芽糊精对肠道健康,尤其是本身已有肠道疾病的人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有争议。

今年,意大利一项新的关于患有大肠炎的小鼠研究发现,麦芽糊精会加重肠道炎症,损害肠道内的黏液保护层。而在健康小鼠中,麦芽糊精能引起低度炎症,相关炎症指标升高,起保护作用的黏液层及粘蛋白也减少。

另一项细胞实验表明,麦芽糊精让致病细菌,例如大肠杆菌,更容易附着在肠道表皮细胞上,增加致病细菌的浓度,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其它几项动物实验也指出,麦芽糊精能抑制肠道自身的免疫、抗菌能力,导致肠道内致病细菌数量增加,加大患上肠道炎症的概率(尤其对于肠道炎症疾病的高危、易感群体)。

部分实验用的麦芽糊精的浓度与婴幼儿奶粉中添加的麦芽糊精的浓度是一致的。

我们可以怎么做?

于多数健康人群来说,不需要为偶尔一次两次摄入麦芽糊精太过担心,谈之色变。肠道炎症类型的疾病病理机制复杂,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不足以支撑 “健康人群吃下麦芽糊精后会患上肠道炎症”的说法。

只不过,麦芽糊精广泛存在于加工食品中,而许多加工食品和加工零食本身就存在糖、盐和反式脂肪过多,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的问题。如果总吃这种类型的加工食品、零食,那总有一天身体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会有各种小毛病出现。

因此,尽量选择新鲜的、非加工的、营养密度高的食品。实在想购买加工食品时,留意包装上的配料表,尽量避免选择有麦芽糊精的版本,或者在配料表上麦芽糊精排在后面的食品(排在越后面,说明添加量越少)。

对于已患有肠炎(如克罗恩病),以及肠炎高风险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食用含麦芽糊精的加工食品、饮品。
对于为婴幼儿挑选奶粉的父母,由于婴幼儿肠道较弱,最好也避免挑选含有麦芽糊精的配方奶,除非婴幼儿患有乳糖不耐受。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1. Hofman DL. et al. Nutrition, health and regulatory aspects of digestible maltodextrin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2016. 56: 2091-2100.
2. Laudisi F. et al. The food additive maltodextrin promot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driven mucus depletion and exacerba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9. 7: 457-473
3. Nickerson KP. & McDonald C. Crohn's disease-associated 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adhesion is enhanced by exposure to the ubiquitous dietary polysaccharide maltodextrin. PLoS ONE. 2012. 7(12): e52132.
4. Nickerson KP., Chanin R. & McDonald C. De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anti-microbial defense by the dietary additive, maltodextrin. Gut Microbes. 2015. 6 (1): 78-83
5. Rodriguez-Palacios A.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splenda promotes gut proteobacteria dysbiosis, and meyloperoxidase reactivity in Crohn's disease-like ileitis. Inflamm Bowel Dis. 2018. 24:1005-1020.
6. 国家标准GB/T20884-2007. 麦芽糊精. 2007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0 年 3 月 24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240601名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