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梯田---左安桃源梯田

營盤圩千年鳥道

康蛟、方頭女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近年來,遂川縣生態文明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定不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緊扣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目標任務,以全省生態扶貧試驗區建設爲抓手,大力推進生態強縣戰略,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環境質量改善更加明顯

深秋十月,在衙前鎮溪口村,一江碧水,兩岸翠色,三五竹排,茫茫楠木林,蜀水河畔,河道保潔員朱德福撿拾漂浮垃圾之餘,還不忘拿出手機拍上美景,曬到微信朋友圈,讓親們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詩意,“現在正是蜀水觀光旅遊的好時期,一到週末,來我們這遊山玩水、溯游徒步的人特別多,‘五頭護水’作用大呀!”這是遂川縣深入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所取得積極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遂川縣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全境開展了“降坡封塵”行動、不達標機動車整治和嚴禁農作物露天秸杆焚燒行動。市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爲95%,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5%。該縣還積極推進以遂川江、蜀水河水污染治理爲重點的水環境整治;積極開展“清河護河”行動,“河長制”實現全覆蓋,落實縣鄉村三級河長411人。縣工業園區污水排放嚴格按照一級B標準集中處理後排放,在線監控設備順利通過驗收,目前已有7家重點企業與服務平臺聯網,實現了實時監測。

2017年,遂川縣啓動了遂川江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示範河流工作,“我們計劃通過2—3年的努力,把示範河流打造成保平安綠色、有鄉愁故事、藏文化底蘊、可持續發展的河流。”縣河長辦主任介紹,通過修築防洪堤、啓動遂川江省級溼地公園建設、改造老城區污水收集系統,建設並運行雩田鎮污水處理廠,綜合治理河道10公里,一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示範河流逐漸形成。

綠色發展成效更加彰顯

遂川素有“中國茶葉之鄉”稱號,“狗牯腦”茶名揚海內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該縣採取創有機、提質量、樹品牌、強宣傳、拓市場等措施,完成遂川“狗牯腦”茶共用品牌打造,變更註冊爲“狗牯腦”證明商標,對準入企業實行統一商標名稱、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商標標誌、統一開展宣傳,推進茶葉品牌化發展。目前,全縣已有20多萬畝茶園開展有機認證,有11.6萬畝茶山獲得“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年產量8000噸、綜合產值18億元,品牌價值達20億元,帶動超過40%貧困戶通過茶產業實現脫貧。

遂川縣立足資源優勢,深挖特色潛力,靶向出擊,優勢產業集聚升級步伐加快。今年上半年,全縣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4%,稅收收入達5.9億元,增長25.5%;工業用電量達1.49億度,增長1.06%,規模工業增加值、工業用電量增幅兩項指標居全市二類縣第一。建設了電子信息、硅基材料、傢俱三大產業園,三項產業集聚企業79家,主營業務收入達109.2億元,佔據了全縣工業的半壁江山。

遂川擁有5張“國家級綠色名片”,即全國生態旅遊大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生態魅力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該縣把旅遊產業作爲支柱產業來抓,積極打好5張牌,寫好生態旅遊大文章。該縣把高山梯田旅遊作爲“全景遂川、全域旅遊”的引爆點,以左安桃源梯田、大汾米嶺梯田、珠田珠溪梯田等6個鄉鎮10個羣落爲示範點,加快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大力開發生態鄉村旅遊,深入推進“旅遊+”扶貧。承辦了第三屆融媒體看江西走進最美梯田之鄉遂川暨“中國十大美麗梯田之鄉新聞發佈會”,打響、唱好了“中國最美梯田之鄉”品牌。同時,利用當地茶葉、金桔產業,堅持茶旅結合,在遂井公路、遂桂公路沿線兩側建立百里金桔長廊、十里茶葉旅遊觀光帶,重點打造以採茶、製茶、品茶、論茶等體驗式一站式茶旅文化。同時綜合開發建設溫泉度假村和茶園農家樂,打造全省最大的溫泉———茶文化旅遊中心,逐步形成了旅遊開發和金桔、茶葉發展互動雙贏、同頻共振的良好態勢。

生態扶貧引領更加有力

在建設全省生態扶貧試驗區改革試點工作中,遂川縣發揮生態優勢,聚焦脫貧攻堅,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形成生態環境大保護、生態產業大發展、貧困羣衆大增收的多贏態勢,通過構建貧困羣衆深度參與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產業、促進生態提升的體制機制,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雙贏。

秋日暖陽,正是收穫的季節。遂川縣草林鎮井岡蜜柚專業合作社的農民正在忙碌着採摘蜜柚。“今年是個豐收年,預計每個入股貧困戶將增加800元左右收入。”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土地都是從村裏的農民手裏流轉來的。政府有補償,市場前景好,我們有信心把井岡蜜柚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貧困羣衆脫貧致富。”

在生態扶貧推進的過程中,遂川縣廣泛推廣“黨支部+貧困戶”“企業+貧困戶”“基地+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讓貧困羣衆在生態扶貧的多元化經營模式中獲得“土地流轉得租金、資產入股得股金、基地務工得薪金、委託經營得酬金、技術服務得佣金”的“五金收益”,實現了產業得發展與羣衆得實惠的相得益彰。目前,該縣在全縣309個行政村均建立了1個以上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吸納貧困戶入股或優先聘用貧困戶務工。全縣共培育龍頭企業49家、專業合作組織798家、家庭農場372家,建設產業扶貧基地340個,帶動全縣貧困戶發展茶葉、油茶等傳統產業21775.9畝、養殖豬牛羊4793頭,發放產業獎補資金3.25億元。貧困戶通過產業發展戶均獲得收入超過5000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