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宗第(1617—1664) 李自成部將。任大順軍右營制將軍,封“綿侯”。弘光元年(1645),李自成遇害後,與何騰蛟、堵胤錫聯絡,走上聯明抗清的道路。參加了圍攻荊州、反攻重慶、夔東反圍攻諸戰役。永曆十八年(1663年,清康熙二年)兵敗被俘。永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於巫山縣遇害。
2、李來亨(?-1664年),米脂人,李錦義子。永昌二年(1645年)隨李錦聯明抗清。永曆七年(1653年)出沒於湖北省興山縣的茅麓山,又稱夔東十三家。永曆九年(1655年)立“聖帝行宮碑”。永曆十年(1656年)十二月封臨國公。順治十六年清軍深入雲南追擊永曆帝,李定國勢孤,他與諸將攻重慶,牽制南下的清軍。
康熙元年(1662年)清軍集中主力,分路進攻;他奮戰數年,最後據守茅麓山九連坪(今湖北興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圍茅麓山,臨國公李來亨舉家自焚。
臨國公李來亨的軍事抗清生涯佔據了他大部分領兵歲月,他的一生主要光陰都是在與滿清作鬥爭中度過。雖然最後自盡,但他抗清禦侮的英雄氣概、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殺身成仁的民族氣節,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
3、劉宗敏(1607年—1645年),字捷軒,陝西藍田人,一說米脂人。原爲鍛工,從李自成起義。崇禎十一年(1638年),隨李自成突圍潼關原,隱於商洛山。十三年助李自成突圍巴西、魚腹諸山,入河南,勢復大振。
十六年任權將軍,次年,在西安封汝侯。率師出固關、下真定,與農民軍主力會師北京,加左都督銜。入京後,對明降官拷掠助餉。後東討吳三桂時負傷,後隨李自成退出北京撤回西安,進入湖廣。
順治二年(1645年)九月,劉宗敏於撤退中在通縣(屬湖北省)九宮山作戰中被清軍俘遭殺害,年僅38歲。
4、田見秀,字玉峯,李自成部將。性仁厚,有儒將之風,從李自成征戰,多有大功。明末清初人,號鎖天鷂。李自成部將。崇禎十六年(1643),任提督諸營權將軍,封澤侯。順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通山九宮山遇害後,與吳汝義率一部分大順軍走嶽州,後與李過、高一功部會師於松滋之草坪,奉李過爲主帥。不久,即隨李過與堵胤錫聯明抗清。
5、白旺(?-1645),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
早年杳然無聞,後爲大順軍主要將領。崇禎十六年,李自成率主力攻取三秦時留白旺鎮守德安,經營江漢。白旺在抗拒左良玉和鎮壓地主判亂中表現出軍事才能。同治《江夏縣誌》毫不諱言左良玉“屢與闖帥白旺戰鄖、沔間不勝。"
弘光元年,李自成於湖北通山九軍團山犧牲,大順軍內部受到極大震撼時,被叛徒王體中殺害。
6、劉芳亮(?-1649),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早年從軍,是李自成的心腹部將之一,任左營制將軍。
崇禎十七年(1644),率部由山西出太行,進入豫北、畿南,直趨保定,配合李自成夾擊北京。後隨李自成撤出陝西入湖廣。李自成在通城九宮山遇害後,與田見秀、吳汝義會師李過、高一功部,堅持聯明抗清。次年,渡江北圍荊州,遭清兵突然襲擊,陣亡。一說永曆三年(1649),與劉希堯戰死於郴州(今湖南郴州)之南。
7、黨守素,李自成起義軍大將,出生於陝西合陽縣坊鎮鄉靈泉村。
黨守素,李自成起義軍大將。陝西合陽縣坊鎮鄉靈泉村人,生卒年不詳。父母早亡,20歲左右輟學。農閒趕毛驢往返於陝北販鹽。一次,驢、鹽被鹽吏沒收,身遭拘押數日,返鄉不成,自投李自成義軍“老八隊”。屢建戰功,升至“威武將軍”,封“載侯”,鎮守蘭州。闖王失敗後,與李過、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隨高夫人歸明抗清,直至清康熙二、三年(1663—1664)間。南明失敗後,黨守素同郝搖旗(後名郝永忠)、劉體仁等在川、鄂、陝交界處繼續抗清。後在湖北鄖陽、房山的武當山以西至陝西鎮安、山陽邊界潛伏落戶,人稱“夔東十三家”。靈泉村後巷南邊中間分支祠堂有李自成大順政權所賜“開國元戎”匾,掛於門首(今已不存)。
8、高一功(?-1654年),後賜名必正,字國勳,原農民起義軍將領,後爲南明將領,漢米脂縣城北壺蘆山(俗稱壺蘆旦)人,李自成妻高桂英弟。
永曆八年(1654),忠貞營途經湖南保靖時,遭到已經投降清朝的當地土司彭朝柱組織的襲擊,高一功不幸中毒箭身死!
9、郝永忠(?-1663),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著名將領,李自成部將,初于軍中爲大旗手,故名“郝搖旗”。
李自成死後,降於何騰蛟,與李過(李錦)等擁明抗清,明文宗賜名永忠。屢敗清軍。永曆元年(1647年)取得全州(桂林市西北)大捷。孔有德進攻全州,郝永忠不戰而走,入桂林,封南安侯。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2月20日),郝永忠與焦璉部爭鬥,殺東郊18村的團練。二月二十二日(3月15日),郝部劫掠府城,挾持永曆帝往柳州。後因受明官之歧視,退回荊、襄(今湖北省荊州市和襄樊市)山區,扼守房縣(今湖北省房縣,位鄂西北)、竹山(今房縣西北)一帶,轉戰於兩湖和四川之間,會合李來亨、王光興。永曆十一年(1657年),入襄陽。永曆十七年(1663年),進攻四川巫山(川東奉節縣東),被俘殺。
10、李過(1600—1649年),本名李錦,又名李赤心,字補之,明末名將,陝西米脂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的侄子,號一隻虎。
少從李自成起義,曾敗孫傳庭於潼關,又長驅直入山西。大順政權建立,任權制將軍,封亳侯,爲大順軍主要將領之一。
李自成自北京敗退時受命鎮守陝北,統帥三萬人自新安進攻府谷、大同,與清軍阿濟格部作戰三月,牽制清軍南進。
隨李自成渡江,破太平、東鄉、達州、夔州(今重慶奉節)、新寧,轉戰湖廣。
李自成在通城縣九宮山遇害後,李過與高一功、劉體仁會合,自通城入嶽州,後率大順軍聯合大明何騰蛟抗清。
大明紹宗皇帝稱帝后,紹宗皇帝賜其名爲赤心,授總兵、龍虎將軍,統御營前部左軍,封興國侯。命其營“忠貞營”,歸堵胤錫監督,所部兩萬人,爲精銳諸軍之首。
隆武元年(1645)七月,攻荊州不下。九月,敗清軍於荊州新城。隆武二年(1646),圍荊州,收復房縣、武當山,攻商州大敗,屯夔州、施州(今湖北恩施)、當陽,數次進攻荊州不克。
永曆元年(1647),自巫山、大寧(今重慶巫溪)屯建始。永曆二年(1648),晉封興國公,收復宜城、襄陽、常德、湘潭、湘鄉、衡山。強攻長沙不克,任兵部右侍郎,總督山東河南義軍十萬人,與李成棟一起援救南昌的金聲桓,由於意見不合,屯兵茶陵不進。
永曆三年(1649)三月,兵潰,轉戰衡州、永州、當州、寧州,至南寧,陳邦傳慫恿李過奪桂平、肇慶,劫持永曆帝以令諸將,被李過嚴辭拒絕。永曆四年(1650),軍中疫病流行,水土不服,病歿。
11、劉體純(?-1663),明末清初人,又名劉體仁、二虎,號飛虎。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李自成部將。
在李自成死後,堅持抗清,並接受南明賜封,封皖國公,帶部隊進入夔東,是爲夔東十三家之一。
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李自成部將,曾任大順軍右營右標果毅將軍。李自成稱帝后封光山伯。
李自成死後,其部下分成兩大部分抗清,分別由郝搖旗、劉體純和李過、高一功率領。1646年九月,兩部先後在湖南、湖北,與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等接上了聯繫,接受大明隆武朝的節制,與大明聯合抗清。
1647年(明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接受明永曆帝賜封,是爲皖國公,與馬騰雲部一起駐巴縣陳家坡。 到1651年(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底,賀珍、劉體純、袁宗第、塔天寶、李來亨、郝搖旗等人率領的大順軍餘部,先後轉移到川東地區,與當地抗清武裝相結合,組成了著名的“夔東十三家”。
1662年(明永曆十五年、清康熙元年)七月,清朝四川總督李國英向朝廷建議發動四川、湖廣、陝西三省會剿夔東抗清基地。十二月冬,清軍集川、陝、鄂三地區兵力,圍攻川東夔東,戰事異常慘烈,定西將軍圖海以各個擊破,攻入茅麓山。劉體純所守東陽山寨遭清軍譚泰部圍攻,高一功奉李過令增援並接應劉體純部突圍遭清軍埋伏全軍覆滅,高一功戰死。清軍圍攻二月之久,山寨彈盡糧絕,劉體純全家自縊而死。
12、張鼐,李自成部將。爲李自成從孩兒兵中提拔,收爲養子,屢立戰功。
李自成入北京後封義侯,後隨李自成自北京敗退,撤至湖北通城縣,李自成在通城九宮山殉難後,隨李過進入湖南平江縣據寨自守。
順治年間,所守石牛寨遭清軍圍剿戰死。
13、吳汝義(?-1646年),陝北人,大順重要將領,封太平伯。
吳汝義早年追隨不粘泥張存猛。崇禎五年(1632年),吳汝義與王自用、李自成一起轉戰山西、陝西一帶。約1637年,吳汝義部歸入李自成。
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陽建五營軍制,吳汝義任中營帥標後果毅將軍。八月,隨李自成擊敗孫傳庭。
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分封功臣,吳汝義被封爲太平伯。李自成進軍北京,吳汝義隨田見秀留守長安。
一片石戰役後,吳汝義隨李自成撤出長安進入湖廣。李自成在九宮山遇害。吳汝義後與大順餘部會師,共推李自敬爲大順新主。永昌三年(1646年),大順軍攻清荊州,清軍突然從後方攻至,大順軍大敗。李自敬、田見秀、張鼐、李友、吳汝義迫於形勢一起降清,後全部被清廷殺害。
14、顧君恩 (?~1645):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領,湖北鍾祥人,多謀略,爲李自成謀士。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新順政權後, 他主張先取陝西作基地,再略定三邊,經山西攻取北京,被李自成採納。崇禎17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後,顧君恩被任爲吏政府侍郎,文諭院院長。1645年被李自成殺害。
15、谷大成,一名谷英。明末陝西人。崇禎初起義,十一年(1637)李自成農民軍在潼關原大敗,爲突圍十八騎之一。任副威武將軍。十六年任果毅將軍,封蘄侯。十七年隨徵山海關,兵敗殿後,戰死。
16、谷可成,大順政權將領。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隨李自成率東征北京,同年四月二十一日,參與一片石戰役,戰敗後隨李自成退守北京。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戰,隨李自成一度重創清軍,五月初二日在定州清水河(今河北省定州市),李自成再次大敗,谷可成陣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