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讯记者周旭峰周孝芳报道 一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塔吊可谓是“居功至伟”,是它缩短高度,不畏重量,不停的装货、卸货,让楼房能够在极其便利的情况下不断“长高”。它们高大挺拔,竖立在各个在建工地现场,是城市建设的“好伙伴”,而它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关系着工程进度、工人安全,马虎不得。扛责上升,这次“三伏天的晌午”的主人公是几位“云端筑梦师”——塔吊维护员,他们克服高度,忽略热度,用内心的温度,书写“安全至上”的敬业故事。

图为刘谢攀爬至塔吊之顶

三伏天的下午三点,太阳的炙烤笼罩着整座城市,街道地面上热浪滚滚袭来,大部分市民选择安享空调带来的舒适,而城市的建设者们却习以为常,纷纷结束午休,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在衡阳高新区衡州府建设工地内,记者见到了塔吊维护工人王启、刘绍伟、刘谢三人小组,他们戴起了安全帽和手套,准备爬上塔吊,开始自己的工作。

图为三人攀爬的身影

搭乘电梯到31楼后,刘谢开始攀爬上吊塔。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记者仔细察看了他的“攀爬路线”,发现他需要跨过建筑楼外墙,走过钢架搭起来的简易“小桥”,然后手脚并用的攀爬塔身抵达120米上方的驾驶室位置,攀爬的距离大约是28米。一步之内,还是踏实安全的钢筋水泥建成的楼房,而一步之外,却是危险的高空、“镂空”的钢架,记者尝试触碰塔吊钢架,它们被烈日直晒一整天后已经滚烫,热度通过手套传到掌心,灼热感蔓延开来,难以想象他们需要紧握钢架借力攀爬。

图为刘绍伟站在塔吊吊臂上

“当塔吊工人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通过严格的考试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持证上岗。”当记者尝试登上塔吊体验时,被王启拒绝了,他介绍,高空作业对于工人的要求尤其严格,每位塔吊维护人员,不但具备对塔吊正常的维修技术,还需要具备开塔吊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塔吊驾驶与维修保养必须两者兼备。

图为无人机拍摄从塔吊高度俯瞰地面建筑如同一个个火柴盒

今年35岁的刘绍伟已经有8年的塔吊驾驶经验和8年的塔吊安装维护经验。“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爬塔吊,也是真的怕,脚‘打摆子’,迫于生活压力,硬逼着自己去接受和习惯,3、4次就好了,现在不说在塔尖上如履平地,但也不放在眼里了。”刘绍伟笑着与记者分享自己的“第一次”,乐观的心态让他有一颗无所畏惧的心。

图为在吊臂外端进行维护的刘绍伟

“塔吊应当经常检查、维护、保养,比如传动部件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易损件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检查连接螺栓,特别是经常振动的零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则必须及时拧紧,塔吊的各结构、焊缝及有关构件是否有损坏、变形、松动、锈蚀、裂缝,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王启跟记者介绍之时,刘谢正在平衡臂上做检修,而刘绍伟则通过塔吊吊臂上的轮滑,抵达吊臂前端,对钢丝绳进行润滑、检查钢丝绳是否开裂……除了脚底的轮滑,刘绍伟前后左右无所依靠,抬头仰望,犹如身处云端之中,却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

王启说,冬天只要工作起来就不冷,但是顶端受刮风影响会有些晃动,没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也不好把握,但是夏天截然不同,越是干活就越热、就越晒,太阳直接照在皮肤上,会有刺痛的感觉。维护只是一会儿的功夫,从地面开始安装塔吊才是最难受的活计,因为一晃眼,一上午就晒过去了。

做好塔吊维修与保养工作,既有利于提升塔吊的工作效率,也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每新安装一台塔吊,他们的任务相应会更重。王启介绍,他们三人小组轮班与同事们同时管理着36个塔吊、24台工地升降梯,仅仅是衡州府工地上就有6个塔吊由他们负责前期安装和现阶段的维护,只要塔吊、电梯出现安全隐患或是故障,那就需要随叫随到。

图为三人看着自己黑咕隆咚的手套,不约而同的笑了

“塔吊运输在半空中出故障是非常危险的,维修故障、更换零件螺丝、升电梯标准节、拆塔吊底模、装塔吊底模……前两天我们就加班到晚上十点多钟,一身疲惫,随着开工的建筑工地越来越多,相应的我们的工作也在加重,虽然累,但我们干劲十足。”王启说,他们曾安装过最高的塔吊是富江一品的265米,如今封顶竣工,高大壮观,每当看着自己曾工作过的平整土地“化身”摩天大楼,看着这个城市越来越美,越来越靠近自己梦想中的样子,就觉得所有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