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個奇葩的存在。看得出它的價值,它就是個寶,看不出它的價值,它就是個廢物。

如果你參觀過國家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阜陽市博物館,你可能會看到同一件館藏文物——龍虎尊。當然,即便你在這麼多重量級的博物館中都看到了龍虎尊,你可能依然看不到它的“真身”,因爲阜陽市博物館是它的石膏仿製品,安徽博物館裏存的是它的鉛製複製品,而國家博物館裏通常展出的是它的銅製仿製品。它的真身也確實藏於國家博物館裏,但因爲太過珍貴,輕易不會展出。

龍虎尊有多珍貴?它是國家一級文物,名副其實的國寶。其實從它在如此多的博物館中都有仿製品展覽就可以看出,而儘管有如此多的仿製品,卻無一能夠做到真正的原件“仿真”,無論從重量、工藝、大小等各方面,都與原件有明顯的差距,因爲原件鑄造工藝極爲複雜尖端,輕易都無法複製。

這麼一件國寶文物,從哪裏得來的?答案也確實如同大多數博物館文物一樣,是出土的。只是它的出土,並非考古挖掘而來,而是1957年時,一位安徽農民在打魚時撈出來的,與它一同被撈出來的,還有7件文物,他們後來都被定爲國家一級文物,都是國寶!

說起它被撈出來的過程,還要從1957年5月的一天凌晨說起。那天,阜南農民徐庭蘭和他的父親徐運彥及幾位同村人一起撒網捕魚,但是徐庭蘭不夠幸運,忙活了好久,天都快亮了,還是一無所獲,後來徐庭蘭就準備換個地方,到對岸去撒網看看。

這個時候天已經微微亮了,他向水面巡視着,隱隱約約發現上游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在流水中若隱若現,他一激動,還以爲是一條大魚,於是撒網想要撈起來。果然,網撒下去,確實網到了活蹦亂跳的魚,但是卻沒法收網,網內的東西太重,好像是被什麼重物掛着了。

於是徐庭蘭巡着重物的位置,下手去摸,想要將東西搬開,從水中,他摸到了一個像是盆的物件,但是太重了,又陷在河牀上,無法搬動。沒辦法,徐庭蘭就跑去附近的村裏借了把鐵鍬,和父親一起去挖這個物件。如此,兩人才合力將這個足有半米高的重物撈了上來,並且在重物周圍又摸到了大小七件物品。

這件半米高的重物就是龍虎尊。就這樣,父子倆將這8件物品撈出,並拿出一件送給借鐵鍬的村民後,將其他7件帶回了家。看着這些從水中撈出的,奇形怪狀的東西,他們從材質上認爲可能是黃金或銅製品。後來此事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村民來圍觀,就連當地文化館館長都來了。

在於文化館長的交流中,徐庭蘭意識到這些可能是文物,要加以保護。後來館長找來了文物專家進行鑑定,確定它們都是商代青銅酒器,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文物,希望徐庭蘭可以上交國家。最終,徐庭蘭考慮後,和家人一起將所有文物都交給了縣文化館,並得到國家200元獎勵和“愛國勞模特別奉獻”獎。

後來龍虎尊就成了國家博物館的重要館藏文物,輕易還不會拿出來展覽。徐庭蘭一家想要再看到當初自己撈出來的這些寶物,也很不容易。

27年後的1984年冬,徐庭蘭爲了去北京一睹闊別多年的龍虎尊,賣掉了500斤小麥和一頭肥豬以籌集路費,帶着兒子徐俠中從阜南坐汽車到蚌埠,然後坐火車去北京,最終他們在國家歷史博物館如願看到了真品國寶龍虎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