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童年的記憶,總是和甜蜜的糖果繞不開關係。翻翻當時口袋裏的零食:跳跳糖、大白兔、麥粒素、大大卷、果丹皮......尤其是堪稱巧克力中“豪華頂配”的酒心巧克力,最受小孩們歡迎。

“咔”地一口咬破糖衣,熔岩般噴湧而出的酒液順着舌頭佔領了味蕾的上風和香醇濃厚的巧克力完美的融化在一起,甜蜜的微醺催生出幻想,奇妙得就像置身《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的觀光船,那種簡單的幸福感,現在想起時仍會嘴角上揚。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巧克力和酒這對“親密搭檔”。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後來大約在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製成了香甜飲料,這樣的液體巧克力直到17世紀初,巧克力才進入歐洲貴族的視線,只有少數富人才能喝到。

1657年 ,全球第一家巧克力茶座在倫敦開業。此後,“巧克力”開始在歐洲普及;1674年,英國的甜品師傅將可可粉加入蛋糕當中,出現了全球首款利用“巧克力”烹調的美食;1819年, 瑞士的蘇黎世開設全瑞士首家巧克力廠,在“巧克力”中加入了可可脂,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這才完成了現代塊狀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生產出歷史上第一塊巧克力磚。

1845年,史賓利父子在瑞士蘇黎世開設糖果店,從國外引進了一項新技術用於製造巧克力。

1875年,一位名叫丹尼爾·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將奶粉加入以可可、糖和可可油混合而成的材料中,賦予了巧克力奶油般柔滑的紋理,創制出了風靡世界的牛奶巧克力。

到了1879年,一位名叫魯道夫·蓮的先生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塊入口即融的巧克力。

故事的起因很有趣,魯道夫·蓮在一次巧克力製作工序中忘了關掉可可豆研磨機,可可豆在經過長達72小時不間斷地攪拌、研磨後,意外地變成了幼滑的巧克力漿。它幼滑細膩的口感徹底改變了人們原本對於巧克力的粗糙印象。

隨後,1899年,史賓利父子收購了魯道夫·蓮的生產設備、工藝祕方,成立了Lindt & Sprungli公司,並以其姓氏“Lindt”作爲產品品牌,以紀念他在巧克力發展史上的卓越貢獻。

後來品牌經過不斷地發展,創造了LINDOR瑞士蓮軟心巧克力。

LINDT代表了最精巧的巧克力,結合法語裏“OR”指代黃金的意思,兩個單詞組合在一起,甜蜜的黃金——享譽全球的LINDOR瑞士蓮軟心巧克力就此誕生。

如今隨着時間的發展,人們對於巧克力的想象也在不斷延展,白巧克力、焦糖巧克力、堅果巧克力、花生巧克力糖......琳琅滿目的品類出現在市場上,進一步推動了巧克力行業的欣欣向榮,在偶然的契機下,酒與巧克力的初次聯袂,便驚豔了衆人,酒心巧克力也從此成爲巧克力中經久不衰的寵兒。

按照酒精度和製作工藝,我們將酒心巧克力中常用的酒分爲三類。

  • 蒸餾酒

由於蒸餾揮發性成分會被濃縮,這些成分與巧克力的結合會相互反應會更加提高其芳香,傳統酒心巧克力一般都使用烈酒,不僅能延長保質期,烈酒濃郁的香氣也不會被巧克力壓制。最常見使用的烈酒諸如朗姆酒、威士忌、干邑、伏特加甚至中國白酒。

  • 釀造酒

以糧食或水果爲原料發酵的度數較低的酒,如今也可以被裝入酒心裏。隨着保溫技術的發展,因爲穩定性好,口感濃郁,這種用低度數酒來製作的酒心巧克力也越來越多。在巧克力製作與中最常用到是馬德拉(Madeira wine)和瑪薩拉(Marsala wine)這兩種強化了酒精的葡萄酒。

  • 利口酒

在蒸餾酒或釀造酒中添加了芳香物質而製成的酒。以釀造酒爲基酒的有苦艾酒,波特酒等;以蒸餾酒爲基酒的包括各種個性鮮明的Cointreau(柑橘風味)、Curacao(柑桂風味)、Amaretto(杏仁風味)、Campari(香草風味)等都是在巧克力製作中常用到的。

這就是酒心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顆的滋味。

葡萄酒和巧克力有着相似之處:從感官上來講它們甜美可口,都被賦予了浪漫的蘊意;從食物角度上去看它們都富含着黃烷醇等天然抗氧化劑。不過即便如此相似,二者的搭配卻一直是個讓人頗費心思的問題。

葡萄酒和巧克力兩者本身都具有較強烈的個性。巧克力在口中你會感受到單寧、油脂、回味、酸度甚至一些泥土芬芳,但當你喝了口乾型葡萄酒後,酒會掃去油脂感和甜感,讓你的味蕾只感受到粗糙的單寧和酸澀。如何才能讓它們相得益彰?

在某種程度上,這兩種搭配是在進行風味配對,我們需要綜合考慮葡萄酒的風味、酸度、酒體和收尾長度,以及巧克力的濃郁度、甜度和口感。根據不同類型的巧克力進行劃分,我們總結出瞭如下的“速配指南”。

黑巧克力: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含量很高,單寧豐富,口感微苦,搭配酒體飽滿的乾紅會讓苦澀感更爲明顯。但如果酒中帶有殘糖,酒的甜味便能中和黑巧中單寧的苦味,黑巧的低含糖量也不會與酒中的甜味產生衝突。可以搭配酸度略高且具有濃郁果香的紅葡萄酒,例如帶有濃郁果香和辛辣風味的仙粉黛葡萄酒。此外, Amarone飽滿濃郁的黑莓、櫻桃和醋栗風味,與瑞士蓮軟心特濃黑巧克力可謂是甜美感和重量感的最佳結合。

白巧克力:擁有輕盈的風味和奶油般的細膩口感。因此,口感清爽的幹型或半乾型白葡萄酒正好與柔和的白巧相輔相成,高質量的德國精選型(Auslese)雷司令或新西蘭長相思都是不錯的選擇;紅葡萄酒則建議搭配同樣口感輕盈的黑皮諾,瑞士蓮軟心白巧克力能很好的散發出黑皮諾的櫻桃、草莓和覆盆子的香氣。

牛奶巧克力:它處於黑巧和白巧之間,口感絲滑甜蜜,帶有可可和牛奶的香氣,還具有類似乾酪的風味,可以完美搭配輕微過桶的白葡萄酒,例如來法國北羅納河谷的維歐尼或者阿爾薩斯的灰比諾;如果你愛食甜味,那麼用瑞士蓮軟心牛奶巧克力搭配半乾型的起泡葡萄酒也值得一試。

榛仁牛奶巧克力:榛仁巧克力既擁有牛奶巧克力的濃醇滋味,又增添了榛仁香脆的顆粒感,西班牙的PX雪莉酒、馬德拉和茶色波特酒都蘊含着焦糖和杏仁等曼妙風味,與瑞士蓮榛仁牛奶巧克力在口味上的搭配一致,予味蕾以完美享受。

我們眼中的“完美”搭配也不一定能令所有人滿意,它本身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勇敢的嘗試也許能發現更多驚喜,但享受巧克力和酒帶給我們的快樂,卻是實實在在的。

當你剝開 LINDOR 的包裝,輕咬精緻的巧克力外殼,難以抗拒的幼滑軟心在你口中慢慢融化,細細品味瑞士蓮軟心巧克力,彷彿生活也變得更美妙,緩緩陶醉在融情時光中,且無論何時何地,它們因爲存在而帶給我們的幸福感,無疑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絲小確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