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土苗企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在一次行业交流中,一位福建本土的行业人士道出福建苗企在行业中的尴尬位置。

  福建“土炮”的地区印象深深刻印在养殖户的心中,这种负面形象也成为福建苗企品牌打造的一个障碍,甚至连福建的品牌苗企也要跟“福建苗”这个代名词划清界线。

  无可厚非,福建虾苗产业在推动对虾产业规模的提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虾苗行业的产业升级,养殖户对虾苗的需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再过分追求价格的低廉,更关注虾苗质量以及养殖过程表现的性状。

  在这场产业升级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福建本土苗企开始意识到品牌和品质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引进种虾、完善水处理系统、加强品控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等等。

  

  产能巨大

  游离于产业灰色地带

  

  福建土炮由于价格低廉,作为北方粗养区域的投放品种,另一方面也作为某些不良苗企掺杂、冒牌的虾苗的供应商游离在在产业的灰色地带。

  福建厦门作为我国三大种苗生产基地之一,其地理位置偏北,其气候条件虽然不如湛江、海南优越,但是其交通位置、物流效率优势明显。首先,福建是对虾养殖重要区域,往南可以覆盖广东粤东地区,往北可覆盖浙江沪一带。本土和周边有巨大的市场,遇到北方“堵苗”,可就近、迅速消化。同时海沧区的鳌冠村、翔安区的刘五店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有20多公里,通过机场可以把虾苗运输到华东、华北市场,厦门对于苗企来说是个进可攻、 退可守的重要根据地。在十多年前,华东、华北地区的虾苗主要来源于福建。

  福建作为我国重要的虾苗生产基地之一,在辉煌时期福建虾苗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然而,在2010年左右,虾苗产业迎来了一场由“进口一代苗”替代“土苗”的产业变革,而福建大多数苗企缺席这场产业升级,导致福建苗一直停留在“土炮”阶段,福建地区的虾苗品牌力一直处于行业末端。

  据了解,福建的厦门、漳州和泉州地区,不少苗企采用进口亲虾繁育的一代苗或二代以上的虾苗养大的菜虾中选择个体大、健壮、形体完整的个体用作亲虾。2016年生产本地亲虾64.8万对;幼体24250亿尾,其中销往省外10000亿尾;仔虾5430亿尾,其中销往省外3640亿尾。上述数字可见,福建的本地虾苗对虾苗市场的冲击力非常大。

  

  产业格局调整

  福建苗企参与品牌角逐

  

  在对虾产业升级的道路上,福建本土苗企的转型明显落后于海南以及广东的湛江地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并不多见。而在这一次行业洗牌,福建苗企开始参与到中国虾苗优质品牌的角逐。

  在苗企品牌塑造上,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荣腾”)可谓是福建品牌苗企典范。早在2009年,新荣腾率先引入SIS进口种虾,在当时不仅在福建,即使放眼到全国也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与此同时,为了把控虾苗品质,防止在销售环节中被掺假,新荣腾舍弃当时流行的加盟合作模式,而是坚持直营的销售模式,在全国各大对虾主养区设计直营店,直接把大苗销售到养殖户手中,高峰期新荣腾直营店数量20多家,大苗的销售量高达100多亿尾。

  近年,国内亲虾品系来源繁杂纷乱且长期受制于国外,种苗质量起伏不定。新荣腾自2017年6月开始,与来自厄瓜多尔的基因选育科研团队合作,携手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国内高级别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亲虾基因选育项目,致力于选育适合中国本土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打破国内亲虾受制于外的困局。

  福建源正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源正龙公司”)也是一家较早转型的公司,他成立于2008年,从一家本土“土炮”苗场迅速转型过来,10年时间内不但完成全国市场的系统性布局,而且13个生产基地涉足华东、华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更是不为余力地坚持“100日亲虾淘汰周期”的生产理念,死守品牌生态苗品质。

  成立于2010年龙海市顺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恒兴水产病害防治服务部,创立于2003年。为了确保自身生产销售出去虾苗的高品质,顺源水产投资了30万元建立了一个拥有先进PCR检测设备的实验室,专门进行白对虾苗种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检测。“孢子虫、桃拉病毒、EMS、虹彩病毒、传染肌肉坏死病、白斑等一旦检出,这批虾苗我们要全部排掉。”顺源水产苗场负责人蔡章源表示。记者从顺源水产的“进苗-生产过程-出苗检测报告表”当中看到,其虾苗检测项目有十多项,除了上述的几种检测项以外,还包括弧菌、应激成活率、皮下组织坏死、抗生素、重金属等项目,严格的品控让顺源在市场上确立品牌地位。

  厦门龙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近年福建苗企一匹黑马。据了解,在厦门极少数苗场会使用工船去外海去海水,龙程考虑到周边育苗场集中,周边海水容易受到污染,专门安排两艘船到金门外海取水,而且要根据时间、气候、洋流等情况进行调整。虽然成本增加了些,但是水源的质量以及可控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也造就了龙程不俗的口碑。

  除此之外,福建还有不少苗企也正努力提升自身的品牌力,这些福建本土苗企均为苗企品牌的探索做出榜样。

  

  四大因素

  阻碍福建虾苗企业发展

  

  随着优势虾苗需求的日益增强,厦门市政府意识到虾苗产业不能再靠量取胜,他们积极努力地为厦门虾苗产业的转型升级努力。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有四大障碍阻碍着福建虾苗企业的发展。

  第一、缺场地。福建虾苗企业家庭式作坊为主,场地规模较小。在环保要求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要在水质优良的区域,大规模获得土地资源已经非常困难。虾苗产业需要配套相应水处理系统,蓄水池、种虾车间、育苗车间等等,这都需要较大面积场地作为支撑。

  第二、缺资金。虾苗企业品质和品牌的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种虾计算,目前进口种虾价格在50美金/尾左右,折合人民币700元/对。5000对种虾的价格,350万元的现金投入。除此之外,在水处理设备投入、虾苗检测品控等方面的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对于一般的虾苗企业是比较难的。

  第三、缺技术。福建育苗师傅、技术员的育苗功底仍然在业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受到福建传统育苗手法,不规范操作如高温苗、抗生素苗居多。虽然育苗成数很高,但虾苗的抗逆性差,在如今恶劣的养殖形势下,容易造成排塘的情况,不适应市场需求。福建在优质虾苗育苗技术板块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第四、缺人才。人才包括管理人才、人才和销售人才,在水产目前人力资源缺乏的形势下,缺乏品牌力苗企难以人才的聚集。

  目前,行业处于一个混乱的洗牌过程,只有坚守品质的虾苗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倘若,福建虾苗企业能够抓住产业转型的机会,重新树立起品牌的口碑力,福建苗企亦可抢占市场,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转载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农财宝典(ID:ncbd0000),文字: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彭日立。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一律视为侵权。

  本期编辑:Ivyzeng116

  

  目前5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18寻找中国好虾苗

  火热进行中……

  

  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农财宝典主办的2018“寻找中国好虾苗”评选活动已于4月初盛大启动,后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养殖户、经销商以及企业人员的回复,反应热烈。与此同时,“农财宝典-寻找中国好虾苗”评选活动和“全国良好商誉虾苗标粗场评选”全面启动,评选结果将拟定在年底由农财宝典举办的“2018全国对虾种苗高峰论坛”上进行公布和颁奖。戳上方图片了解详情。

  

  活动垂询:欢迎广大优秀企业联系合作

  彭日立 13751898311

  庹朝均 13926481689

  曾 进 13380023345

  李 航 15913141052

  梁春桥 13688890590

  座 机 020-83003594

   戳原文,了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