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寵愛與溺愛的界限在哪裏?30個實例告訴你

什麼時候能寵孩子,什麼時候不能寵?哪些行爲對孩子來說是寵愛,哪些行爲又是溺愛?相信不少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日本著名育兒專家東千裕用30個實例告訴你,如何正確寵愛孩子成長。也希望患有“狂躁症”的爸爸媽媽,能真正靜下心來,聽孩子說話,陪孩子成長。

01

力所能及的事情卻讓媽媽做

上幼兒園的兒子,總是在早晨越忙碌的時候對我撒嬌說:“媽媽來幫我穿衣服!”他自己明明可以做得到……

解答:這時候建議媽媽對他說:“因爲你是媽媽的寶貝,所以媽媽來幫你做!”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一邊幫他穿衣服,一邊嘴裏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則會造成相反的效果。孩子的首要目的就是“求寵愛”,如果一邊生着氣一邊給他穿衣服,他就沒有“被寵愛”的感覺。既然目的沒有達到,那他下次就會換種方式在別的事情上面撒嬌。建議先試兩個星期,只要孩子“想被寵愛”的心情得到了尊重,想必往後纏着你要求穿衣服的情況會慢慢減少。

02

總想要零食卻不知滿足

本來和孩子約定每天只喫一個冰激凌,可她走到哪兒都要我買。跟她商量可不可以不買?她就說冰激凌是每天都要喫的東西,非要買……

解答:如果全面“封殺”這些零食的話,對孩子來說未免太可憐。建議給孩子買很多小份的家庭裝。即便是分量變少了,只要孩子喫到了不同的口味,她也會覺得自己已經喫了不少。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冰激凌以外的零食。如果家長認爲孩子愛喫什麼就給他什麼是一種溺愛,從而禁止他喫零食的話,反而會招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03

孩子總要抱抱

一到傍晚,孩子就要抱抱。但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得都很愉快……

解答:孩子在幼兒園玩了一天已經很疲倦了。特別是到了傍晚,累了、瞌睡、肚子餓會一起襲來。因此,如果孩子主動要求抱抱,家長最好不要拒絕,儘可能滿足他的要求。這些撒嬌行爲並不意味着孩子“退化”,而是家長的行爲符合了孩子的心意,他正在享受着這份“寵愛”。所以這樣的寵愛是很有必要的。可能在這段時間內會讓你覺得很棘手,不過孩子要是得到了充分的寵愛,他就會漸漸變得成熟穩重。

04

喫飯的時候故意磨蹭

孩子喫飯花的時間特別長,平均一頓飯得喫上一個鐘頭。因爲孩子喫飯特別挑剔,家長費盡心思準備了飯菜,可是孩子喫得也不香。特別是第二個孩子出生後,老大喫飯就更磨蹭了……

解答:這麼看來,喫飯拖延時間,其實就是撒嬌的一種表現方式。如果大孩子要去幼兒園,而小孩子還需要一天到晚地黏在媽媽身邊,那麼在與媽媽接觸的時間長短上,小孩子有絕對的優勢。在孩子看來,本來與媽媽相處的時間就變短了,出於“想對媽媽撒嬌”、“再多寵愛我一點”的心理,她就會在喫飯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就該好好利用喫飯的時間對孩子進行“正向的接觸”,大孩子的心裏踏實了,磨磨蹭蹭的情況就會有所減少。

05

讓我給他收拾玩具

自己只管玩兒,玩耍過後剩的一地玩具卻讓我收拾……

解答:孩子只會活在“當下”,他們還沒有預見未來的能力。所以一開始玩耍的時候就會把玩具散落一地,根本不考慮後果。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嘴上說說“媽媽很忙你自己去收拾吧”自然不管用。這時候,媽媽需要和孩子一起動手整理。在收拾的過程中,要不時地鼓勵她:“做得真棒!”“謝謝哦!”最後要向孩子傳達這樣的觀念——屋裏編的整潔了,心情真好。收拾完房間好開心。反覆這樣幾次之後,孩子內心就會有這樣的概念,整理東西的水平也逐漸提高。

06

越是忙的時候,越讓我陪他上廁所

一到傍晚我最忙的時候,大兒子就對我說:“媽媽,陪我上廁所。”可是他在幼兒園就能自己去……

解答:其實這是孩子想跟媽媽撒嬌,想讓媽媽多照顧他。一般孩子都會覺得要是得不到媽媽的愛,自己就活不下去。打個比方,媽媽就像氧氣一樣重要,在媽媽最忙的這段時間,孩子與媽媽之間的交流就變少了,也就是說快“缺氧”了。所以,就算有可能惹媽媽生氣,他還是要過去找媽媽。

07

孩子說他最討厭媽媽

孩子總是很隨意就說出“我最討厭媽媽!”我很嚴肅批評他“怎麼能這樣跟大人說話!快點道歉!”但不管說多少次都沒有用……

解答:其實孩子並不是真的打心眼裏討厭媽媽。孩子的詞彙量有限,在他着急的時候,就會直接從自己的詞彙庫裏面選擇最有殺傷性的語句。雖然表達方式欠妥當,他只是想表達自己對媽媽有不滿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嚴厲地斥責他,而是要用鼓勵的話讓他去做你想讓他做的事情。

08

認爲什麼都是媽媽的錯

給3歲女兒梳頭髮,她對皮筋顏色不滿意,說“媽媽梳的頭髮不好看、都怪媽媽把我打扮得這麼奇怪”……

解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雖然活動範圍擴大了,但相應的語言表達還不成熟,詞彙量有限,不足以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只會說“都怪媽媽”、“媽媽不好”、“都是媽媽的錯”,用她僅有的詞彙拼命地表達不滿。因此,在可能引發孩子不滿之前,可以先徵求好孩子的意見,或者用平靜地語調告訴她現在只能做到的事情。

09

無法制止孩子說髒話

兒子玩耍之後沒有收拾自己的玩具,我一提醒他,他就說“白癡!”“纔不管!”他纔剛剛開始上幼兒園……

解答:孩子在幼兒園既能學到好東西,也會染上壞毛病。只不過好的行爲很難被人察覺,而壞表現就非常扎眼。當他說髒話的時候,先不要阻止。孩子有時候說髒話並不是因爲有壞念頭,僅僅只是覺得好玩而已。因此,家長有必要每次糾正他的錯誤用語,教給他正確的表達方式。

10

哥哥總是和弟弟吵架

老大總是隨便拿走老二的玩具,還堅稱:“我跟他說借了。”而老二並沒有同意。很明顯是老大的錯……

解答:兄弟之間爭吵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爭奪媽媽的愛。所以在兄弟之間發生爭吵後,媽媽不應該上來就做判斷對錯的法官,而是要對哭泣的一方進行安撫。等爭吵告一段落之後,再對另一個孩子說:“你剛纔那麼生氣,是爲了什麼呀?”讓他把自己的理由講給你聽。

11

跟孩子說話他卻不理我

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他老是不理我。特別是當他看電視入了迷。雖然也總是教育他至少也要答應一聲,但還是沒什麼變化……

解答:有些孩子一遇上自己喜歡的事情就特別專注。當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件事情上時,其他的信息就很難干擾到他。這時,如果要跟他說話,建議站到他身邊半徑一米以內的地方,還要有意識地站在他的面前講話。如果要交流,不妨拍拍他的肩膀,或者直呼他的名字,同時也要表揚他“注意力很集中”。

12

一到睡覺就任性

因爲玩玩具拖延了看繪本的時間和睡覺時間,讓他睡覺,可是他堅持要看繪本,不管怎麼說,孩子都不買賬,一直吵個不停……

解答:這個時候其實孩子是沒有惡意的,所以媽媽以“撒嬌”的名義斥責她的話,他就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所以當媽媽說“今天沒有時間讀繪本了”,他纔會突然意識到這個現實,從而大吵大鬧。這種情況下,你應該圓滑地處理:“真拿你沒辦法。那就只讀一個故事好啦”如果孩子在睡前保持愉快的心情,那麼第二天起牀也會很順利。就算稍微晚睡一會,比起讓孩子有個好心情來說,也不算什麼了。

13

這也想要那也想要

孩子物慾特別強,每次去購物,就要吵着喫漢堡、冰激凌。如果什麼都聽他的得花多少錢,再說也不能孩子說什麼我就做什麼……

解答:要改善這種狀況,有四種方法:一是減少帶他去買東西的次數;二是跟他說好只有生日和過節纔可以買大件的禮物,培養他“等待”的能力;三是跟他說好進去不買東西或者買前說好金額;四是如果孩子物慾特別強的話,可能他真正需要的是媽媽的愛而不是實物,這時建議在孩子心情比較平靜地時候去多和他交流。

14

孩子易怒易哭叫

孩子一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很快就會生氣或者哭泣。他才3歲就如此任性……

解答:孩子哭叫吵鬧是因爲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所以就胡亂發泄出來。可以把這種行爲理解成“求寵愛”。這個歲數的孩子,你讓他去考慮別人的感受那是勉爲其難。他們認爲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比如當他的好朋友拒絕和他一起看繪本的時候,有兩種方法可以嘗試引導:一是不能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做,要等他安靜下來。二是引導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並不完全一樣。

15

請假不想去幼兒園

孩子總以肚子痛爲藉口不想去幼兒園,但是早飯喫得好,在幼兒園玩得也很高興……

解答:這種情況八成是孩子希望能多分得一點媽媽的愛,想和媽媽一起待在家裏。這只是對媽媽撒嬌而已。

16

送到幼兒園,哭着不讓媽媽走

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他總是哭着不讓我走。他在幼兒園裏和別的小朋友相處得很好,就是跟我分別的時候愛哭的毛病一直沒改變……

解答:既然一直都沒有改變,就該換一種方法了。首先在去幼兒園之前,儘可能多跟孩子接觸。抱抱他,背揹他,或者耐心聽他說話。可不是光聽聽就完了,要學着揣測這些話背後的想法,還要用“然後呢”等語句鼓勵他繼續表達。另外,晚上要多和孩子親近。如果晚上哭着睡着,第二天就會受到影響。

17

不會向老師和小朋友打招呼

孩子不會跟人打招呼,問她爲什麼不說話,回答是因爲不好意思。我希望她能明白打招呼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表現之一……

解答:媽媽如果因爲孩子不打招呼對她發怒,她就更不願意張口了。不能勉強孩子非得跟別人打招呼。這種時候,應當暫時把這件事放在一邊。比起提醒孩子,不如由嗎,媽媽先開口跟孩子打招呼。無論孩子有沒有回應,都不要作評論。如果孩子回應了你,你應該表示認可:“說得真好!”接下來,要把問候別人會讓自己心情好的這種感受傳達給孩子,教她明白打招呼會讓人心情好這個道理,而不是打招呼是應該做的事。

18

不會對討厭的事情說“不”

在幼兒園裏被同班的小朋友搶走了自己的玩具,我家孩子也不敢說什麼。雖然我經常告誡他:“如果別人對你做了討厭的事情,一定要說不。”但無論說了多少次,也沒有效果……

解答:大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生性善良的孩子了。如果孩子得到足夠寵愛的話,他就能更直接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對別人說“NO”。家庭與幼兒園比起來,後者是一個更難拒絕別人的場所。所以我們需要在環境相對寬鬆的家庭裏,讓孩子多多練習說“不”。這樣到了家庭以外的地方,他也能自然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19

交不到朋友

孩子在幼兒園裏沒有交到什麼朋友,每次去接她,都是一個人在玩。回家以後,也從來沒聽她說過今天跟誰一起玩了這樣的話。我也從來沒有進入過幼兒園的媽媽圈,難道是因爲我的原因,還是因爲她是獨生女……

解答:成爲母親之後,總是會在無意識中拿自己跟孩子比較。事實上,你的孩子只有3歲,完全沒必要現在就開始如此焦慮。在孩子學會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之前,首先得能和媽媽一起快樂的玩耍。只有在自己最親近的媽媽身上得到充分的遊戲樂趣之後,她纔會安心地進入下一個階段,與同齡人交往。

20

不跟媽媽聊幼兒園的事情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時,總說“沒什麼有意思的事情”。也從來不跟我說幼兒園裏發生了什麼,這讓我覺得很不安……

解答:孩子只能記住最近2到3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因此,即使上午玩得很開心,到了下午也會覺得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他無話可說,可能只是覺得“沒什麼值得說的,跟平時一樣”。當然問孩子幼兒園都發生了什麼事是有必要的,不過你聽到的未必就是正確的信息。如果確實感到不安,建議不要只跟孩子討論幼兒園的事情,而是在平時就有意識地多聽聽他說話。

21

不想去興趣班

孩子說不想去游泳班了。都上了一年了,剛給她換衣服,她就哭個不停。如果聽她的不去了,算不算溺愛……

解答:算不上溺愛。孩子之所以不想去游泳班,主要有四個願意:一是疲勞,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因爲體力跟不上而不想去游泳,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二是離開媽媽覺得孤獨;三是與游泳班的老師和同學之間關係不親近,這種情況下,再堅持帶她去幾次;四是這項運動並不適合這個孩子,這時候就不要在同一個項目上浪費精力了,應該考慮讓她換一個項目。

22

過了約定的時限,還想玩遊戲機

我家的遊戲時間限制是30分鐘。但孩子總是無視這個限制,一直在玩,導致做作業的時間越拖越晚……

解答:大人們總是認爲“如果孩子不遵守時間,那就得把他的手機收起來”。但與其沒收他的手機,不如讓他從現在就開始學習該如何正確地使用手機。遊戲本身是有趣的,但人不能爲遊戲所束縛。孩子通過不斷積累玩遊戲的經驗,他總有一天會明白該如何正確對待它。

23

不做作業

我家孩子在做作業時總是不停抱怨“不想做這樣的作業”、“爲什麼非做不可呢”之類的話,總是拖到很晚纔開始寫作業,在寫的過程中也磨磨蹭蹭的……

解答:建議把作業從“必須完成的事情”轉變爲“努力去做的事情”。有的家長對孩子使用物質誘惑法——“寫完作業就給你買玩具!”可能一時會有效果。在他寫作業的過程中,要不時地去摸摸他的頭,給他鼓勵——“完成了一頁呢,真棒!”除此之外,還要多向孩子傳授經驗:“怎麼做才能把作業全部完成。”一旦孩子掌握了學習方法,即便媽媽不在身邊指導,他也能獨立完成,而且會逐漸完成得更加迅速。

24

寫作業慢

本來跟孩子約好回家後先寫作業再玩耍的,但最近她回家後也是一門心思玩遊戲,根本沒有要寫作業的跡象。不管我問多少次“作業寫完了沒有”,她都沒反應……

解答:小孩如果一回家就讓她耗費精力寫作業,很容易招致她的反感。有時候孩子作業寫得慢,很可能就只是因爲沒有讀懂作業的內容。特別是對於低年級的小孩而言。在這種情況下,再怎麼衝孩子發火也無濟於事,應該和她一起去解決問題。必要時建議在紙上給孩子畫出圖形或表格,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她理解。等她升上高年級,就可以讓她自己獨立完成了。在她做作業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做得不錯呀!”多認可她的行爲,會讓孩子心情愉快,從而積極地完成作業。

25

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

他最不喜歡生字練習,寫的時候沒有一點精神,總是拖拖拉拉的。平時我也經常批評他要集中注意力,但是沒有任何作用。我還有一個5歲的小兒子,晚上我經常陪他一起看電視……

解答:寫作業的時候外面有精彩的電視節目在刺激他,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分散了,結果就不能專心做作業。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並沒有錯。如果硬要衝他發脾氣,也不會有什麼變化。如果家裏還有一個沒上學的孩子,媽媽平時在他身上花的時間又相對比較多,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多寵愛大兒子一些。比如,與他產生共鳴——“電視機的聲音太大了吧”,對他的進度表示認可——“都寫完一半啦”,等等。他一旦意識到寫作業的時間就是得到媽媽愛護的時間,自然就會集中精力去完成作業。

26

孩子不認真審題

我家孩子做數學題時總是不認真審題。做得飛快卻老是弄錯加減法,也不是不會做,就是總馬馬虎虎導致丟分……

解答:其實這種事情在大人之間也很常見。新買回來的家用電器,有的人看完說明書後才啓動機器,有的人直接就去找開關。學校生活是家庭生活的延長線。家長要在家庭中做好孩子的教育,等他到了學校之後自然會變得更順利。第一步就是閱讀練習,先把問題念給孩子聽。然後,在讀題的過程中,一遇到與計算有關的關鍵詞,要耐心地向孩子說明“在題目之中,總是隱藏着解答的關鍵詞”。

27

騙家長說去了補習班

我家孩子每個星期有兩天需要在晚上5點鐘的時候去補習班。但是最近他明明沒去,卻騙我說去了……

解答:其實孩子並非心懷惡意而說謊,他的初衷只是想保護自己,結果就說了假話。孩子一旦感覺到自己有遭到責備的“危險”,就會觸發本能的動物反應——逃跑、藏起來、說謊,或者攻擊父母。爲了保護自己,他會用很多“招數”。面對如此不知所措、不會預見未來的孩子,至少要教他明白將來會發生些什麼。

28

不做好上學前的準備

我家孩子總是在上學前的準備上磨磨蹭蹭,浪費時間。附近的孩子都會在固定的時間集合,然後一起去學校,而他最近總是最後一個纔到……

解答:在出發前,要多問上幾次,例如:“已經7點10分了,你準備好了嗎?”“7點15了哦!”“都7點20了,還來得及嗎?”以此來提醒孩子注意時間。如果帶着怒氣說這番話,很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要用溫和的語氣來問他。此外還需注意不要過於頻繁地提醒,只要讓孩子提起注意就好。

29

在家發泄對朋友的不滿

同年級有一個孩子,毫無理由就把我家的孩子給打了。而我的孩子沒有當場說:“住手!”反倒是回家之後一直抱怨個不停……

解答:如果媽媽的話太多,內向的孩子就會越來越沒精神。媽媽過於注意表達自我的話,孩子就只能在一邊聽着,慢慢地就不再說出自己的想法。首先,媽媽要改變自己“傾聽”的方式。當孩子在說話時,中途不要打斷他,並對他的發言表示肯定。通過這種寵愛他的方式,孩子會變得更堅強。此外,喜歡隨便打人的孩子,往往內心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就愛欺負同學。媽媽可以委婉地告訴老師要多注意孩子們的狀態,必要的時候要加以干涉。儘量不要直接與打人孩子的家長對話。

30

在學校開放日故意搗亂

在學校開放日那天,孩子一直在故意搗亂:做鬼臉,又蹦又跳……我也問過老師,老師說這孩子平時也不這樣……

解答:老師提到這孩子平時不這樣,也就是說,他只是想對來參觀的媽媽們表示:“我在學校就是這麼活躍哦。學習起來很輕鬆!在同學中間可是很有影響力的!快看我!趕緊看我!這種表現方式顯而易見是錯誤的,但也是向媽媽撒嬌的一種方式。大發雷霆,還是置之不理、任其發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不對。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會忘記你說過的話。因此,在下一個開放日到來之時,還要對孩子說一遍同樣的話。這次認真地向他解釋過後,下一次只要稍微提醒他就能想起來。

育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雖然挺令人喪氣的,但其中還是有很多家長能起到作用的地方,明白了這點就會感到輕鬆一些。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多陪孩子玩耍,不停地把自己的愛意傳達給孩子。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慢慢茁壯成長,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 推薦閱讀 —

日本親子教養類經典指導用書

已加印10餘次

日本亞馬遜五星好評

噹噹網400好評

寵愛與溺愛的界限

全在這本書裏

本書是針對“寵愛孩子”這一教育難題所寫的家教育兒指導用書。孩子幼兒期是家庭教育最關鍵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大多數家長卻不知如何正確寵愛孩子。日本著名育兒專家東千裕,根據多年親子教育實踐,向家有0-6歲寶寶的新手家長們分析了什麼時候寵愛與溺愛的區別,以及如果停止溺愛,如何正確地寵愛孩子。同時她通過本書指出:越是忙碌,就越應該好好寵愛孩子。

END

本期責編 陳麗壯

——  相關閱讀  ——

預言家喬治·吉爾德預言又成真!谷歌開始收費,接下來他還有哪些神操作…

隨心閱讀,自然地簡易地生活 | 現代社10月新書單

稻盛和夫:我把“六項精進”刻在茶杯上,每天看一遍

現代出版社

做好書,我們是認真的!

關注

——  現代社品牌公衆號  ——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