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彼得森(Mike Petersen)

經過短短一年不到時間的緊張籌備,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5日在上海揭開帷幕。爲期一週的博覽會吸引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5000件展品將在中國市場首秀。

新西蘭作爲西方發達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此次積極參與進博會。不僅有貿易和出口增長部部長和農業貿易特使等政府代表團成員前來與會,更有約90家新西蘭企業將“組團”亮相首屆進口博覽會,展示牛奶、牛油果、獼猴桃、蜂蜜等優質食品及農產品等。

作爲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率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新西蘭率先於2008年與中國締結“自貿協定”。《福布斯》雜誌評論稱,“該協定對中國具有里程碑意義,使中國在自由貿易的奧運會上拿到了第一塊重要金牌。”

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長戴維·帕克6日上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貿易環境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性,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對話和參與是至關重要的,新西蘭將與中國以及其他貿易伙伴保持密切對話,以便能夠找到符合國際法和全球經濟利益的解決方案。

今年是中國與新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十週年,十年來,中新兩國經貿合作突飛猛進。新西蘭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中,新中貿易在自貿協定的推動下年均增長30%。

在6日親自爲新西蘭國家館揭幕的發佈會上,帕克部長還透露,目前新西蘭正在與中國方面進行新一輪自貿協定升級的談判。“十年前,電子購物還沒有如此普及,因此我們將修改這一部分的內容,另外在服務業出口的限制,也將會得到改善。”他對澎湃新聞說。

2017年,中新兩國簽署了《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局與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關於有機產品認證互認的安排》,這是我國對外簽署的首個有機產品認證政府間互認協議。

作爲此次展覽會上受關注度頗高的參展產品,新西蘭代表團帶來了他們引以爲傲的各項農產品。據新西蘭參展方工作人員介紹,在展會現場,人們除了有機會試喫到在天然環境中飼養的各類肉製品,果蔬產品,還有機會近距離觀賞到新西蘭民俗風味的表演。

11月4日,在進博會召開前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專程抵滬參加進博會的新西蘭農業貿易特使邁克·彼得森(Mike Petersen),這是他第四次以這一身份來訪中國。十年前在北京,彼得森跟隨新西蘭政府代表團,見證了中新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全過程。撫今追昔,回顧過去十年兩國貿易的蓬勃發展,彼得森表示,期待這次進博會助力兩國經貿關係再上一層樓。

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長在發佈會上介紹情況 澎湃新聞記者 劉棟攝

澎湃新聞:這不是您第一次來中國,這次來華有什麼新的感受嗎?

彼得森:每次來中國,來到上海,這個國家和這座城市的新發展都會讓我印象深刻。我是今天早上剛到上海的,一到上海我就去參觀了上海一家超市的進口食品節,在那裏有許多來自新西蘭的果蔬食品、乳製品,讓我感到非常驚喜。

澎湃新聞:請介紹一下作爲農業貿易特使,您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彼得森: 我的這個職位是新西蘭貿易和農業等部門協商後特別設立的一個職位——爲了將農業相關從業人員的立場帶入國際糧食和農業貿易中,並促使農業組織和海外公司建立夥伴關係。通過與新西蘭農業領域生產商的廣泛接觸,幫助全世界的農業從業者們更好地瞭解新西蘭農業貿易帶來的利益,包括乳製品、牛肉、羊毛、果蔬和葡萄酒等新西蘭最有特色的產品,促進世界各地的農民進行合作。

我自己本身也經營着一個育肥農場,我同時也在新西蘭多家農業企業和爲農村地區服務的農業企業中擔任治理職務。中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市場。而我所代表的許多新西蘭企業,這周都會前來中國參加進博會。

澎湃新聞:作爲中新自貿協定簽署的見證人,您能回憶一下當年簽署的過程嗎?新西蘭政府爲何會決定在西方發達經濟體中率先和中國簽署自貿協定?

彼得森: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前,我跟隨新西蘭政府代表團一起前往北京,見證了中新自貿協定的簽署。整個協定的談判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新西蘭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是首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同時簽署自貿協定的,那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點,我相信是因爲新西蘭政府認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特別是對於農產品和果蔬產品。同時,兩國之間還簽訂了一系列產品質量認證協定,這是兩國關係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2008年,中新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西蘭政府關於電子電器產品及其部件合格評定的合作協定》,該協定是我國政府與外國政府達成的第一個在產品認證領域的相互承認安排——編者注)

澎湃新聞:農業是中新間主要貿易合作項目之一,請介紹一下十年來中新兩國在農貿合作上的發展情況

彼得森:過去十年來,中新兩國在農業貿易上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在2008年,兩國間的農業貿易額不過只有35億美元,而到2018年,已達200億美元之多。

具體到一些商品上面,例如新西蘭羊毛出口增長了40%,乳製品增長了28%,果蔬產品出口增長更加迅速,例如蘋果、奇異果、麥盧卡蜂蜜和牛油果等,在過去十年裏,新西蘭進口到中國的食品種類豐富了許多。

而在這些耀眼的數字背後,有着里程碑意義的中新自貿協定有着很大的功勞。在簽署協定後,中新兩國的經貿關係進入了全新的、深入合作的階段。我對新西蘭企業提到中國市場的時候,總會提到自貿協定,因爲這會給他們信心(去一個有着自貿協定的國家做生意)。如今,中國已經成爲新西蘭最大的出口國,甚至超過了我們的近鄰澳大利亞,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澎湃新聞:在您看來,這次參展的新西蘭產品中,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家對於新西蘭的哪些企業和產業還不夠了解?

彼得森: 可能在果蔬類產品方面,中國消費者還不太瞭解新西蘭許多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非常高的,食品生產鏈是非常健全的。我們有許多果蔬產品可能沒有蘋果和奇異果在中國那麼有名,但是其實都是非常好的產品,值得中國消費者一試。

澎湃新聞:這是中國首次承辦類似的博覽會,您認爲我們可以如何來利用好這次展會提供給各方的機會?

彼得森:這對於各方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對於新西蘭來說,這是展示我們更爲廣泛和豐富的產品的好機會,而不僅僅是乳製品和果蔬。我們希望能夠促成更多合作和商機。而進博會期間,也正好是一年一度的中國“新西蘭周”,有許多的新西蘭企業紛至沓來,希望認識合作伙伴,建立關係。

澎湃新聞:此前,新西蘭貿易部長曾提到過電子商務對於促進兩國貿易交往很重要,目前新西蘭國內農產企業對此有何相應?與中國企業,電商有哪些合作?

彼得森:是的,目前在新西蘭國內有許多關於這個話題進行合作的討論。我們有許多產品已經通過中國電商渠道進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包括奇異果、蘋果、海鮮產品、紅酒等,並且有更多產品正在準備中。我們認爲這對於新西蘭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

澎湃新聞:新西蘭的企業家、農貿商人們是如何看待這次進博會的?

彼得森:在中國每天都有許多變化在發生,也有許多商機,新西蘭企業都在討論如何將產品銷往中國市場。不過許多新西蘭企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他們大多是中小型企業,包括許多家庭作坊式的小企業(少於5個人)。因此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將產品銷往海外, 而中國市場規模和新西蘭的市場規模差距是巨大的。另外,有的時候,語言差異也是一個問題,在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時候,會帶來一些溝通上的誤解。

爲了回應這些挑戰,我們會建議新西蘭政府各部門加大在中國的派駐機構的規模,幫助新西蘭企業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以使兩國企業可以走到一起,共同聯手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並不建議所有新西蘭企業親自到中國來做生意,找到合適的中國合作伙伴是更好的方法,他們更瞭解中國市場,更懂得如何去銷售。

而且我們並不應該只是把這次進博會看作是一個“單向”的合作關係,中國企業應該也可以通過進博會的平臺上找到在新西蘭的商機。

澎湃新聞:您談到“雙向”的交流和合作,如今有許多中國企業隨着“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走向全世界各國,中國企業可以怎樣更好地瞭解大洋洲國家的需求,更好地和相關國家展開合作?

彼得森:首先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在新西蘭,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是,新西蘭可以成爲中國到拉丁美洲的一個最好的中轉站,中國企業可以很好地利用新西蘭,成爲抵達拉丁美洲最快捷的通道,而新西蘭對中國和拉丁美洲的聯繫值得充分利用。此外,新西蘭有大量的來自歐洲的企業,與新西蘭企業合作拓展中國市場。所以,新西蘭將這些地區連接起來的作用,或許可以成爲認識它的一個新方面。

澎湃新聞: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您如何看待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果和未來?

彼得森:在過去的時間裏,我們看到了中國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從我的角度來看,改革的成果是非常積極的,很顯然地爲兩國關係帶來了許多的機遇。我們相信在未來會與中國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我們也非常期待着。

澎湃新聞:中新兩國的合作在您看來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彼得森:因爲我們已經和中國進行了十年的自由貿易往來,有許多國家希望學習新西蘭和中國在經貿合作上的經驗。我想說,這需要時間來建立彼此的信任,而只有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去拓展市場並且培育市場,你纔會最終成功。

在新西蘭,我們非常強調,成功的合作在於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當彼此建立了好的關係,機遇就會隨之而來。

編輯: 徐向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