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首起“毒跑道”公益诉讼案件,获评“年度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5

2016年4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刘诗昆幼儿园,所铺设的塑胶跑道被发现散发刺激性气味。

公益组织中国绿发会向法院起诉,请求幼儿园拆除塑胶跑道、对污染的土壤和大气环境采取修复或替代性修复措施等。据悉,这是因“毒跑道”事件引发的全国首例校园环境公益诉讼案。

该案通过调解结案,幼儿园在拆除跑道的同时,捐出10万救助基金保护生态环境。案件承办法官介绍,审理该案期间,法院向社会公告30天,征集与“毒跑道”有关的知情者和受害者。

案件回顾

▲▲▲

2016年3月26日至4月1日,刘诗昆幼儿园铺设塑胶跑道。投入使用后,塑胶跑道散发刺激性气味。

“部分家长找到中国绿发会投诉,提供了孩子身体不适甚至流鼻血的一些症状”。北京四中院主审法官马军介绍,绿发会以“破坏大气和土壤环境,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侵害”为由,向北京市四中院起诉,请求刘诗昆幼儿园承担拆除园内的塑胶跑道,对污染的土壤和大气环境采取修复或替代性修复措施等责任。

2016年7月21日,法院正式受理该案。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刘诗昆幼儿园承认确实铺设了塑胶跑道,在出现问题后于2016年6月就动工拆除。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弥补造成的损害。

双方均有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的意愿,承办法官多次从中调解。这一过程中,幼儿园主动拆除塑胶跑道,并铺上草坪,双方还推动刘诗昆幼儿园集团公司下属其他幼儿园拆除塑胶跑道,并已实际执行。

2017年2月24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内容为:北京朝阳区刘诗昆万象新天幼儿园拆除该园内铺设的塑胶跑道,并铺上草坪;刘诗昆幼儿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向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捐助10万元。4月10日,北京四中院法院向双方出具正式的调解书。

案件跟踪

▲▲▲

环境公益诉讼复杂类型新,在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

“环境公益诉讼的调查取证比较困难。”主审法官马军介绍,我们所处的室外环境随着天气千变万化,形成大气环境污染时,可能随着风雨天气变化很快消散。

此外,当时国家没有相应的儿童跑道标准,“同样的塑胶跑道,成人可能没有反应,但儿童个子矮,很有可能对塑胶地面产生不适。”

如何判断塑胶跑道有没有构成污染环境?如何及时保护未成年人身健康、恢复校园生态环境?马军说,这是审理案件中面临的最大两个难题。

“大部分公益诉讼要走鉴定程序,过程漫长,经过一审甚至二审,少说要一两年,但这个案件中家长都很着急,在鉴定结论出现前,我们怎么能先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

法庭决定马上启动调解程序,同时向全社会公告30天:“谁愿意参与这个诉讼?谁还有证据?”马军说,公益诉讼外并不“涉利”,而是维护全社会公众在某方面的权益。

“我们将审理中遇到的问题告知有关部门,希望推动诸如跑道标准、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解决。”马军说。

不久后,案件很快得到了推动。首先,幼儿园方面表示高度配合,“不仅拆除涉案一家幼儿园的跑道,将全国下属8家幼儿园的塑胶跑道均作了拆除,同时替换了草坪。”

环保部门也作出回函,通报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排查整改停止使用存在问题塑胶跑道。推动塑胶操场建设标准的制定。

“在调解过程中,我们也认为被告除恢复生态环境外,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近似是对破坏行为的惩罚。”马军说,幼儿园决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捐助10万元。

“有时候,单纯地判决赔偿不能实现公益诉讼目的。”马军表示,公益诉讼是让被告主动履行责任、恢复生态环境,让全社会对事件引起重视,让污染环境的单位或者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首例毒跑道环境诉讼案中,我认为,公益诉讼的目的实现了”。

前不久,改起全国首例‘毒跑道’公益诉讼案”从20个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候选案件中脱颖而出,在资深专家及数十万网友的投票支持下,分别获评“2017推动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媒体关注的2017北京法院十大案件”。

你可能感兴趣

塑胶跑道新国标明日起全面实施,这些要点你都掌握了吗?

为加强《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落地实施,教育部发布四大管理通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