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裏:社會管理創新三個薄弱環節有待破解

  學思平治

  ★★★★★

  當前社會管理正在由靜態封閉向動態開放轉變、由現實社會向虛擬社會延伸、由常態管理向危機管理拓展,問題增多、難度加大。

  首先,人口管理服務的難題亟待破解。目前我國有2.6億流動人口,1億多農村留守婦女兒童和空巢老人,面臨着城鄉管理“雙重”難題。在城市形成了“城中村”等治安亂點,給城市治安管理帶來巨大壓力,在農村形成了“空心化”等管理盲點,給農村管理服務帶來新的難題,極易滋生各類犯罪及其他社會問題。

  其次,社會治安管理的壓力空前加大。隨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動,犯罪的動態化、智能化、組織化程度明顯增強,跨區域犯罪、流動犯罪日趨突出,犯罪分子甲地作案、乙地銷贓、丙地逃竄的趨勢明顯,有的甚至喪心病狂、連續作案,增加了社會治安管控難度。

  最後,應急管理任務日益繁重。重特大交通火災爆炸等事故頻發。今年以來大連中石化火災、甘肅慶陽幼兒園校車交通事故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集中暴露出源頭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如何有效破解社會管理中的諸多難題,着力提高公安機關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給公安機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

  這些問題都集中反映出公安機關在社會管理上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必須把社會管理創新作爲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爲此,我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

  一是要在大下訪、大化解上見實效。化解社會矛盾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性工作。今年,要圍繞迎接黨的十八大,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活動,真正把調解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層、落實到人口聚集和矛盾多發的地方。公安機關的領導幹部要深入進行下訪接訪活動,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千方百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二是要在實有人口精細化管理上見實效。要把實有人口特別是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作爲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建成“立體化系統管理”與“平面化”網格管理相結合的工作網絡,把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行業和各類社會組織,逐步讓大多數流動人口穩定下來,在城鎮和農村各得其所。要加快小城鎮建設和農村社區建設,鼓勵農村居民落戶小城鎮,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提升流動人口服務水平,抓緊出臺日常管理、就業務工、子女就學、住房、醫療、社保等與居住證制度配套銜接的意見和辦法,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由戶籍地向常住人口全覆蓋。要大力推進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爲唯一代碼、統一共享的全省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全面推行居住制度,基本實現“一卡通”,使流動人口儘快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務。

  (陳裏: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中央政法委政法綜治信息中心主任)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衆平臺:changanjie-read。

  本期責編:胡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