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02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

根據《悉尼先驅晨報》的報道,Th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Retire Early (FIRE) movement “經濟獨立,提前退休”這項興起於美國的運動正如今已然蔓延到澳大利亞,澳洲社交網站Reddit的FIRE活動頁已吸引約44.6萬粉絲。

原以爲只是千禧一代年輕人打出的口號,但當打開社交網站Reddit的FIRE活動頁後,才發現這次運動是有組織、有計劃、有願景的. 它呼籲拒絕高消費,注重性價比,縮減一切不必要的支出;開源節流,除了減少開支以外,鼓勵年輕人通過各種合理的方式增加收入,比如提升教育背景,請求升職加薪,尋找副業等,雖不能幫你走上人生巔峯,但不失爲增加收入的好辦法;強調年輕人應該樹立投資理財的觀念,注重長期的投資回報率,讓你的錢爲你創造更多的價值。

“省錢,存錢,投資”是FIRE運動的三大核心理念。

在活動主頁上備受關注的幾個問題包括:我在退休之前要攢多少錢?今年25歲,我該怎麼做才能實現經濟獨立?能否給我一些具體的投資建議?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是如何實行這項計劃的:

@網友1:我預計在35歲之前實現FIRE計劃,但是目前我遇到了許多問題。我居住在美國的海岸,但爲了省去$7500的房租,我不得不搬到中部地區。爲了實現我的提前退休夢,我不得不放棄現在住的公寓,到我討厭的地方居住!

@網友2:我經歷了地獄般的時光,花光了5年的積蓄,賣了車,負債累累,換了工作,但最終我還是成功實現我的FIRE計劃。現在生意興隆,所有的債務都已結清(幾天前最後一次)。但是我花了4年多才熬過來。現在的我已經實現經濟獨立,我的主要目標是能夠在不同的國家旅行和生活,直到我找到我想定居的地方, 但是現在的我不用擔心找工作。同時,作爲企業主,要想回去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有時候我覺得做員工比做老闆更容易!

@網友3:當我16歲的時候,電影《七宗罪》 裏面的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he must be independently wealthy。之後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裏,我知道只有擁有足夠的錢,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雖然過了23年,我還沒有實現這個夢想。

追求經濟獨立的人們普遍認爲經濟獨立才能人格獨立,只有人格獨立,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和快樂。但過度追求提前退休的人們顯得有些急功近利,他們希望通過當下的努力打拼換取以後的自由美好,前幾年流行一個詞,“活在當下”。

用今天的辛苦,換取明天的幸福固然沒錯,但是過分追求在短時間內實現提前退休,甚至在30歲就實現FIRE計劃,就意味着過大的工作強度,過於緊張的工作狀態,甚至要透支當下的幸福快樂,身體健康,未免得不償失。

你覺得用今天的辛苦指數換明天的幸福指數,值得嗎?

澳洲和中國,掙到多少錢才能經濟獨立?

無獨有偶,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微博上,閱讀量超過6千萬的#90後新文明宣言# 中有一條宣言是:“賺錢是最重要的,我們應將通過個人奮鬥實現經濟獨立擺在首位。

那麼在中國和澳洲,分別掙到多少錢才能算是經濟獨立?

根據珍愛網發佈的2018年《單身女性調查報告》顯示,35.98%的單身女性認爲月收入達到5000-8000元之間即可經濟獨立,20%的受訪者認爲12000以上的月收入才能確保經濟獨立。 

中國2018年的人均GDP爲9376.97美元,摺合爲人民幣,人均每月收入約爲5383元。

如果比較人均GDP和經濟獨立的門檻,中國有一半人口達到35.98%的單身女性所認爲的經濟獨立標準。

而FIRE計劃所強調的提前退休,可以理解爲財務自由,也就是不需要繼續工作也能夠生活的很好。顯然,這樣的收入標準只能算是實現基本的生活需求自由,更通俗地說,是“養活自己”,卻無法實現財務自由。

另一項對中國男性的調查顯示,有人認爲無風險的收益率是3%左右,實際中的投資收益率一般都高於此概率,這意味着如果一個家庭開支一年10萬,那麼當擁有300萬-500萬可以產生現金流的可支配淨資產時就可以認爲是實現了財務自由。

換言之,可支配現金的年無風險收益如果能夠兩倍於家庭的年度開支,即可達到初步的財務自由。也有人認爲,想要在中國實現財務自由僅僅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是不夠的, 必須擁有兩套無貸款的不動產。

中國網民對於財務自由的說法衆說紛紜,但大家一致認爲想要財務自由,提高被動收入,讓你的錢爲你增加投資收入至關重要。

那麼,你要掙多少錢才能在澳洲實現經濟獨立呢?

Quora問答社區的網友表示:這取決於你的每月支出情況,當你的存款大約達到年支出的25-30倍時就可以實現,例如,如果你的月支出是4000元,那麼你需要花120萬元來無限期地增加你的收入。還有網友提出收入分配遵循30-40-30原則可以幫助你早日實現夢想:儲蓄/投資30%,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40%,休閒、旅遊、應急費用30%。當你想要繼續增加資產時,試着減少最後一部分,增加第一部分。但大多數網友都提到了一點:這取決於你的日常消費。

澳洲財經網站提出財務獨立所需數額和年份的計算公式

財務獨立所需金額= 每年支出/安全提款率

(FI Number = Yearly Spending / Safe Withdrawal Rate)

(其中,Safe Withdrawal Rate一般在3%-4.5%之間浮動)

實現財務獨立的年限= (財務獨立所需金額-已存金額)/年存款

Years to FI = (FI Number — Amount Already Saved) / Yearly Saving

舉個例子,如果每年的支出是10萬元,那麼實現財務獨立所需金額爲:

100,000/4.5% 至100,000/ 3%

即 2,200,000 至 3,300,000

保守估計,大概需要三百多萬呢!

假設從現在開始存款,每年可以存20萬元(3,000,000/200,000)

實現財務獨立的年限爲:

15年!

但是15年之後的錢會不會貶值?會不會遭遇金融危機?這些情況都無法預測。

以上調查說明,在澳洲和中國,經濟獨立/財務自由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概念,並且很大程度上與你的開支有關,理論上說,當你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資產達到支出的30倍時,可以認爲實現財務自由。

但現實中可能出現貨幣貶值、金融危機等情況,我們無法得到一個準確的結論,但以下方法或許可以幫你早日實現提前退休夢:

1. 避免消費者債務,消費者債務是經濟獨立的禍根

2. 少與別人比較,攀比心理會導致永不滿足

3. 確保花的錢永遠比掙得少

4. 購買能夠增加收益的資產

5. 保持靈活的投資

如果財務自由,你願意提前退休嗎?

根據澳大利亞的規定,目前,符合資格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已經增加到65個月和6個月,並將繼續每兩年增加6個月,直到2023年7月1日,符合資格的年齡將爲67歲。到2029年,澳大利亞的退休年齡將達到70歲。

在中國,男性目前的退休年齡是60歲,女性工人最早可以在50歲退休,女性幹部可在55歲退休。

但現實中,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齡卻不願意退休。安妮·海瑟薇和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美國電影《實習生》講述了一位70歲的美國退休商人重返職場成爲一名實習生的故事,本應該安享晚年的老人卻因爲對忙碌而又充實的過去無比懷念,而重新回到職場。

對於很多人來說,職業不僅僅是謀生的工具,更是人們獲得實現自身價值的關鍵,當他們過着平淡的退休生活時,不免開始想念工作帶給自己成就感,因此很多人根本“閒不下來”,退休對他們來說,不是金盆洗手做個閒雲野鶴,而是擁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況且,對於一個前半生辛苦打拼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他已經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狀態,真的能做到說散就散,說放下就放下嗎?

你有幻想過自己財務自由之後的生活嗎?財務自由之後,你會做些什麼呢?是像阿里巴巴的馬雲那樣,重執教鞭實現未完的願望,還是重返職場譜寫新的事業篇章?

END

FIRE運動是時下年輕人生存狀態的縮影,意味着當今的澳洲年輕一代,已經開始關注並且深刻思考“退休”這一看似長遠的人生,它是年輕人面對激烈社會競爭和不可預知未來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爲。

但種種調查發現,其實大家對於財務自由的概念十分模糊,因爲掙越多的錢可能意味着越多的支出,而更多的支出需要更多的錢做支撐。在這樣的循環往復之下,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實現這個夢想,始終會有更膨脹的慾望吸引我們自投羅網,又或許當我們已經適應忙碌的生活之後,即使有一天實現自由,也無法做到全身而退。

所以,即使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又怎麼樣?只要我們活在當下,暫時放下對未來的焦慮,也能活的怡然自得。

參考資料: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018 October

一直堅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創文章

希望我們的堅持能爲讀者帶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

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推薦閱讀

02

11-2018

澳洲國民財富蒸發7000億,房價下跌讓富翁變負翁

30

10-2018

原創 | 2020年金融危機新惡夢!澳洲這次還能獨善其身嗎?

03

11-2018

中美高層通話提振市場情緒,澳元絕處逢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