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四個經濟大省的跨省流動人口(指離開戶籍登記地半年以上的外省人口,不包括離開戶籍地不滿半年的外省人口)佔全國總量依次爲:廣東(24.79%)、浙江(12.07%)、江蘇(8.95%)、山東(2.28%)。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城鎮化率的巨大差距,主要源於經濟發展的巨大落差。

(原標題:這些省份已進入城鎮化下半場!外來常住人口市民化成爲關鍵)

城鎮化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60%大關。

分省份看,各地的城鎮化率差別很大,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已遠高於60%的水平。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近期各地發佈的統計公報及公開數據,當前已經有6個省份的城鎮化率超過70%大關。

城鎮化率超過全國水平的省份 來源:各地統計公報、統計年鑑,其中上海的城鎮化率爲2018年數據

城鎮化率超過全國水平的省份 來源:各地統計公報、統計年鑑,其中上海的城鎮化率爲2018年數據

三個經濟大省超70%

數據顯示,6個城鎮化率超過70%的省份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轄市位居前三,都超過了80%。這三個直轄市作爲城市經濟體,以三產、二產爲主,農業經濟佔比已經非常小。因此這三個直轄市的城鎮化水平已經可以媲美髮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這三大直轄市之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在2018年城鎮化率就已經突破了70%,到2019年進一步提升到71.40%,繼續穩居直轄市以外的省份中第一位。

不過,廣東省內區域之間的城鎮化率差別很大。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的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及北部生態發展區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爲85.91%、52.70%和49.73%。也就是說,珠三角地區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了,粵東西北地區還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並且成爲人口淨流出較大的區域。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城鎮化率的巨大差距,主要源於經濟發展的巨大落差。未來粵東西北的人口有一部分會繼續向珠三角轉移。他認爲,粵東粵西這些人口稠密地區的發展,需要依託汕頭和湛江這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爲支撐點,引領當地城鎮化的進程。

彭澎說,現在汕頭和湛江這兩個省域副中心相比周邊地區的城市優勢不夠,區域首位度不夠,引領帶動能力仍不足,要增強這兩大副中心城市吸引人才、資金尤其是大公司集聚的力度。

廣東之外,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和第四經濟大省浙江的城鎮化率在2019年雙雙達到或超過70%,分別爲70.61%和70.0%。

近年來,江蘇省城鎮化在高水平基礎上仍舊保持較快速度發展。2013年至2019年,全省城鎮化率由64.10%提高到70.61%,上升6.51個百分點;與廣東省的差距也由2013年的3.66個百分點縮小到2019年的0.7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城鎮化率僅爲61.51%,比全國水平略高一點。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經濟佔比較高,農業人口多。同時,山東的城市羣發展與珠三角、長三角差距較大。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羣中,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帶來的溢出效應很大,帶動周邊地區中小城市快速發展,而山東半島城市羣中心城市帶動能力較弱,民營經濟與粵蘇浙有明顯差距。

爲了加快推進城鎮化,日前,山東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山東濟青局部片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建方案》,明確山東將同步啓動國家和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建工作,到2022年,試驗區內城鎮落戶限制全面消除,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該試驗區範圍包括: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市中區、章丘區、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市淄川區、博山區,青島市即墨區、平度市、萊西市,面積約12846平方公里。

沿海發達地區加快二次城鎮化

根據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經驗,城鎮化率在30%~70%期間是加速城市化的時期;而到70%之後,就明顯放緩。因此對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三個經濟大省來說,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下半場,這些地方正經歷“二次城鎮化”。

相比一次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由鄉到城的流動,二次城鎮化是城市之間的流動,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羣正在成爲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人口流動也與這一趨勢緊密相關。

浙江省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爲5850萬人,與2018年末相比增加113萬人。數據顯示,去年浙江自然增加人口爲28.9萬人,也就是說其餘84.1萬的增量人口來自於機械增長,即遷入人口。

分地市來看,省內11個設區市的常住人口都實現了增長,其中,杭州和寧波這兩大副省級城市的增量最大,分別達到了55.4萬人和34萬人,兩市合計增量達到了89.4萬人,佔了全省增量的八成,可見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態勢愈發明顯。這其中,省城杭州實現了新突破,常住人口由2018年的980.6萬增長到2019年的1036萬人,增量高達55.4萬人,增量一舉超越廣深,在各大城市中領跑。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後,長三角的熱度越來越高,吸引力越來越大。近年來杭州數字經濟發展快,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杭州不光有阿里巴巴、網易這些龍頭企業帶動,而且還有很多創業公司。此外,杭州的政府服務和政策好,有很強的吸引力。

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近5年的人口增加了797萬人,接近800萬大關,略等於合肥的人口數量。擁有如此大的增量,很大一個原因是廣東坐擁廣深兩個超大城市,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從近5年來看,廣州常住人口年均新增40萬以上,深圳年均新增則超過50萬。

彭澎說,未來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二次城鎮化會繼續加速。當前除了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強一線城市外,包括廣深在內的中心城市都在降低落戶門檻。對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來說,除了在中心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外,在一些外圍區域還可以佈局很多先進製造業,對人才和勞動力的需求都比較大。

另一方面,對粵蘇浙來說,雖然當前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很高,但是戶籍城鎮化率仍然比較低,有大量的外來常住人口沒有享受到市民化的待遇。

以廣東爲例,在廣東的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四個經濟大省的跨省流動人口(指離開戶籍登記地半年以上的外省人口,不包括離開戶籍地不滿半年的外省人口)佔全國總量依次爲:廣東(24.79%)、浙江(12.07%)、江蘇(8.95%)、山東(2.28%)。跨省流動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廣東佔比22.22%,爲四省中最高。未來,這部分羣體如何加快市民化,對廣東未來發展十分關鍵。

丁長髮說,長三角和珠三角當前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都已經很高了,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城鎮化的質量。這些地方有相當多外來常住人口沒有戶籍,沒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但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公共配套投入都是需要錢的,因此這就需要讓人口流入地事權與財權更對等、配套。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促進重點羣體增收激發消費潛力。其中就包括:明確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使更多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定居,着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