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收听云谷禅师美妙佛音

  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积善成德,改变命运。各位善友同修,早上好。在这美好的清晨,让鸟语花香叫醒我们的心灵,迎接这美好的一天。接下来,跟随云谷禅师,开启美好的早晨!

  为人处世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

  为人处世不能简单粗暴,而应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有句俗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话说:“百人百心,百人百性。”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世更需善于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还表现在特定人物和特定场合的迂回,而不是以硬碰硬,以刚克刚。好比走路,时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如果面前横了一块大石头,你究竟是搬开它,或是绕开石头再往前走?搬开“石头”要用多大力气,自己是否对付得了?绕开它,路程又远了多少,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一系列问题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权衡,才能得出结论。多设想一下在你行进的路上可能会出现多少“石头”,而自己怎么做个“弯弯绕”,胸有成竹地一一绕过它们快速前进。

  光武帝刘秀带兵打仗时,有的将领在昆阳城上望见王莽的军队人马众多,全都心惊胆战,忧虑后方的妻子儿女,想分别返回原来驻守的城池。刘秀这时不但没有杀一兵一卒,反倒非常冷静地对将领们说:“现在士兵和军粮都很少,而外敌强大,合力抵抗他们,还有打胜的希望,要是分散,势必全都难以保全性命。而且现在主力不能前来救援,昆阳一旦被攻破,各部也将被消灭,现在怎么不同心同德,共建功名,反而只想看守自己的妻子儿女和财物呢?”将领们被刘秀说服了,就定下心来继续跟着刘秀作战。从而取得昆阳大捷,为光复汉家天下赢得了最终胜利。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的言行是他的第二身份。”别人就是依据言行来认可你的、和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你计较,他也计较。你不计较,他才有可能不计较。没有人愿意示弱。宽容不是服输,而是理性的赢,有理也要让三分。有句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人在有理的时候不要咄咄逼人,抓住别驰人的“小辫子”不放,而要有容人容事的胸怀。法华经云:“诸有修功德,柔和质直者,则皆见我身。”柔和者,慈悲也,忍耐也。不论对方对错,对的不嫉妒不打压不挑剔,错的不打击不讽刺不轻视,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佛眼相看,慈心相向。令人觉得如春风拂面,有如到家的感觉。得理也要饶人,即便对方真的错了,而且一时不能醒悟,也应本着治病救人的心态,伸出温暖之手,耐心解释,不生失望舍弃之心。

  马辛利任美国总统时,一项人事调动遭到许多政客的反对,在接受代表询问时,一位国会议员脾气暴躁,粗声恶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但马辛利却视若无睹,不吭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这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愧万分,其实不等马辛利总统解释,那位议员已被他折服了。也许你以为马辛利总统是个“没有脾气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个脾气极大的人,只是他有一股比脾气更大的自制力,能将脾气暂时压住。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地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总之,做人办事一定要学会从大处着眼,以柔克刚。这好比: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将棉花轻松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