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rystalDiskMark作爲現在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硬盤測試軟件肯定首當其衝要拿來測試一下兩者的連續讀寫能力,這裏可以看到雖然金士頓的價位更高,但是性能被東芝輕鬆秒殺,連續讀取速度還算靠譜,而金士頓A1000的寫入能力僅有1038MB/s,雖然高於宣傳的讀取1500MB/s,寫入900MB/s,但是面對現在主流動輒雙1500以上的讀寫速度實在是上不得檯面了。實際的文件拷貝中也完全驗證了這一點,在進行一個3.98G的視頻寫入過程中,東芝RC500保持了1.6GB/s的超高速度,不到2秒就已經拷貝完畢,第一次截圖的時候甚至因爲手速慢圖都沒截到,而反觀金士頓A1000,維持在641MB/s,居然有點SATA接口速率的意思了,拷貝時間也延長了3倍多,相比之下這個寫入速度實際已經影響到我們的使用了。

在618期間因爲工作需要,自己抄底組了一套主機,預算的原因,存儲採用的是金士頓A1000的480GM.2硬盤,搭配原來的500G西數機械硬盤以及6T蝸牛星際的組合基本能夠滿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了。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實際使用,發現在PR視頻處理過程中,如果涉及加速處理或者是大文件渲染,掛載的機械硬盤明顯無法達到讀取速度要求,正好主板接口上還有第二個M.2接口,好不容易湊合着用到了雙十一,決定再入手一個M.2作爲視頻的預處理硬盤使用。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嚇一跳,在第一次選擇硬盤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和普通小白一樣,直接沒考慮太多,盲選了金士頓,但是現在一看,市場上已經有了不少價位比它更低,讀寫速度卻能秒殺它的固態硬盤,着實讓我鬱悶了不少,但是有意思的是它的價格依然堅挺,居然毫不示弱,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嗎?喫一塹長一智,這次也是仔細對比了一下,最終選了東芝的RC500 NVMe固態硬盤,得天獨厚地採用了東芝原廠顆粒不說,讀寫速度也都高了不少,價格反而還更便宜。

其實選擇固態硬盤,主要看的就是顆粒和主控,東芝的RC500採用的是現在主流的TLC顆粒,經過3D NAND技術的革新,TLC顆粒的壽命大幅度延長,可擦寫壽命達1500+。以512G容量爲例,最終讀寫容量可以達到768TB,以我們日常每天使用50G來算也能用上42年,何況我們家用每天10G都很難達到,只要主控不壞,壽命其實完全不用考慮的。畢竟3D NAND下的TLC顆粒相比於價格高昂的MLC顆粒有着更好的性價比,而相較於壽命過於短暫的QLC又有着壓倒性的優勢,毫無懸念地成爲了家用機最好的選擇。

作爲世界頂級的芯片廠家,這個東芝RC500 NVME固態硬盤自然也使用的是自家的原廠芯片,而反觀組裝廠家常常不會告訴你使用的是原廠芯片還是白片甚至是黑片,相比之下中招的幾率還是很高的,但是東芝自產自銷的方式這方面倒是有着得先天的優勢,畢竟硬盤有價,數據無價,在同樣價位段,追本溯源的原廠芯片當然是最佳選擇。

東芝RC500拿到手以後,就會發現顆粒上的鐳射標識清晰可見,在顆粒質量方面毋庸置疑。回頭看看A1000上的全覆蓋貼紙,心就沉了一下,之前盲選沒研究,據說揭開貼紙也只能看到金士頓自己的鐳射LOGO,但是揭開貼紙就不保修了,我也就沒繼續下手,畢竟以後還指着保修呢。網上查詢了一下應該也是東芝的芯片,但是沒有原片的鐳射,只有金士頓自己的LOGO,至於到底是使用的什麼品級芯片就不得而知了。

兩個固態硬盤都採用的是單面顆粒,相較之下能適應更多的場景,安裝在有M.2接口的筆記本上也完全沒有壓力。

是騾子是馬還是要拉出來溜溜,測試平臺爲

CPU:AMD 2700

主板:微星迫擊炮鈦金版

內存:十栓/海盜船24G內存

顯卡:華碩R9 290 4G

正好要重做系統,爲了公平起見,以西數的WSD500G作爲系統盤進行拷入/拷出,而測試的兩者都會作爲從盤進行測試。

CrystalDiskMark作爲現在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硬盤測試軟件肯定首當其衝要拿來測試一下兩者的連續讀寫能力,這裏可以看到雖然金士頓的價位更高,但是性能被東芝輕鬆秒殺,連續讀取速度還算靠譜,而金士頓A1000的寫入能力僅有1038MB/s,雖然高於宣傳的讀取1500MB/s,寫入900MB/s,但是面對現在主流動輒雙1500以上的讀寫速度實在是上不得檯面了。相比之下東芝RC500在宣傳1700MB/s+1600MB/s的同時達到了1756MB/s+1687MB/s還是非常良心的。

在AS SSD Benchmark全面性能測試中,兩者的分數更是相差近一倍之多,每一項數據都有不小的差距,這個結果讓我不得不感覺自己着實交了不少的智商稅。

實際的文件拷貝中也完全驗證了這一點,在進行一個3.98G的視頻寫入過程中,東芝RC500保持了1.6GB/s的超高速度,不到2秒就已經拷貝完畢,第一次截圖的時候甚至因爲手速慢圖都沒截到,而反觀金士頓A1000,維持在641MB/s,居然有點SATA接口速率的意思了,拷貝時間也延長了3倍多,相比之下這個寫入速度實際已經影響到我們的使用了。

而在小文件拷入的實驗中,707M的88個圖片文件東芝RC500仍然在瞬間跑到了1.45GB/s,電腦的剩餘時間還沒有進行計算就已經完成了,而金士頓A1000不緊不慢地用616MB/s在"穩定"地寫入,着實讓人着急。同時因爲東芝RC500還提供了512M的緩存,雖然在固態硬盤上緩存的作用沒有機械硬盤大,但是在小文件的頻繁讀寫和減小有緩存的硬盤優勢也不可小覷。

在PR的加載測試中,金士頓A1000依賴唯一值得稱讚的讀取速度,與東芝RC500勉強站在了統一等級,3.94G的1080P電影進行完全加載,RC500的加載時間爲29秒,而金士頓約爲33秒,差距在10%左右。

經過了18年和19年的兩度跳水,其實M.2的硬盤價格已經觸底,完全趨於平穩,曾經的天價裝機配置已經完全地普及化,成爲我們裝機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更重要的是M.2接口擺脫了SATA3的6Gb/s的傳輸速率限制,通過PCI-E的通道,在市面上的高端固態硬盤甚至讀取都能夠達到3000MB/s以上, 而平價NVME固態硬盤1500MB/s以上也已經是家常便飯,面對現在越來越大的速度需求,在未來也肯定會完全取代SATA3接口,成爲最主要的接口。

在我們選擇固態硬盤的時候也需要擦亮眼睛,不僅僅需要"大牌"二字的加持,更加需要提前做好功課,對於產品參數多瞭解一些,被當做小白忽悠的感覺真心不好,相較之下東芝的這個RC500還是挺滿意的,連續讀寫是同等級產品的翹楚,價格卻相對更低加低廉,性價比優勢明顯。而且聽說東芝現在已經改名爲鎧俠,這個名字還是挺有意思的,增加了不少剛猛之氣,但是幾十年來深入人心的東芝二字不知道更名以後會不會更響亮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