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武警總隊某支隊特戰隊員展開反恐作戰訓練。胡程攝

近日,武警部隊首屆“突擊”火力分隊大比武圓滿落下帷幕,雲南總隊從33支參賽隊中脫穎而出,勇奪團體冠軍。

這是該總隊自1983年以來參加武警部隊大比武的最佳紀錄。

“凡國之重也,必待兵之勝也。”這一次沙場折桂,並不出人意料。此前,武警雲南總隊已先後圓滿完成“大湄公河”外長會議、南博會安保等10餘項重大任務,多項軍事競賽活動均取得優異成績,羣衆性練兵比武創下一系列新紀錄。

從來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探訪遍佈雲嶺的座座營盤,追尋戰鬥力成長的祕訣,官兵們說:總隊狠抓訓練督導成常態,訓風演風考風的查糾懲戒,真正“長牙齒”、充滿“火藥味”,讓大家繃緊了練兵備戰這根弦,克服了糾治和平積弊“扳過來又彈回去”的現象。

採訪中,總隊領導談到:對於一支部隊來說,訓風不實害莫大焉,對訓風的查糾倘若也不實,後果更不堪設想。

訓練領域糾治和平積弊爲什麼難?難就難在訓練問責的鞭子沒有真正打下去。對沉痾積弊,必須拿出持續整風整改的勇氣和韌勁,見到就批、露頭就打,鍥而不捨、久久爲功。

破冰要用利斧,猛藥方治重疾。如今在武警雲南總隊,一場“破除和平積弊、紮實練兵備戰”的勁風,正在推動訓練質效不斷提升,把練兵場上的滴滴汗水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此時改彼時犯,一些問題痼疾重新“發芽”,必須引起警醒。這說明,和平積弊的思想根子還沒有徹底剷除

一條揹包繩爲啥會反覆“捆住”實戰化——

以往某中隊5公里越野考覈時,部分戰士爲了減少摩擦擺動,習慣把挎包、水壺和步槍用揹包繩捆死在一起。看似能提升成績,實則脫離實戰。總隊訓練督導組指出問題後督促其現場整改並予以通報。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時隔數月之後的“魔鬼周”極限訓練中,捆着步槍的揹包繩又出現在了部分戰士身上。這一次,面對藍軍突襲,不能及時拿起武器的戰士,被藍軍輕鬆“擊斃”。

目睹此景,一位督導組成員感慨地說,身上捆着的揹包繩好解開,腦子裏“捆着”的揹包繩難解開。破除和平積弊,必須堅決跳出“扳過來又彈回去”的怪圈。

過去,某部曾因比武“湊尖子”被督導組限令整改。前段時間,總隊督導組又在一份督導通報中指出他們的戰鬥力“貧富差距”:“集訓隊員在總隊比武中斬獲團體冠軍,炊事員、駕駛員等在上級考覈中亮了‘紅燈’……”

面對一個個訓練督導發現的反面案例,總隊黨委系統分析後感到:高壓態勢之下,和平積弊人人喊打,不少脫離實戰的現象和問題被“剷出”練兵場。然而,此時改彼時犯,一些問題痼疾重新“發芽”,必須引起警醒。這說明,和平積弊的思想根子還沒有徹底剷除。

某支隊執勤幹部實戰意識不強,執勤訓練時應急處置器械沒有按要求放置在哨樓中,被督導組發現並督促其進行了整改。然而幾個月後的一次隨機戰備拉動,當班執勤哨兵幾經周折,才找到了相對應的處置器械。原來,爲保持哨位整潔,該部以正規化的名義將部分執勤用品移到了哨樓外。

和平積弊披上了“正規化”的外衣招搖過市,令人沉思。一份調查材料中,官兵們反映“和平積弊有反彈、有變種,甚至改頭換面又出現”。

“和平積弊之所以‘燒不盡、吹又生’,是因爲搞和平積弊的人嚐到了‘甜頭’。比如每逢比武湊尖子、搞集訓,往往能爭到彩頭、博取政績。即使迫於形勢和壓力改了,風頭一過又依舊。”談及此,總隊政委王洪斌說,糾風治弊,絕不能滿足於會議開了、停留在材料寫了。根治“和平病”,不是搞幾場教育、打幾次板子、刮幾場“風暴”就能完成的,必須改良練兵備戰的思想“土壤”。

“和平招”治不了“和平病”,把一切不符合實戰的沉痾積弊消滅在平時,要時刻照照戰場這面鏡子

一個屢獲榮譽、赫赫有名的中隊,在轉型不久後的一次反恐處突演習中,遭遇了“滑鐵盧”。

演習前段,戰鬥中官兵們牢牢佔據優勢,然而潛入“恐怖分子”藏匿點時,隊員不慎觸發紅外報警系統,頓時引來敵人火力。眼瞅着戰友一個個不幸“倒下”,班長王傳露急紅了眼,放棄原方案破門強攻,最終雖然“全殲敵人”,卻被判定爲“人質死亡,任務失敗”。

明明佔據戰場優勢爲啥還走了麥城?猛打猛衝爲啥沒有取得戰場勝利?演習覆盤的討論讓官兵們陷入了沉思。

“勝戰之問,確實值得我們大家深刻反思。”總隊司令員高道權感慨地說,“和平招”治不了“和平病”,把一切不符合實戰的沉痾積弊消滅在平時,要時刻照照戰場這面鏡子。

今年初,總隊成立以軍政主官爲組長的糾風除弊暨訓練督導領導小組,出臺《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15條剛性措施》《軍事訓練督導檢查實施辦法》,召開專題部署會,將訓練督導重心放在發現和糾治問題上,盯着問題積弊清單,通過現場指正、重點督辦、掛賬銷號等方式,督促相關單位和人員限期整改,確保實戰化練兵效果。

——文山支隊某中隊組織處突演練,連續3次“敵情”居然都發生在同一個地點,官兵們雖然處理應對得乾淨利落,但是敵人真那麼愚蠢嗎?督導組指出問題後,請來駐地公安特警扮演“藍軍”,沒有了固定套路,結果執勤官兵頻頻“喫敗仗”;

——西雙版納支隊特戰隊員陶銳,平日裏是靶場上的“神射手”。然而第一次參加“魔鬼周”訓練,子彈還沒打完就被裁判員冷臉叫停。他坦言,射擊地域的傾斜坡度至少50度,考覈時又下雨又颳風,路面溼滑阻力大,進入靶位前的2公里戰鬥躍進困難重重;

——夜深人靜,某機動大隊作戰室仍燈火通明,一場沒有硝煙的防暴方案推演脣槍舌劍,激烈交鋒。教導員劉華的突襲方案被督導組3次否定,幾經“回爐”後才過關……

用實戰的尺子卡一卡,一切“假把式”都無法遁形。一位督導組成員的話頗具警思:糾風除弊,最怕身在假中不知假。擺脫不了“一廂情願,蠢化敵人”“坐井觀天,靶場思維”的魅影,就會有層出不窮的假把式。

除積弊,需要步步爲營、步步緊逼。總隊第四季度“魔鬼周”訓練拉開戰幕,記者跟訓發現,西雙版納支隊的特戰隊員,每人都有一份訓練“賬單”。上面不僅記錄着自己過去的訓練成績、缺點短板,還記錄着兄弟單位的指標數據。緊盯清單“銷賬”、瞄準靶心“清倉”,進步與差距,清晰地顯示在“賬單”上。

時斷時續、時緊時鬆,糾治和平積弊就難以清倉見底。必須持續抓、抓到底,建立長效機制

今年初,這個總隊黨委集中會診12個方面45個和平積弊問題,重點圍繞團以上機關和領導幹部8個方面33個問題,逐個問題深剖細研,制訂整改措施。

那麼,重拳之下,還有沒有問題沒發現、還有沒有問題會反覆?

“時斷時續、時緊時鬆,糾治和平積弊就難以清倉見底。端正訓練‘風向標’,必須持續抓、抓到底,建立長效機制。”總隊紀委書記談到,堅持把查與用、督與幫、考與建結合起來抓,統籌起來做,充分發揮督導考評對戰鬥力建設的激勵和牽引作用。

某中隊軍事訓練一度在低層次徘徊,在支隊中多次排名墊底。支隊黨委責令中隊在軍人大會上深刻檢討,明確兩名中隊主官在訓練未邁入先進前,不得調離、不得提拔。

某支隊部分官兵存在“當和平兵、享和平福、做和平事”的思想,在執勤、訓練中存在分心走神的現象。爲此,支隊黨委一次性處理了5名不認真履職的官兵。

“軍事訓練不過硬,提拔評優等於零。”楚雄支隊支隊長程定華坦言,目前,訓練督導劃出一條紅線,與幹部使用、評先評優結合起來,形成鮮明導向,讓大家都有了練兵危機感。今年第三季度,支隊新一期軍事訓練補差班迎來了35名“老中青”參訓學員,從黨委成員到普通一兵皆有,直到人人過關。

今年初,某中隊中隊長付豪在一次隨機抽考中喫了“敗仗”,暴露出組織指揮能力不足的問題。讓他沒想到的是,上級第二天就指派了精通勤務的參謀蹲點幫帶,手把手給他教方法、傳經驗。

前來蹲點幫帶的作訓參謀韓燕龍坦言,督導的最終目的在於推動戰鬥力建設,而不是“找茬”。通過邊考邊教、邊評邊幫的帶訓督訓機制,幫助大家彌補短板、儘快成長,才能使督導過程真正成爲提高練兵備戰質量的過程。

督導不再“冷冰冰”,通過考幫結合,各單位真打實備的勁頭更足,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

玉溪支隊副支隊長李建設在督導考覈某中隊時發現,由於該中隊營區受限,一直沒有障礙訓練場,導致其他課目訓練成績良好,400米障礙卻有多名戰士不合格。問題反饋後,支隊黨委高度重視,經過論證,幫助這個中隊“借地”拓建戰術訓練場,推動了訓練成績提升。該支隊做法得到總隊首長表揚,並指定爲訓練場地建設試點單位,經驗和方法在全總隊推廣。

爲形成練兵備戰的整體合力,這個總隊把督導考評制度與建設學習型機關、黨風廉政建設、遂行多樣化保障任務等結合起來,加強對重點環節、重大任務、重大演習監察。他們先後18次對院校招生考試、士官選晉考覈、士兵提幹進行全程監督,端正了考風訓風。

繃緊打仗之弦,馳而不息、久久爲功。翻閱這個總隊《訓練督導通報整改情況》,目前已“銷號”21個問題,先後誡勉談話22人次,責令11個單位作出深刻檢查,嚴肅查處11起訓練違紀問題。如今,踏訪該總隊訓練一線,主官帶着班子練、領導帶着部屬練、機關帶着部隊練,聚焦打贏除弊練兵的局面正在形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