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上下追尋,讓英烈“回家”

□詹鄞森

王堅從廈門警備區退役後,10年來自費深入閩西、贛南30多個革命老區,行程23萬公里,追尋“五老”100餘人,讓他們留下“心路歷程”;

他先後發起、促成了長汀四都紅軍紀念園、武平大禾鄉上湖戰鬥紅軍烈士陵園、長汀縣紅山鄉童屋村苦竹山戰鬥無名紅軍烈士墓的落成,讓革命烈士“回家”。

2018年6月,他被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授予“全國老區宣傳工作特別貢獻獎”。

2009年,王堅在長汀四都採訪原福建省蘇維埃劇團紅軍女演員巫巧秀。

飽含熱淚採訪路:與死神賽跑

王堅的老家在長汀濯田,在部隊服役的20年間,這位老紅軍後代、正營級中校,在紅色革命大熔爐冶煉下,榮立三等功一次,受軍師級嘉獎多次。在閩西革命老區,他與許多老紅軍、老游擊隊員不期而遇,部隊記者的敏感,讓他覺得這些紅色老人充滿故事。那一刻,他立下宏願,這些年高老邁的紅色老人,急待搶救挖掘,時不我待啊。

2009年3月他退役後,開始了與死神賽跑的採訪歷程。他購買了相機、DV機、錄音筆、筆記本電腦,馬不停蹄地對原中央蘇區的高齡老人,進行搶救性採訪記錄。

那年,他在長汀四都榮坑村,採訪了年近九旬的原(長)汀瑞(金)紅軍游擊隊隊長劉國榮的妻子賴馬娣。這位當年曾隨愛人出生入死的老接頭戶,面容枯槁,頭髮全白,獨自在丈夫犧牲不到百米的小溪,搭建小木屋,一住60多年,生死之愛的誓言、不離不棄的相守,讓王堅潸然淚下。然而半年後,當王堅帶着妻兒想再次看望賴馬娣時,卻聽到老人去世的噩耗,所幸採訪時留下了珍貴的音像資料。

一次,王堅在江西瑞金採訪時,發現曾任福建省委祕書長的毛澤覃烈士之墓僅是衣冠冢,遺體去向不明。爲了調查歷史真相,他十幾次從廈門趕赴瑞金,採訪目擊證人和知情人,寫出《揭祕毛澤覃烈士遺體埋葬地真相》一文。此文發表後引起國內黨史界重視,被中共黨史網等100多家媒體轉載。

原福建省蘇維埃政府最後一任主席吳必先烈士,黨史記述極其簡略。爲此,王堅六次翻山越嶺,深入吳必先家鄉和其領導遊擊戰的山區。當95歲的長汀濯田美西村失散老紅軍遊石來老淚縱橫回憶和吳必先一起被捕的經歷時,王堅淚流滿面。

2016年春,王堅得知長汀紅山童屋村有三位在苦竹山戰鬥中犧牲的無名紅軍烈士。第二天,他專程開車到實地採訪,看到荒草叢生的烈士墓,沒有墓碑,80多年無人祭奠。他買來香燭,恭敬地爲長眠於此的烈士虔誠祭奠,隨後發表通訊《血染的野薔薇》,首次披露了這一鮮爲人知的歷史。爲了告慰九泉之下的烈士,王堅爲童屋村起草了申請建造無名烈士墓的報告,在當地政府和熱心村民支持下,三位散葬烈士的遺骸得以集中安放在新建的烈士墓中。去年國家烈士紀念日,王堅組織60多個紅軍後代和紅色文化志願者,專程前來祭奠,在羣衆中引起強烈反響。

超越血緣“祖孫情”:慰藉老人心靈

從2009年春至今,無論烈日暴曬還是霜風雪雨,他跋山涉水,採訪了100多位百歲上下的紅色老人,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採訪路上。

那年夏天,王堅走進長汀四都95歲的巫巧秀老人家裏。這位當年福建省蘇維埃劇團的紅軍女演員,不幸在游擊戰中被俘。因與寧化家中失聯,坐牢半年無人贖領,最後被迫嫁給僞區長,從此落下心病,哭瞎了右眼。每次與王堅相見,老人乾枯的雙手始終緊抓住不放,無聲哭泣。爲了幫助一生苦盼恢復紅軍身份的老人心願,整整4年,王堅無數次往返廈門、福州、龍巖、長汀、四都之間,蒐集證據、申請報告、求助有關部門。然而,就在恢復老人紅軍身份的文件下發之前,巫巧秀老人走完了悲苦的一生。王堅聞訊特地從廈門趕回四都,把政府複印件端放在老人靈前,雙膝跪倒泣不成聲:“奶奶,我對不起你啊!”

一次次採訪就是一次次心靈撞擊,這些素昧平生的老人,在王堅內心不知不覺成了最親的人。2009年12月,連城縣新泉鎮畲部村。96歲的老紅軍楊金保已癱瘓臥牀兩年,房內氣味難聞,可王堅卻執意坐到老人牀前:“老首長,我是廈門部隊的記者,來看您啦———”沒想到老人頓時號啕大哭,那一刻,祖孫兩代軍人雙手緊握一起。撫摸老人身上的槍傷疤痕,王堅又一次淚崩。回到廈門,他以最快的速度協調民政部門爲老人發放困難補助和輪椅。“對於曾經叱吒風雲的老紅軍,困守病牀是何等的痛苦,一定要讓老人走出來。”第二年“五一”節,王堅帶上妻兒專程看望老人,輪椅上的老人格外開心:“謝謝你們,見到你們就像見到我的親兒孫。”

一年後,楊金保的兒子因車禍喪生,98歲高齡、失去獨子的老人十天後也溘然長逝。送行之時,王堅悲痛地說:“這些有功於國的老人不應該被遺忘,他們的事如果我們沒做好,情何以堪!”上杭才溪老紅軍、原福建軍區政治部特派員林攀階在戰鬥中身負重傷。作爲倖存者,老人一生期待有緣人把他親歷的戰爭往事整理成文。爲此,王堅8次到林老家中採訪,拍攝專題記錄片,促成林攀階和巫巧秀兩位百歲紅軍老戰友“劫後相逢”。2011年10月,當得知97歲的林攀階生命垂危時,王堅從廈門駐軍174醫院請來兩位主任醫生,專程載到老人家中診治。林攀階彌留之時握住王堅的手:“沒想到,日落西山還能遇上你這個有情有義的好後生。感謝你,親孫子也不過如此啊……”

王堅發起促成的武平縣大禾鄉上湖戰鬥紅軍烈士陵園

上下求索追尋,讓革命英烈“回家”

2009年初冬,根據親歷者提供的線索,王堅來到崇山峻嶺包圍中的武平大禾上湖村。1935年4月,堅持閩西遊擊戰爭的福建省委、軍區、省蘇維埃政府經過半年多的奮戰,終因彈盡糧絕孤立無援,主要領導人和上千名紅軍戰士全部犧牲於此。然而,70多年來這裏連一塊墓碑也沒有。目擊村民的含淚訴說,令他受到強烈震撼,夢想爲這裏的烈士們立一座紀念碑。他四處蒐集相關證據,幫助地方政府撰寫報告。2011年11月,還在醫院掛瓶的他拔下吊針,和60多名退役軍官冒着傾盆大雨,專程來到大禾鄉爲老區羣衆義診送藥,沿途慰問了8位年近百歲的老紅軍。第二天晚,在上湖村部廣場,戰友們肅立面向無名烈士墓羣,齊聲朗誦悼詞,向長眠於此76年的紅軍英烈致以崇高的軍禮!在王堅和戰友們的推動下,省市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上湖戰鬥紅軍烈士陵園很快竣工,2015年4月26日福建省黨政軍領導在此舉行簡樸莊重的開園儀式。歷時6年多、奔波數十次,他終於實現了“讓烈士回家”的夢想。

2014年冬天,他來到長汀塗坊元坑村,採訪98歲的鐘子,老人的丈夫參加紅軍犧牲在長征路上,苦等郎歸的她直到40多歲才無奈改嫁。老人沒有親生兒女,和繼子相依爲命。當老人隨口唱出一首首深情的紅歌、現場表演操槍動作,王堅又一次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但當他得知老人沒有評上“五老”時,王堅連續幾天徹夜難眠,撰寫《百歲巾幗亦英豪》的文章發表,他又幾次重返元坑,蒐集證據,草擬了爲鍾子老人恢復老蘇區幹部的申請報告,長汀縣有關部門經過調查,批准鍾子爲老蘇區幹部,享受民政定補。99歲的老人終於盼來遲到的慰藉,實現了一生夙願。

“我想做的事還很多,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共同參與。”近年來,他搶救歷史和紅色遺存,積累錄音、視頻5500多分鐘,照片15000萬多張,他說,這些平凡的紅色老人、珍貴的紅色遺存,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如果不去採訪挖掘,很快就會默默消失於鄉間大地,大量的珍貴信息就會永遠無法挽回。正因此,他把搶救口述紅史當作自己的神聖事業,甚至爲此辭去工作。苦與樂、得與失,只有心自知。一條路,一支筆,一腔血,一個夢,走在守護“紅色鄉愁”的路上,他永遠充滿激情……□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