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絕世武功祕籍傳人在營口

作者 惠繼遠

20世紀80年代初,某地一少林派弟子遍訪江湖,武林中一時無人能敵。少林弟子技壓天下,難免外露狂態。某省武術隊教練遊說營口人趙尚發,讓他和少林弟子來一場巔峯對決。80年代初的趙尚發,已過不惑之年,對於這種逞勇鬥狠的名利之爭處之泰然,便百般推脫,終未成行。

不久,少林弟子聽說趙尚發的名字,便力邀切磋。趙尚發實在難以推諉,便和少林弟子相約到一僻靜之地。

對於上述人物的姓氏、居住地以及這場“華山論劍”的細節,因爲尊重對手,趙尚發始終不希望見諸報端。而那次和趙同行的有一姚姓弟子,他是爲數不多的幾個見證者之一。“只幾個回合,少林弟子就甘拜下風。”姚姓弟子對當時的情景如此描述。

事後,少林弟子嘆曰:武林中趙尚發是其唯一的拜服者。這個少林弟子並不知道,趙尚發的一身武功,竟和明朝一代忠烈袁崇煥有關。

“杖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爲封侯。”

世人皆知袁崇煥是明末一代儒將,然少人知其自幼便學得一身驚人功夫。趙尚發介紹,關於袁崇煥的習武經歷,是袁氏後人一代代口口相傳留下的.袁崇煥10歲時,隨父途經太平石山,偶遇一代武林宗師癡郎中。袁拜其爲師,習武學文一十六載。後癡郎中迴歸故里醫巫閭山,臨別贈袁崇煥一部《武經》,內集兵法、醫術、陣法、拳術。後袁邊關禦敵,多施《武經》。

袁崇煥後,《武經》在袁家世代相傳,至七世孫袁壽臣,傳於異姓弟子榮振武。袁壽臣謝世後,榮振武纔回歸自己的故鄉營口,這時他已過娶妻生子的年齡,爲了不使師門的技藝失傳,這才過繼一子,取名榮國華,做爲第九代傳人。

趙尚發自幼習武,年少時曾練過太祖、六合、大洪等二十多套拳術及刀劍槍棒等兵器。20世紀60年代初期,借出差之機多次到滄州、獻縣、河間等地,拜謁那裏的武林名宿,歷經艱辛,只能練得四肢靈活,身體強健,對於武術中的精奧之處,猶如管窺蠡測,難明其理。直到20世紀70年代,纔有幸拜在榮國華先生門下,這時才如夢初醒,事後曾挾技遊歷京津及江浙等地,並與多名武林人士交友。

榮國華將《武經》傳於趙尚發,趙成爲《武經》第十代傳人。

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體委在遼寧搞技擊對抗的試點,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舉辦這樣的盛會,各地的武林名宿及僑居海外的同仁,齊聚遼寧營口。趙尚發得信已晚,當趕到賽場時,距開賽不足一小時,抽籤已經開始,他抽到第一場和第四場,每場三局。參賽者身穿中華傳統的勁裝,個個英氣勃勃,趙尚發卻有所不同,他來得匆忙,身着中山裝無法下場,體育場採取應急的補救辦法,將籃球運動員上繳的紅色腈綸舊服裝拿出來借用,運動服是一米九五號,舊白鞋是四十六碼,穿在一米七零身高的身上極不得體,場內萬人鬨笑不止,齊聲吶喊“卓別林”。但這個“卓別林”卻技壓全場,多年後,各地的武林人士對此還津津樂道。經過那場切磋,參賽者共生敬羨之情。

趙尚發今已年過古稀,此前在營口市文化系統工作。

“知道老趙習武,但以爲和公園裏的老年人一樣,只是健身。”和趙尚發同事多年的叢先生說。

趙尚發有弟子多人,但師父有過嚴格的規定,不能透露門派。更爲嚴格的是,本門弟子應以仁義爲本,忠孝爲先,不做苟且之事。趙尚發養成聞雞起舞的習慣,每天都在公園尋一空地,靜心參悟《武經》的招數。

幾十年前,趙尚髮帶着那本神祕的《武經》到北京師範大學檢測,《武經》距今已有100餘年。“武者,止弋也,《武經》的歷代傳人,選擇傳承者,皆觀其德。”

讓趙尚發遺憾的是,師門留下的《武經》,由於年代久遠,紙張朽腐,難經歲月,於是他在40歲時,開始重新整理這本絕世祕籍。歷時30年,終於完成。

趙尚發的兒子名叫趙九洲,他把自己的一身功夫和《武經》傳承給趙九洲,意想不到的是,趙九洲自幼羸弱,不像個練武的料。

趙九洲年少時,已練就一身功夫,儘管他外表像個玉面書生,卻英氣暗藏。

15歲那年,趙九洲在街頭遇到一個20多歲的青年,此人骨骼健壯,是個跆拳道的練家子。他見趙九洲文弱可欺,就言語挑釁,進而動起拳腳。青年還未近身,便被趙九洲摔倒在地。

趙九洲介紹,《武經》裏的拳術,他現在僅學一半,其中悟透的不過三分之一。“《武經》裏面的招數都特別兇狠,可以說招招致命。”趙九洲說,他極少和外人動手,即使避之不及,也從不用《武經》裏的招數,而是儘量使用防守,讓對方知難而退。

趙九洲初中畢業那年,趙尚發做了一個重要決定,他讓兒子棄學回家。

作畫、習文、練武,輟學在家的趙九洲過起了隱居的日子。

其實,父子二人都知道,他們即將要完成一個夙願。

“師父留下的文獻資料和上輩人口傳的坊間故事,讓我們對袁崇煥及其後人崇敬之情油然,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讓世人瞭解這段歷史,這是《武經》傳人的職責和義務。”趙尚發說。

2009年正月二十下午3時,父子二人開始了這項神聖工作。這本原名《傲骨丹心》的著作,在4年70天后封筆,總計40餘萬字。2014年4月,吉林省時代文藝出版社正式發行,更名《袁崇煥家族傳奇》。

“《袁崇煥家族傳奇》以明末邊帥袁崇煥、七世孫袁壽臣、袁壽山和第八代弟子榮振武的生平事蹟爲主線,用衆多歷史人物的功過,烘托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悲壯經歷。”趙尚發說。《袁崇煥家族傳奇》涉及明末邊關的爭奪戰、咸豐年間的太平天國、光緒時期的甲午之戰、戊戌變法、義和團等諸多歷史事件,最終以日軍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綠林英雄抗擊倭寇結局。全書多次事件發生在營口、蓋州、大石橋。

“大刀王五是個武術高手,此前他練的卻是雙鉤。袁崇煥第八代弟子榮振武在京城會友鏢局與之謀面。王五自恃一身本領,低看面目平和略帶幾分書生氣的榮振武,多次言語發難。無奈之下榮振武才與之比武。王五揮動護手雙鉤,榮振武則順手拿起挑窗簾的竹竿應付。只一招,王五就落敗。並從此棄鉤,始練刀法。”趙尚發介紹,《袁崇煥家族傳奇》儘管是章回體的文藝小說,但諸如此類的江湖內幕都尊重史實。

甘於平靜,隱於巷陌。

如今,趙尚發和兒子在市區西部經營九洲書畫苑。

趙九洲的畫功師承其父,現在已經青出於藍。先輩的江湖傳奇,對這個九零後來說,是那麼的遙遠,但他的江湖卻近在眼前。

年過古稀的趙尚發嗜肉,尤喜大塊的紅燒肉,白酒8兩,絲毫不顯醉態。

趙尚發說,年輕時他就好武,和對手交手,往往狠招制敵。但習練《武經》後,那種爭強好勝之心漸歸於平靜。唯一不變的是,趙尚發的貼身衣褲永遠是白色的,沒有半點遺痕,有人誤以爲是潔癖,殊不知那是身體健康的反饋。

每天,當這個城市的人們還在酣睡,公園裏有一個老者,正在以自己的武姿,向袁崇煥及其後人致敬。

本文選自《營口春秋》2015年第4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