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知道,要吊起你們的胃口。

一張圖就夠了: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擦擦鼻血和口水。

往下看。

這張劇照來自抖森新作。

摩天大樓

High-Rise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故事發生在70年代,一幢與世隔絕的大樓裏。

大樓共40層,2000多名住戶。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最大的特點——

你需要的,樓裏都有。

超市;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學校;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健身房、游泳池、按摩房。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一應俱全。

唯一的缺點——

間接性斷電。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矛盾由此浮現。

高層住戶投訴:

低層人用電過度,系統超負荷了。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底層住戶抱怨:

我們跟高層付同樣的電費,應有同等的用電權利。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一旦發生停電,高層的用電會優先保證。

這就是大樓“公開的祕密”。

不同樓層,價格各異。

低層的公寓相對便宜,住戶更窮;

居住環境潮溼陰暗。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越往高層,裝修越奢華,住戶越有錢。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也就是說,這棟大廈,從低往高,分別被劃分爲窮人區、中層區、富人區。

大樓的設計者Royal(傑瑞米·艾恩斯 飾)住在頂樓。

他一直致力於“將人類社會管理得更好”。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Royal一人獨享豪華私家花園,還養了匹馬,和羊。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萊恩醫生(“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 飾),是大樓的新住戶。

住25樓,中產階級。

他樓上住的是位單親媽媽,夏洛特( 西耶娜·米勒 飾)。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似乎對抖森“有點意思”。

而抖森認識了窮人區的有夫之婦,海倫(伊麗莎白·莫斯 飾)。

兩人如無意外會擦出火花。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在樓裏,上層人看不慣底層住戶。

窮人又想往富人區走。

如果我們能住在乾燥點的樓層,情況會好很多。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差異歧視早已生根。

一次斷電,使得大樓與外界的聯繫被切斷。

水、食物、能源,成了稀缺資源。

每個人都隨着傾頹的大廈,失去理智與控制。

戰爭,終於爆發……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看到這,相信不少毒友已經反應過來——

這不就是垂直版《雪國列車》。

可能更暴力。

跳樓。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橫屍遍野。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連大樓的設計者,也加入混戰。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演員伊麗莎白·莫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有時候覺得自己在拍戰爭片:

路過的演員不是滿身是血,就是鼻青臉腫的。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中產階級的抖森會站在哪一邊?

據說,抖森在混戰到來之際,穿了件乾淨的T恤出門。

想了一下,又回房換了件髒衣服。

《摩天大樓》改編自J·G·巴拉德1975年的同名小說。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J·G·巴拉德的作品有個共性。

喜歡將受過良好教育,適應高科技生活的現代人, 置於陌生的原始環境。

利用他們的生理需求、精神狀態的變化,製造衝突。

說白了,慢慢掰彎人性。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1974年的《混凝土島》,就是黑暗版魯濱遜求生記。

主人公是位建築師,在倫敦郊外的高速公路發生車禍。

他被困在高速公路間的廢棄地中。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雖然置身鬧市,但因爲處在盲點,沒人看見他。

他就這樣開始了“荒野求生”。

諷刺吧,所謂“荒野”,就存在在文明眼皮底下。

1973年的《撞車》。

講述一羣車禍倖存者,在猛烈撞擊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

他們故意開車對撞,想要找回曾經的刺激。

小說後來被大衛·柯南伯格改編成了電影《慾望號快車》。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在科林斯詞典,有個詞條,叫ballardian(巴拉德式的)。

專門描述巴拉德在小說中創造的詭異氛圍:

反烏托邦式現代社會,突兀晦暗的人造景觀,科技、社會、環境變化所造成的心理扭曲。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而《衛報》曾說,《高樓大廈》“將反烏托邦科幻小說帶上新臺階”。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好“馬”配好“鞍”。

《摩天大樓》的英國導演本·維特利,雖然作品不多,卻質量穩定。

他自編自導的作品《殺戮名單》,被《滾石》評爲“最嚇人的20部恐怖片之一”。

之後的《觀光客》,也拿下美國評論協會獎的“十佳獨立電影”。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維特利的片基本上可以用三個字形容——

毀三觀。

家庭不再是“溫暖”的代名詞。

而是面對巨大的現實壓力,無法翻身,最後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毀滅。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殺人也不需要理由,想殺就殺。

甚至還成了“環保”。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荒誕,絕望。

之所以選擇改編《摩天大樓》,導演解釋——

與其說它是本小說,還不如說是來自未來的新聞報道。

這棟樓不只是簡簡單單的建築,它還可以代表人類,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預告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小細節——

超市裏,一切井然有序,強迫症者最愛。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但在其中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裏——

桃子全部腐爛。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文明社會看似秩序井然,但內核早已崩壞。

高樓大廈的陽臺設計得也很詭異。

每高一層,陽臺就比下一樓更突出——

遮擋了部分陽光

壓迫意味不言而喻。

預告最後,配合窗外更多相似的高樓,拔地而起的畫面,一句:

now, everything is back to normal.

(現在,一切都回歸正常了。)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似乎又在暗示,結局會跟《雪國列車》一樣——

下層人過關斬將,“登頂”後才發現:

原來,這是一個死循環?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高樓大廈》上週在英國上映。

評價一般。

IMDb評分6.7。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爛番茄新鮮度73%。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外媒有贊有彈。

《電報》:

摩天大樓,更像是萬丈深淵。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衛報》:

導演將原著中社會崩潰的警醒,改編成了一個無政府狀態下的喜劇。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好萊塢報道者》:

一次野心勃勃的失敗,總比平平庸庸的成功好。

好歹也做了些不同風格的嘗試。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所以,期待吧。

不要只因爲抖森全裸。

我期待「摩天大樓」纔不是因爲抖森的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