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

近日,西安機場海關例行檢查時發現一名回國女留學生手腕腳腕帶了8塊名錶。經查,女子攜帶行李箱中共有21塊名錶、20個名包以及100多件飾品和保健品,總價超35萬。該女子涉嫌偷逃國家稅款十餘萬元,已經構成了刑事立案標準,目前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有網友表示,29塊名錶,20個名包,總價值才35萬,這“奢侈品”也不是很奢侈。35萬元的物品,進口稅竟然要交10餘萬,所以關稅的稅率是30%?

留學生入境帶35萬物品 逃偷稅10餘萬 2018中國奢侈品關稅稅率

中國奢侈品進口的關稅怎麼計算?

進口關稅=CIF(Cost、Insurance、Freight,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價格×進口關稅稅率;

增值稅=(CIF價格+關稅)×17%;

消費稅=[(CIF價格+關稅)÷(1-消費稅率)]×消費稅率

上述進口稅並非簡單累加的關係。例如:某奢侈品的CIF價格爲400美元(1美元=6.4元人民幣),進口關稅稅率15%,增值稅稅率17%,消費稅稅率30%,那麼計算一下結果:

CIF價格:400$×6.4RMB= 2560RMB

進口關稅:2560RMB×15%= 384RMB

增值稅:(2560RMB+384RMB)× 17%=500RMB(取整數)

消費稅:[(2560RMB+384RMB)÷(1-30%)]× 30%=1261RMB(取整數)

綜上所述:商品到達中國口岸之後價格是RMB2560,完稅後的價格是RMB4705.也就是說繳稅的是商品原本價格增加的80%。

不僅僅只有關稅,奢侈品進口的流程也比較複雜,需要提供很多證件才能夠進口,如果是牌子都是需要授權書等文件的,如果是個人從國外想帶幾個包包或者香水什麼的,就比較麻煩。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有一些國內的途徑進口奢侈品。深圳報關就選潤聖達國際,一站式通關服務管家。

2018年7月進口關稅已下調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佈的新一輪進口關稅下調計劃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範圍涵蓋日用消費品、服飾、汽車等。其中,涉及的日用消費品平均降幅爲55.9%。該類別下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等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將由15.9%降至7.1%,護膚、美髮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將由8.4%降至2.9%。

繼去年12月的一輪關稅下調後,這是近半年來國務院宣佈的第二次關稅下調。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表示,此次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就是着眼於降低進口產品的成本,讓更多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消費者不用再去海外“背貨”、不用“海淘”,在國內就可以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這些商品。

有業界人士認爲,隨着中國消費者境外消費規模擴大,關稅下調是勢在必行,既符合國內消費升級方向,又有利於吸引消費迴流。

雖然此次未有詳細文件顯示具體每類產品的降稅幅度,但在國務院去年底公佈的下調關稅文件中,提及的服裝品類在原有的進口稅率基礎上均降低至少50%,降幅最大的品類只有原來稅率的三分之一,香水及花露水、脣用及眼用化妝品等進口稅率由10%降至5%,可見在此基礎上再次下調關稅,對於奢侈品牌在國內的零售業務而言將是一大利好消息。

新政策的推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更多消費者回流到國內消費。有分析指出,中國其實並不介意本國的國民喜歡外國貨,只要他們能夠更多在本國境內,而不是境外購買這些外國商品就好。

留學生入境帶35萬物品 逃偷稅10餘萬 2018中國奢侈品關稅稅率

全球超高淨值人羣地理分佈,中國排名第二

儘管中國消費者已經成爲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主力,但是由於有70%的消費實際上發生在境外,通過出國旅遊或代購實現,給中國國內的奢侈品牌市場及零售團隊帶來一定壓力。

事實上,奢侈品消費已經有迴流的趨勢。不少奢侈品牌已經通過在中國市場設置“特供”產品和特別優惠將消費者留在國內。有消費者表示,由於代購霸佔國外奢侈品專櫃,很多款式長期處於斷貨狀態。相反,很多奢侈品牌的款式在國內專櫃則更豐富。鑑於此,高端消費者現在更願意在國內進行奢侈品消費,以減少時間成本。

據英國《金融時報》早前報道,過去一年,歐洲奢侈品在中國的溢價已縮水了25%,已經成爲推動國內奢侈品消費的一個重要趨勢。根據諮詢機構德勤對近2000種奢侈品價格的調查,這種價差在過去一年有所下降。目前奢侈品在中國的平均售價比法國的同款商品高32%,而前年則高出41%。

價差的縮小正也在推動全球奢侈品市場格局轉變,雖然過去5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基本持平,但在2017年錄得了令人喫驚的反彈增長。據貝恩公司今年1月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奢侈品銷售額達到人民幣1420億元約合220.7億美元,較2016年大漲約20%,創下自2011年以來最大增幅,也超過了出境旅遊購物增長。

據LVMH、開雲等主要奢侈品集團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中國內地已成爲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其中Gucci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銷售額增幅達49.4%,LVMH在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收入則錄得118.77億歐元,佔比達28%。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統計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進口商品成爲市場供給重要補充。消費者最受關注的消費品全部在降稅範圍中,服裝鞋帽則成爲最受關注消費品的第二名,僅次於食品,消費者對未來增加購買該品類進口商品意願較強。

HIS Global Insight的一位經濟學家則於早前表示,中國此舉旨在將境外購物重新轉移到境內,培養內地奢侈品消費市場,從而驅動整體消費經濟的提升。

首先,降低關稅對於跨境電商會有很大影響,跨境電商在稅收方面繳納的是行郵稅,即海關對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個人郵遞物品徵收的進口稅,具有價格優勢。而財政部降低關稅,讓更多消費品通過進口渠道進入中國,跨境電商在中國的發展空間就會進一步被壓縮。

對於一直活動於灰色地帶的代購行業而言,由於關稅下調引起的降價,或令價差不斷縮小,代購們的利潤空間或被進一步擠壓。而近年來,包括Chanel等奢侈品牌也在全球實行價格平衡策略,以實現均衡發展,令消費者對代購的需求在不斷減弱。

對此,Exane BNP Paribas巴黎銀行分析師Luca Scola早前在一份報告中解釋稱,今年第一季度恰逢中國奢侈品消費者信心的最高峯,這爲奢侈品行業創造了一個積極的市場環境。

滙豐銀行消費與零售研究部門負責人Erwan Rambourg則表示,在國內生產總值穩定的前提下,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更多的是與觀念掛鉤,而不是GDP增長率或關稅變動,換言之就是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價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

但是將中國消費者拉回國內還面臨重重挑戰,因爲下調關稅並不意味着奢侈品牌產品就會立即降價,因爲奢侈品的售價中除了關稅,還涵蓋了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其中增值稅和消費稅依然會導致奢侈品在國內外不小的價差。降低關稅只是促進價格下降的因素之一,最終價格是由品牌決定。

另有分析稱,儘管海內外產品價差會縮小,但按照Chanel、Gucci和愛馬仕等品牌定期漲價的慣例預計,奢侈品在國內的售價或將繼續上升。Alix Partners分析師則指出,中國消費者未來將向高端奢侈品和平價折扣品兩個極端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美妝領域。目前的年輕消費者願意花費數千元購買高端護膚美妝產品,可見影響中國消費者購買決定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消費觀。

一個更加平衡的對外貿易環境將進一步調整目前服飾行業的市場格局,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大量回流似乎還需要一些時間。不過密切關注市場的貝恩最新發布報告稱,今年中國的奢侈品銷售預計將增長20%以上,並預測這個反彈將帶動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高達8%。

延伸閱讀: 《電商法》實施在即:海外代購需登記納稅 個人代購面臨轉型11月新規有哪些? 1585個稅目商品關稅降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