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女教師跳樓: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文 | 霧滿攔江

(01)

女教師姓何,26歲,任職於當地一所國際學校。

一年半前,與陳先生相戀。

家人反對。

她說:會爲了這個男人甘願付出,默默陪伴,選擇去包容去原諒去理解。

……愛情不是相互成全嗎?她怎麼弄到了甘願付出,包容原諒理解?

看不懂。

8月27日,這位女教師被一名男子,在電梯裏毆打。

牙齒當場被打落。

隨後,她從14層樓墜落,死亡。

死前暴打她的,正是她甘願付出選擇包容原諒理解的丈夫。

(02)

墜樓女教師,牙齒並不是第一次被打落。

26歲女教師跳樓: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女教師何某)

媒體稱她婚後就經常遭到丈夫家暴。3月3日,丈夫第一次把她的牙齒打掉。她用口罩遮住上班,謊稱自己騎摩托車摔的。

爲了面子,不願意讓父母爲她生氣,只能一個人悄悄去承受,獨自去忍受,慢慢去消化,打落大牙往肚裏咽。

總之她自己鑲了烤瓷牙,遮掩丈夫的暴行。

出事那天,丈夫讓她去KTV,陪他的朋友喝酒。回來時大打出手,再次打掉了她鑲上的烤瓷牙。

此後墜樓。

(03)

媒體報道,巴中26歲女教師墜亡一案,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分局,11月1日發出不予立案通知書。

26歲女教師跳樓: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通知書稱:該局經審查認爲沒有犯罪事實發生,決定不予立案。

(04)

在公安局不立案的貼子正面,基本上是一面倒:

認可。

也有女性不理解:牙齒都打掉兩回了,這還叫沒有犯罪事實?

有網友回覆稱:不立案,並不意味着絕對沒有犯罪事實。而是在女教師跳樓事件上,與丈夫的毆打不存在着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什麼叫法律上的因果?就是查證女教師跳樓,是不是丈夫推下去的,如果不是,那就是沒有犯罪事實。當然警方會追究這個男人毆打妻子的違法行爲,但這跟女教師墜樓事件,構不成比例。

也有網友說:家暴行爲令人不齒。但這起事件中的受害人,她難道不是個經濟獨立的自由女性嗎?她沒有任何理由成爲家暴的犧牲品,但她還是沒有逃出去。

真是這樣。

(05)

很多人其實並不理解暴力。

暴力是對人的本質否定,會喚起你心中的巨大恐懼,進而實現人格重塑。

施暴者無論男女,都是認知極原始的物種。他們會挑選意志力最薄弱的人下手,無師自通的走過一個流程,徹底把對方的認知扭曲:

第一步,暴力溝通。

暴力溝通就是不好好說話,用粗暴的、短促式的、吼叫式、指責貶斥式的語句,在一些極瑣碎的小事上進行爭吵。

巴中墜樓女教師,開始就上了套。所以才說出甘願付出、包容理解原諒等這類完全與婚戀無關的話。

第二步,強制扭曲。

吵不過他,還甘願付出,選擇包容理解原諒,就會在毫無意義的瑣事上讓步,沒錯也主動認錯,目的是消彌爭端。

但你認錯就上套了,他會不依不饒,要求你“深刻反省”……你反省到最後,就是接受對方扭曲的觀念,正常瑣事,甚至不同的生活習慣,都成了你的錯。

第三步:暴力懲罰。

既然你有錯,那就要嚴厲的懲罰了。這個沒商量。

終於從語言暴力走入實體暴力。到了這步還不醒悟,就沒機會了。

26歲女教師跳樓: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第四步:變態糖豆。

第一次家暴發生時,痛哭流啼的,往往不是被家暴的人,而是施暴者。

施暴者傷心欲碎:我是那麼的愛你,連碰你根手指頭都捨不得,可是你……可是你怎麼可以這樣逼我?

完,被他這麼一忽悠,全都成了你的錯。

然後你會悔恨不迭,痛恨自己竟然讓他傷心成這樣。這時候不管他怎樣傷害你,你都甘之若飴,感覺自己活該。

曾有律師問一個無法從家暴中逃離的姑娘:他那麼狠的打你,你爲什麼不逃開?姑娘甜甜的回答:他是經常打我,但他也有時候對我好啊。

這就是認知扭曲,家暴讓受害人認可自己的低價值,認爲除了這個毆打傷害的人,世上沒人再愛自己。

第五步:終極刪除。

遭受家暴的人自殺,都屬性謀殺——但法律永遠也抓不到證據——因爲施暴者會不斷的提高對方的痛苦承受閥值。從踹一腳,發展到重力狠踹,從打一個耳光,發展到連續不斷的毆擊。所有這一切發生在私隱地帶,遭受家暴的人長期被洗腦,堅信“家醜不外揚”,“打落大牙肚裏吞”……但終有一天,你所承受的痛苦超過人類承受極限,這時候,如巴中26歲女教師墜樓的慘劇,就發生了。

(06)

網上有位律師講,一對父母,帶着已成年的女兒來律所,要求女兒離婚。父母讓女兒掀開衣袖,給律師看被丈夫毆打出的淤傷。女兒斷然拒絕。

老父親講,女兒自結婚以來,就被丈夫家暴,但女兒咬牙隱忍,一聲不吭。最近一次丈夫要動手殺她,她這纔在恐懼下報了警。但警察來了,她死閉着嘴巴,一句話也不說。最後警察把她帶到警局,她也只是要求父母來。見到父母,她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別難爲他,他都是爲了我好。

父母氣炸:把你打成這樣,還說爲了你好,你的腦子呢?

所以強制帶女兒來離婚。

但律師見多了,知道這個姑娘已喪失逃生能力,所以問了一句:你的意思呢,離還是不理?

女孩兒流淚,大叫一聲:你們別逼他了,他都快崩潰了。

值此律師一聲嘆息。

營救失敗,誰也無可奈何。

(07)

有些人責怪受害者的軟弱,但本質的原因是,我們的人格與認知,原本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這種可塑是一種強力的適應性,如果人性不可塑,人類早就在環境變化中被淘汰了,根本沒機會統治世界。正因爲我們的適應能力強,所以才能夠不斷的改變並適應環境。

但人性中的惡,也鑽了這個空子,把原本溫暖的家庭,變成了可怕的修羅場。

家暴者不過是低等生物,他們鸚鵡學舌,滿口現代名詞,把原始蠻荒法則搬入家庭。受害者落入陷阱無法逃離,不是受害者的錯,而是我們低估了人性的惡。

26歲女教師跳樓: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現代文明社會,自然的威脅越來越少,最大危險往往是來自於人性本身。這纔是我們應該警覺的。

(08)

有個被科學人士闢謠的比喻,溫水煮青蛙。

如果我們將一隻青蛙丟入沸水,青蛙就會因爲滾燙的痛苦,呱的一聲激跳出去。但如果,將青蛙置於舒適的溫水中,再慢慢加溫,青蛙意識不到危險,而且感覺到溫水很舒適,就會放鬆警惕。等到水溫越來越高,感覺到危險要逃離時,卻已經失去彈跳出鍋的力氣。

這就是被家暴的人,無法逃離的症因!

有人做過這個實驗,說不成功,因而這個比喻不科學。

——可人性這東西,什麼時候講過科學?

科學的人性,是夫妻恩愛,相濡以沫。可你看到的是丈夫把妻子的牙齒打落,逼得妻子逃無可逃而跳樓,這哪裏有點科學的影子?

人性不講科學,只有善惡。

當我們遭遇家暴時,應該考慮的不是科學精神,而是對待善惡的態度。

(09)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因爲家暴者偏愛暴力溝通,要避免家暴,必須能夠分辨暴力溝通與非暴力溝通。

暴力溝通:吼叫,怒罵,指責,貶斥,人身攻擊,嚎淘,舉凡不好好說話,非要強制對方認錯者,必是暴力溝通者。暴力溝通是家暴的溫牀,現代家庭務須避免。

學會非暴力溝通:

第一步:目前的狀態是什麼。

用平靜、溫和的語句敘述,最忌情緒化,最忌指責與攻擊。

第二步: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同樣用溫靜的語句,敘述雙方都知道的後果。

第三步:符合我們期望的做法是什麼。

緩慢的說出你的期望,和對方正確的做法。

當你學會非暴力溝通,就很容易識別那些暴力人。與其等到你落入家暴陷阱,無數人救不出你來,還不如先服劑正常認知的疫苗,才能保護我們,避過人性之惡的陷阱。

(10)

好好說話,比說好聽的話更重要。

一個人連好好說話都不肯,一定是他心裏有些東西不對。

墜入家暴陷阱的人,一定是不能夠識別暴力溝通與非暴力溝通,所以纔會中了暗算。我們呼籲法律更偏向受害者一些,而不是更多的保護施害者,但與其等着別人來救我們,還不如自己強大起來。

真正的強大,一定是認知的強大。失去認知,所謂獨立的經濟能力,甚至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這些都幫不了我們。如這位26歲的女教師,她受過的教育,絲毫也未能幫上她,她所奉持的觀念,也是難以理解,爲一個暴力男而甘願付出,還要包容,可人性的惡,豈是你一個弱女子能夠包容得了的?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惡,我們的心,應該向善而行,沒有義務用自己的血肉,飼養惡的魔靈。邪惡正是吮食着我們扭曲的認知,而獲得存活能力的。所以善行只有一種,那就是明識善惡,不給惡的掠食者絲毫機會。只有當我們的認知明犀起來,才能保護自己,也能夠讓惡失去肆虐的機會,而漸然淡出於我們的生活與視線。強大啊強大,在比拼體能的蠻荒時代,我們不夠強大,真的沒有辦法。現在文明時代,我們比拼的是智能,是認知,這時候如果再讓自己懦弱無依,再讓自己遠離明晰的認知,這就是我們自己的錯,怪不得別人了。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