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路可谓传奇,在古代历史上少有他这样以一世之功建立庞大帝国。然而,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也是朱元璋成为皇帝后抹不去的污点。然而他治下有一个臣子,曾多次献出重要计策,晚年时坚持隐退终获善终,此人是谁呢?

他就是朱元璋手下重要谋士,朱升。朱升出生于半耕半读之家,在他出世那一刻,天上的太阳正好刚刚升起,因此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升”。在不到二十岁时,朱升中了秀才,他享受于做一个田野隐士,于是在家乡一边给孩童讲学,一边种植粮食。

朱升平日里手不释卷,博学多才的他著写了许多书籍。虽然后来他曾高中进士,却感觉元朝政治腐败,于是毅然辞官回乡继续讲学,周围人都觉得朱升如同东汉末年的诸葛亮。适逢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在众多起义军中,朱元璋开始时势力并不大,他在攻打婺源时,听闻了当地有一个堪比卧龙的隐士,于是效仿刘备亲自登门拜访。

朱升有感于朱元璋的诚意,觉得乱世中帮助一人统一天下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于是决定跟随朱元璋。刚一进入朱元璋阵营,朱升立即提出了三大计策,即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三项计策几乎贯彻了朱元璋政权逐渐壮大的整个过程,称为立国之本都毫不为过。

而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以及张士诚交战过程中,朱升作为重要谋臣提出了致胜建议,帮助朱元璋取得了众多关键战役的胜利。朱元璋有感于朱升的功绩,特意免他入宫行礼,并且让他参与修订国史等重要事宜。而在朱升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第二年,朱升立即上表朝廷,声称自己年老,希望朱元璋同意他告老怀乡。朱元璋对他的请辞万分不舍,想要挽留,而朱升却坚决隐退,最终朱元璋只能同意了。

朱升离开朝堂,并未返回家乡,而是与夫人一同游山玩水,最后在沿海地区造了个房屋,安然隐居,在七十二岁时寿终正寝。朱升在明朝建国后急流勇退,没有列在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名单之中,可以说是有大智慧,不愧是通读典籍的聪明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到评论区留言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