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對於通訊錄、收發短信等權限,不少看似不重要的權限卻有很大的隱患,比如不少APP都會要求獲取日曆權限,比如你在某電商平臺預約了某款產品,到搶購開始前就會收到推送提醒,這本是爲用戶提供方便的功能。日前,上海市消保委發佈了一項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國內多款手機APP涉嫌非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權限,涉及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諸多方面,至少有25款存在問題,其中9款仍未整改。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發佈了一項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國內多款手機APP涉嫌非法獲取用戶個人信息權限,涉及網購平臺、旅遊出行、生活服務等諸多方面,至少有25款存在問題,其中9款仍未整改。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轉發了該報告,讓APP權限問題再次登上熱搜。從報告中可以看到,這些涉嫌非法獲取用戶隱私權限的APP涉及面很廣,像是我們熟知的神州租車、餓了麼、百度糯米等都上了榜。

雖然部分APP開發商表示這些權限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上線”,或者“開發時的失誤造成的,但並未去用”,並且立刻推送更新去除了相關權限獲取,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不是特別注意這些APP的權限獲取,被竊取了用戶資料根本就無法得知。

相對於通訊錄、收發短信等權限,不少看似不重要的權限卻有很大的隱患,比如不少APP都會要求獲取日曆權限,比如你在某電商平臺預約了某款產品,到搶購開始前就會收到推送提醒,這本是爲用戶提供方便的功能。但如果被非法APP獲取,你的購買習慣就會被截取,接下來迎接你的將會是更多的相關廣告、垃圾信息。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據上海市消保委調查顯示,有52.5%的消費者有使用手機日曆記錄行程、待辦事項的習慣,一旦這些信息被不法APP獲取,後果將會非常恐怖。

但是即使是這些知名的主流應用,也會在其中藏匿一些不容易發現的權限,我們該怎麼辦呢?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在iOS平臺,權限控制一直是交給用戶自行管理的,新安裝了APP,或者首次使用到某個需要授權的功能,就會彈出提示詢問是否允許。如果不小心點錯,可以進入“設置→隱私”,在這裏可以看到定位服務、通訊錄、日曆、照片等所有權限的授權情況,點擊某一類別就可以管理相關權限了。

如果你懷疑某款APP,也可以在設置中往下拉,找到這款APP也可以查看它已經獲取的所有權限,如果覺得某個權限是在該APP中用不上的,大可以將其關閉。比如你從來都不會用到王者榮耀的AR拍照、附近的人組隊等功能,大可以將日曆、位置、相機等權限關閉,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了。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而Android平臺同樣提供了類似功能。大部分國內手機廠商提供的定製系統都有類似“安全中心”的獨立APP,在其中可以掃描病毒、清理垃圾等,權限管理自然也是不在話下的。在其中找到應用管理,就可以看到手機裏每款APP所獲取的權限了,在這裏仔細比對,然後將那些敏感權限都關掉吧。

如果你的手機裏沒有類似安全中心的APP,也可以下載第三方的手機管家工具,比如騰訊和360都提供了類似功能,可以全方位限制非法APP獲取不必要的手機權限。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像之前被曝光的美團、餓了麼等平臺竊聽用戶講話,然後針對性地推送相關外賣,這也是被獲取了麥克風權限所造成的。所以,下載了一個新的APP,最好對它的權限進行一次排查,將不必要的全都關掉,才能儘可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

這些APP還在偷偷竊取用戶隱私,其中7個我都在用!

其實,學會了權限控制不光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還能解決不少的“疑難雜症”,在初次運行某個APP的時候,一下子彈出一堆權限申請,難免點錯,比如不小心關掉了QQ閱讀的聯網權限,就只能看本地已經緩存的書籍,或者關掉微信的麥克風使用權限,就不能發語音。

一旦遇到APP中某個功能不能使用的情況,試試在權限設置中查看一下,也許就能解決問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