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有一部著名的小說,名叫《鹿鼎記》它記載了清康熙年間韋小寶的一路逆襲、命運離奇的故事。其中還夾雜着許多風流韻事。看過電視劇或者小說的都知道最後韋小寶帶着他的七個老婆向着遙遠的世外桃源遠去,歸隱山林。很多男同胞都羨慕韋小寶,覺得他豔福不淺,但其實像韋小寶這種有七個老婆的情況,在古代並不多見。這僅僅是達官貴人,出身顯貴家族的頂級標配。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古代的婚姻制度便是女性真實地位的真實寫照。中國古代實行的的並不是和現在我們社會一樣的一夫一妻制。古代“妾”的存在是很尋常的事情。歷朝歷代的權利至上者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下至平民有三妻四妾。深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框框條條限制的女性做爲男子的附屬品,對自己的命運也無力掙扎。即使深愛丈夫,也不得不接受丈夫納妾的事實。

有時即使男性並無意納妾,只想與所愛之人相守一生,但也有其他屬於夫妻兩人難以掌控的因素擾亂他們平靜的婚姻生活,原本和諧的二人世界不得以有第三個人甚至多個人存在。

我們所熟知的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就屬於這一類。焦母不喜歡劉蘭芝,所以挑唆兒子與之離婚另娶她人。劉蘭芝也被迫重新嫁給不相關不相愛的其他人。另外還有因爲女方不生育子嗣造成的婚姻悲劇。某位男子的妻子若是遲遲不爲家族添香火,不管是社會輿論壓力,還是自身的心理壓力,都是壓倒駱駝的稻草。

家中長輩的催促和妻子自己的愧疚都會讓男性張羅着納幾房新媳婦,以保證該家族後繼有人,香火延續下去,也是對列祖列宗的交代。所以諸多原因造成了古代三妻四妾制度的流行。

但是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有資格有三妻四妾的。這除了金錢作爲物質保障外,還需一定的政治基礎即和他自身的地位和身份有關。所以有錢人不一定能夠隨意納妾。

即使你上面的要求都符合,也會在妻妾數目上有明確的規定。而這種規定性的條例也是考慮到某個人在特定社會中的位置。因爲古代是個尊卑有別、秩序井然的社會,每個人都按照符合自己地位的規定行事包括所有物,不得逾矩。

今天我們所講的這位就是古代的一位難得的單身人士——牧犢子。他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一位琴家。或是貧困潦倒,或是社會地位不高,亦或者因爲相貌醜陋,時至五十歲都沒有妻子。有一天他在郊外散步,見一隻雄鳥側擁着一隻雌鳥,雙宿雙歸形影不離。連鳥兒都有自己的另一半可以相守,而他卻獨自一人走在深秋的路上,形單影隻,好不寂寞。

感慨萬千的他寫下了一首廣爲流傳的單身曲子。這首琴曲《雉朝飛》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他當時無助寂寞,倍感傷心的心境。我們可以想象在別人50歲已經是兒孫滿堂的時候,牧犢子仍一個人遊蕩在外,沒有人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別人傷心難過時有佳人在側,而他卻只有一把琴相伴。其中的酸楚無奈也只能用“時將暮兮可奈何”來概括了。

文圖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