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

01

“這本書讓我愛上了英國文學,爲我打開了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你知道嗎?更瘋狂的是,可能有一天讓你遇見那一個人,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句話,每一個想法都是爲了我,那感覺太美妙了。”焦嬌在信中有些激動地寫到。

這封信是她寫給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筆友羅大牛的。

焦嬌是一家賭場的女公關,15歲時隨着父親移民來到了澳門,從此在這裏定居了下來,但是一直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房子,沒有存款,當然也沒有愛情。

羅大牛則是生活在美國的華裔移民,14歲獨自來到洛杉磯闖蕩,在一番摸爬滾打之後,成爲了加州的金牌房地產經紀人,收入優渥。

不過,雖然在事業上一帆風順,身邊也不乏佳人相伴,但是似乎沒有人能走入他的內心。

因爲一本名爲《查令十字街84號》的小說,鬼使神差的,讓他們兩個相隔萬里、不同階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產生了交集,開始了通信。

一個愛情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雖然一開始有誤解和爭吵,但是隨着他們對彼此瞭解的深入,在經歷種種波折後,最後發現對方就是自己的靈魂伴侶,就是一直在等待的Mr./Mrs.Right(對的人)。

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

兩個陌生男女,因爲一本書,彼此通信,最後發展出了一段可遇不可求的愛情。這聽上去簡直美好的不真實,好像是一本小說中的情節或者一部電影中的橋段。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上面的故事就來自於2016年上映的、由知名演員湯唯和吳秀波主演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我們生活在21世紀,如果說這個時代有什麼明顯特徵的話,或許就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應用和普及,以及由此帶來的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方式的重大變化。

我們的手機裏都安裝了不少社交軟件,從微信、微博、陌陌、探探到Facebook、Twitter、Ins、Tinder等等。

可以說,線上社交是我們使用最頻繁的功能,也是互聯網領域創業最主流的方向之一。

利用社交軟件,我們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人際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擴展,幾乎每個人的手機裏都有幾千個認識或者不認識的好友,真正實現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因此,自然而然的,在網上聊天交友談戀愛,在年輕人當中成爲了一種越來越普通的現象。

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沒有網戀的人生簡直就是不完整的。

很多人也對線上戀情抱着一份美好的期待,希望像電影中焦嬌遇上羅大牛一樣遇見一個符合自己期待的人,一個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一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知己伴侶。

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

02

但是,問題來了。

網戀真的靠譜嗎?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把所有努力的方向全都押注在虛擬的網絡社交上,對我們的人際交往模式和情感模式究竟是好是壞呢?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還有一句經典臺詞:“有些事情,一開始你覺得很美妙,但到了最後,就不妙了。”某種程度上,這句話說出了網戀的真相。

當我們通過社交軟件認識了一個人,並且還對她產生了好感,就會控制不住的收集關於她的一切。

她發的每一條動態,曬的每一張照片,分享的每一首歌曲,甚至是發佈的推銷廣告都可能被我們當做做閱讀理解一樣揣摩其中的含義。

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

和對方聊天,我們可能發現自己忽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心中小鹿亂撞,變得小心翼翼,也變得充滿期待;變得容光煥發,也變得患得患失。

甚至有時候一想起她說過的那些情話,就不由自主地傻笑,就像《董小姐》中唱到的:“嘴上一句帶過,心裏卻一直重複。”

莎士比亞說:“戀愛讓人盲目”,在戀愛中,我們往往會把對方想象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是她本來的模樣。

這種心理,放在網戀上,尤其適用。

在虛擬的社交網絡中,人們通常呈現的,是他最好的、也最吸引人的一面。換句話也就是說,他呈現的是一個人設,一個美化掩飾過的形象。

這個形象和她的真正形象之間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別。也許她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完美,也許她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也許是有一個兩個孩子的中年婦女,也許是婚託或者酒託,甚至也許她根本就是一個男性,只不過借用女性的頭像來行騙而已。

在你看來這是夢想中的愛情,但是在對方看來,或許這只是無聊時的慰藉,是可有可無的溫暖,或許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

03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庫裏肖夫效應”,指的是觀衆將自身的經驗和期待投射到眼前的事物中,所以他看到的,不再僅僅是客觀的事物,更多的是他主觀的聯想。

也就是說,很多時候,人們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是他內心世界的投射,他只願意看見那些他願意看見的東西,而有意或無意忽視他不願意看見的東西。

某種意義上,通過虛擬的社交網絡產生的愛情,就是“庫裏肖夫效應”的表現。

更重要的還在於,即使這不是騙局,即使她也是一個挺好的人,而且同樣對這份感情抱有期待。

但是如果僅僅通過網上聊天這種方式來增加對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其實是很低效的、不完整的。

美國心理學家、情緒智力專家珍妮·西格爾在《感受愛》一書中指出,虛擬世界中的聯結有時候不僅不能增加人們對彼此的理解,甚至可能造成更嚴重的隔絕。屏幕無法讓我們進行非言語的、面對面的溝通,而虛擬的人際關係也並不能創造令人滿意的生活。

當你看着一塊屏幕時,不可能產生真實的眼神接觸,也沒有機會探索味覺、觸覺、嗅覺之類的感官,這些都是虛擬的場景中無法重現的。”珍妮·西格爾說。

真正的愛情,也許不僅僅只是單相思的好感,也不只是聊天對話框的幾行字,而是以兩個人的關係爲基礎,真實的、面對面的彼此碰撞和交流。

既能看見對方的優點,也能看到對方的缺點,兩個人相互融合和接納,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產生愛情。

只看見他身上的一部分,而看不見另一部分,這種認識是不完整的,也是缺乏根基的,就像用稻草搭建的房子,風雨一來就倒了。

即使你們很快地在一起,同樣也會很快地分開,來得快的東西往往去的也快。

網戀就是一場冒險嗎?

2013年上映的科幻電影《她》講述了一個奇妙的愛情故事:

在2025年的將來,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個孤獨的男人西奧多在和前妻凱瑟琳離婚之後,愛上一款先進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OS1。

只要帶上耳機,再點擊手機,就能聽見OS1甜美溫柔的聲音,和她聊天,暢談心事,然後沉浸在戀愛的幸福中不可自拔。

但是後來OS1離開了他,而在這個過程中西奧多也成長了許多,他最後認識到,只有和真實的人在一起,才能學會面對和處理真實的感情。

愛是需要面對面交流的。由社交軟件帶來的體驗,也許會讓人激動和興奮,但是它並不是牢固的親密關係,更不是一個結束,相反只是一個故事的開端。

就像珍妮·西格爾說道的:“讓我們感覺被愛的關係也許是從屏幕前開始的,但這些關係只有在線下才能持續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