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劉斌

今年一季度以來,隨着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不斷攀升,產業鏈公司的成長動能持續增強。4月18日,HUAWEI Pura 70系列先鋒發售,行業暖意再次升溫。

目前,手機的供應鏈公司基本涵蓋了代工、結構件、功能芯片、顯示、光學、通信和電池等多個領域。不少業內人士認爲,隨着近期多款手機新品發佈,產品的銷量增長帶動產業上下游的加碼投入和快速發展,有望加速消費電子各領域景氣度回升。

AI、5G引領手機市場復甦

4月18日,華爲推出“HUAWEI Pura 70系列先鋒計劃”,Pura 70 Ultra和Pura 70 Pro在當天開售,不少華爲門店排起長隊,華爲商城一開售即顯示“暫時缺貨”。

一季度以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逐步復甦。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月,我國智能手機產量1.72億部,同比增長31.3%,我國市場手機累計出貨量4603.5萬部,同比增長14.6%;國內手機上市新機型50款,同比增長22%。

據華爲終端介紹,此次Pura 70系列搭載全新HarmonyOS 4.2,全系支持AI隔空操控、智感支付,接入盤古大模型,帶來AI消除、AI雲增強等更多智慧應用。

目前,國內衆多主流手機廠商都在AI領域發力,vivo、華爲、榮耀、OPPO、魅族等廠商紛紛擁抱AI大模型、AI系統、AI功能等。2月20日,OPPO在AI戰略發佈會上,明確了AI手機的四大特徵,並開放AI開發工具號召開發者們一起做AI應用。

3月1日,專注於非洲市場的傳音控股發文稱,公司旗下創新科技品牌TECNO宣佈推出TECNO AIOS,用AI革新致力於全方位提升全球用戶AI移動體驗。“AI引領智能設備的未來。”TECNO工程部總監遊智在TECNO MWC 2024 發佈會上表示。

AI和5G-A等技術與智能手機融合,給智能手機市場增加了新的活力。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手機尤其是5G手機出貨量達到5643萬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3.7%。AI 手機方面,華泰證券表示看好AI驅動下一輪換機潮。國際數據公司IDC認爲,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1.7億部,佔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

有業內人士認爲,以智能手機爲代表的消費電子產業復甦加快,將爲相關產業鏈公司帶來新一輪增長機遇。

產業鏈公司業績亮眼

從目前已發佈的一季報數據來看,多家消費電子類上市公司一季度表現喜人。

飛榮達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27%左右,淨利潤增長183.59%至203.49%。公司表示,其消費類電子業務受主要客戶業務市場份額迴歸、出貨量持續提升以及國產化替代影響,訂單持續增加。

終端市場拉動成爲不少公司業績的催化劑。例如,京東方2024年第一季度預告淨利潤爲8億元至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3%至304%。公司表示,得益於良好的供給格局和下游需求的提前釋放,行業景氣度顯著回暖。

“在智能手機領域,公司已成功開闢出第二條增長曲線。”思特威預計,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加76%至94%。公司表示,在智能手機領域,公司應用於旗艦手機主攝、廣角、長焦鏡頭的高階5000萬像素產品出貨量上升,受此影響,公司智能手機領域營收顯著增長,同時與客戶的合作全面加深,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

隨着智能手機市場的復甦,還有不少產業鏈公司展露了對行業預期的信心。

方邦股份表示,電磁屏蔽膜將受益於5G-5.5G 通信、人工智能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摺疊手機、AI 手機也對電磁屏蔽膜提出了新的需求。該公司電磁屏蔽膜目前大量應用於華爲、小米、OPPO、vivo、三星等知名終端品牌產品。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電磁屏蔽膜銷售業務佔總營業收入51.54%。

機構追問產品線近況

記者注意到,近一個月來,有68家消費電子和半導體行業A股公司受到機構調研,其中有11家公司調研接待機構數量超過100個,瀾起科技、匯頂科技和協創數據位列前三。

隨着行業的逐漸復甦,消費電子和半導體行業公司的產品線進展受到機構高度關注。

瀾起科技表示,隨着行業需求逐步恢復,公司將持續加大津逮服務器平臺產品線的市場推廣和銷售力度,將津逮CPU導入到更多的終端用戶及應用領域,努力實現該產品線銷售收入較2023年大幅增長。據瞭解,瀾起科技津逮服務器平臺的作用是爲雲計算數據中心提供更爲安全、可靠的運算平臺。

“AI手機會是今年手機市場的一個增長驅動。”匯頂科技表示,智能手機方面,AI手機、摺疊屏手機等高端機的需求增加,手機市場可能會迎來一波新的換機潮。同時,非洲、拉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復甦信號明顯,品牌客戶有信心在海外市場斬獲更多,推動中低端手機更大規模地出貨。

機構投資者還密切關注消費電子公司的未來業務規劃。國內聲學行業龍頭歌爾股份表示,公司在2024年會繼續聚焦於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領域,積極拓展聲學、光學、精密結構件等精密零組件業務,同時積極關注AI人工智能技術對行業帶來的促進和影響,把握相關的業務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