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天冷了,朋友圈時興起煮白茶。

  就連賣茶具的姐姐每天都變得勤快,一天要發幾十組圖片。玻璃煮茶壺,玻璃蒸茶器,提樑玻璃壺,側把玻璃壺……各類煮茶器琳琅滿目,好生熱鬧。

  在近期的文章中,也陸續分享關於煮白茶的攻略。

  什麼樣的白茶適合煮着喝,具體煮茶流程是怎麼樣的,煮白茶有哪些注意事項,煮白茶有哪些誤區……諸如此類,將煮茶的方方面面說的比較清楚。

  譬如原料方面,也給出不少建議。

  對於新手而言,建議大家煮有一定年份的壽眉,散茶餅茶都可以。其中秋壽眉餅因爲梗粗葉大,不容易出現苦澀味而備受大家喜歡。且壓制成餅後,品質好的高山壽眉,還會陳化出棗香。

  甜蜜蜜的棗香,聞着讓人覺得很舒服。

  煮過後,茶湯甘醇細膩柔和,入口順滑綿柔。

  在茶器方面,建議大家使用玻璃煮茶壺,材質透明能清楚看到茶葉在水中的變化,有利於我們判斷是否要出湯。即便經驗有限,也能輕鬆煮出好白茶。

  方法和攻略都分享了,然而,仍然有部分茶友表示自己煮出來的白茶,不好喝。

  這是爲何?

  原來,茶友沒有掌握茶水比例,不是煮出來太淡,就是煮出來太濃,最終影響了整壺茶的口感。

  在此,與茶友們簡單分享幾組常用投茶量,方便茶友們煮出香醇可口的茶湯。

  《2》

  煮白茶,有兩類情況。

  1.煮幹茶

  2.泡後煮

  兩種不同狀態下,我們的茶水比例要做出調整。大體來說,煮幹茶的水多,泡後煮的水少。

  所謂煮幹茶,就是在簡單洗茶過後,直接投入沸騰的水中煮茶。

  幹茶,物質屬於飽和狀態,內在物質屬於百分百狀態,未經消耗,茶水比例要大一些。

  而泡後煮,也就是茶友們常說的煮葉底。

  老白茶在經過7-8次沖泡後,淺表層的物質已經釋放大部分,只剩下深層次的物質。這時候只靠簡單的沖泡、坐杯是難以充分利用內在物質,唯有通過煮茶,才能徹底激發白茶的內在物質。

  兩種不同情況,投茶量不同。

  且不同年份、不同品種、不同形態茶水比例也大相徑庭。

  爲方便茶友們學習,本文且以2015年的秋壽眉餅茶爲例,爲茶友們說明投茶量的選擇。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

  【幹茶篇】

  在正式煮茶餅前,先學會簡單撬餅。

  撬餅,超級簡單。選擇一把茶刀,在側邊找一個比較蓬鬆的點,平行刺茶刀,輕輕向上抬起茶餅,餅就被撬開了。

  撬餅時,最好撬成薄片狀,這樣有利於內在物質的均勻釋放。

  而後根據自己的需求量稱取相應重量。

  如果是1~2人飲茶,我們選用的煮茶壺不必太大,可以選用側把壺,這類茶壺容量約400毫升,中間有一個內膽,可以將白茶放在內膽上。且茶壺小一些,注水量也可以目測。比如加1/2的水量,就是200毫升左右,這個份量,正好適合1~2人喝。

  這種中間有內膽的煮茶壺,投茶量一般控制在1.5克左右即可,不必太多。

  要是投茶量過多,反而會讓茶湯變得苦澀,不好喝。

  若是喝茶人較多,超過三人,那建議大家使用容量大一些茶壺,如玻璃提樑壺,就比較適合人多時使用。

  這種玻璃壺,注滿水約600毫升,中間沒有內膽隔閡,茶和水360°無死角接觸,滋味釋放更加徹底。

  一般煮幹茶,400毫升的水量,搭配2.0-2.5克幹茶即可。

  我們所使用的原料,是高山白茶,內質本身就很豐富,稍微煮一煮就很有味道,要是投茶量太大,滋味太濃,倒不適合喝。

  如果您煮的是非高山白茶,那在本文提供的投茶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0.5-1.0克,以保證茶湯的滋味。

  煮幹茶,需要多長時間?

  本文所說的高山白茶投茶量,要與煮茶時間相對應。要是沒有按照相應的煮茶時間操作,煮出來的茶湯也容易有所偏差,甚至於出現要麼寡淡無味,要麼滋味過於濃烈的情況。

  像使用中間有內膽的茶壺煮茶,茶置於內膽上,與水的接觸還比較有限,煮茶時間要稍稍多上幾秒。

  這種情況煮幹茶,一般是在水沸騰壺投茶,當茶和水一起沸騰十秒後,可以關閉電源。

  質量好一些的電陶爐,在關閉電源後依舊能持續加熱3-5分鐘。我們不必等到水不再沸騰時倒出茶湯,通常在沸騰半分鐘後可以倒出茶湯。

  有一個小技巧分享,茶湯不要一次性全部倒乾淨,而是要留下部分的母湯,以保證茶湯風味得以延續。

  在品茶時,可以繼續煮茶。

  煮第二壺茶,續沸水。

  第二壺茶,待水和茶一起沸騰後,約十秒鐘關閉電源,用餘溫加熱一分鐘左右,又可以倒出茶湯。

  之後的每一壺茶,都在此基礎上遞增煮茶時間,以保證茶湯的清香甘醇得以延續。

  《4》

  【泡後煮】

  這裏說的泡後煮,一般是指使用白瓷蓋碗沖泡後再煮。

  最常使用的是用110毫升的白瓷蓋碗,搭配5克白茶。

  泡後煮的最大好處在於,我們可以體會兩種沖泡方法下的白茶風味。

  沖泡,可以充分體會到每一衝香氣、口感的變化,老白茶的藥香、陳香、棗香、糉葉香可以一絲不落地感受到。

  同樣,泡後煮的投茶量,可根據喝茶需求調整。

  最常使用的,是5克葉底搭配400毫升水量。

  有茶友問了:“這種投茶量,不會太多嗎?”

  當然不會。

  沖泡後再煮茶,白茶的內在物質已經被大量消耗,即便是5克的投茶量,內在物質,未必會比2克幹茶總量多。故而,不必過於擔心5克葉底煮出來的茶湯滋味太濃。

  泡過後的茶葉,要煮多長時間?

  沖泡後再煮茶,時間要比煮幹茶長一些,以保證茶葉能和水徹底接觸。

  煮葉底,依舊是在水沸騰後再投茶,茶和水一起沸騰半分鐘後,關閉電源。同樣用餘溫加熱一分鐘左右,就可以倒出茶湯。同樣,留下母湯,以保證茶湯味道純正。

  第二壺,續沸水。

  第二壺煮茶時間要更長一些。煮茶一分鐘,關閉電源,用餘溫加熱一分鐘,而後倒出茶湯。

  之後的每一壺,煮茶時間延長一分鐘,如此,可以保證湯水風味純正。

  品質好,年份正宗,保存到位的老白茶,在泡後煮,依舊可以煮4-5次。

  方法用對了,茶也變得耐煮。

  《5》

  煮茶,是門學問,有衆多的細節搭建而成。

  有的茶友,只覺得煮出來的茶湯味道濃,滋味重,卻沒有想過其中的具體原因。

  或許是煮茶時間太長,或許是投茶溫度不對,或許是茶水比例沒有控制好……不論是哪個因素造成的,最終都讓茶湯品質受到影響。

  但喝茶的樂趣就在於: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一次次攻克難關的同時,積累豐富的經驗。

  驀然回首,你會發現自己的喝茶技能變得無比強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