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事件也给我们一个认真思考网文IP版权隐患的契机,因为《少年的你》并不是孤例,网文IP改编影视作品被指抄袭早已成了固定戏码,甚至形成了一种怪象:为什么被改编的电影电视原著都涉嫌抄袭。某一类型的世界观设定等也会迅速被所有创作者吸收、借鉴,成为某种公共资源,某位大神开创的类型因此迅速发展壮大为一个新的网文分支,正如晋江站长在回应中所说的 “如果一个梗被创造出来后其它人都不能再用,那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穿越、重生、系统、无限、异能故事源源不断地产生。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伴随着《少年的你》口碑狂潮席卷朋友圈、微博、豆瓣、知乎等社交网络,伴随着它四天六亿的票房井喷,另一股“逆流”也在不断发酵壮大,那就是原著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涉及抄袭。

“纠察队”冲进每一条《少年的你》相关消息下面去“狙击”抄袭,呼吁抵制,也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和观众开始关注这种声音,粉丝群体则与之论辩交战。围绕“抄袭与否”的无休止争论甚至盖过了对电影本身的讨论,甚至导演曾国祥都不得不一再出面回应。

昨天,我们探讨了《少年的你》为过审多处删改所留下的遗憾,有不少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作为关于书的公号,更希望能说说原著融梗的问题”,更有人对我们的无视表示愤慨——“电影原著抄袭,你们居然不关注吗?”

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场“抄袭风波”的前因后果,并希望能跳出此次事件,探讨一下为何网文IP往往难逃抄袭的指控,为何网文的生产机制正在与现有版权体系产生激烈碰撞。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01

《少年的你》原著融梗是怎么回事?

《少年的你》改编自晋江文学城作者玖月晞所著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连载完结于2015年12月27日,2016年9月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早在晋江连载期间,就有东野圭吾的读者发现这部小说除了校园暴力之外,情节设置完美复刻《嫌疑人X的现身》,人物设定和关系与《白夜行》“像一个妈生的一样”。

作为晋江的签约作者,玖月晞的其他作品都被指借鉴痕迹严重,比如“亲爱的”系列就被借鉴丁墨、犯罪心理、基本演绎法、柯南、心理罪等作品,其中被认为是推理言情“女王”的丁墨的作品是被借鉴的“重灾区”,而她在2014年之前也是是晋江作者。

随着玖月晞在晋江人气的不断上升,也开始在晋江作者、读者群体中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议。晋江站方接到了如此多的抄袭投诉以至于公开在微博上回应,表示“梗就是梗,不是具体的文字描述,是可以被其他人学习、模仿、改进、翻新的人类财富。”

这篇回应原文早已被删除,却以截图的形式广为流传并被视为晋江官方包庇玖月晞的证据之一。更有一种说法是晋江甚至专门为她修改了判抄规则。

晋江的旧规更接近于习惯法,具体判定规则不透明,抄袭的“红线”取决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共识。修改之后,晋江改习惯法为成文法,把细纲相似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两个比例线明文写入鉴抄规定。规则的透明也意味着有现成的空子可钻,玖月晞的作品可以逃脱站方的制裁。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晋江原来的“模糊规定+编辑主观判定”要承担相当的法律风险,就像晋江站方在同一条微博中表示的那样:“键盘侠可以敲打着键盘随意说人抄袭让晋江重罚,但巨大的法律风险是要由晋江承担的。如果法院不判抄袭,晋江判了,就有可能被告诽谤。要求晋江的标准高于法院标准,是不负责任的慷他人之慨。”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晋江文学站长@ 晋江iceheart 微博截图

然而,由于判抄规则的修改恰在玖月晞被投诉的高峰时期,于是“站方包庇”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因为抄袭指控已被驳回,融梗的说法应运而生(“纠察队”则普遍认为这个词正是晋江专门为玖月晞而创造的词)。

虽然融梗已经成为“《少年的你》原著抄袭事件”中最热的词,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定义,虽然拜梗的概念深入人心所赐,看到这个词的人都能够心领神会。大致来说,融梗就是融合了其他作品的世界观、人物设定、情节主线、脑洞等梗。

由于融梗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故而相似到何种程度才能被称为“融梗“,就像习惯法那样全看判定者心中的那杆标尺怎么量。为此又出现了专门对比融梗作品与“被融”作品相似度的“调色盘”。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由此可见,融梗这个概念相当于法律体系之外的一种民间判决,是一种对于法律“不公”的一种心理补偿,迅速在网文圈流传开来。玖月晞也被冠上了“融梗天后”的称号,晋江论坛上甚至出现了“融梗不禁,晋江必亡”的帖子。

02

鸡同鸭讲的“原著党”与“电影党”

玖月晞的作品出版之后,对其融梗的声讨也一路延伸到豆瓣,《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的热评区被整齐划一的融梗指控所攻占,编辑也被指责“如此明目张胆的将《嫌疑人X》和《白夜行》的梗抄到书中,编辑没读过书吗?”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少年的你》官宣之后,抵制玖月晞的呼声再起,提醒剧组和演员“抄袭小说了解一下”、“好好看清楚啊”的微博被转发了200多次。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然而,仅限于网文圈的声音过于微弱并没有形成足够的舆论压力,电影项目持续推进,即便遭遇了撤档风波最终还是正常上映,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级作品,随之而来的, “抄袭风波”也酿成了一股谁都无法忽视的风暴。

不了解以上前情提要的电影“自来水”和演员粉丝们,则感觉“纠察队”的怒火莫名其妙,他们的立场很明确: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小说抄袭请勿上升到电影,更不要上升到演员。由于大多数没读过原著只看了电影,他们完全看不出有抄袭的影子。

“纠察队”则表示参与编剧的玖月晞(关于玖月晞是否是编剧之一又是各执一词的另一场争论)“完美”修改了融梗桥段。他们声称电影或许不存在问题,但作为原著的衍生品之一,导演和演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狠狠打了辛苦原创的作者们的脸。

面对舆论的不断发酵,导演曾国祥公开回应称只看过一遍原著小说,知道原著存在争议,但并未读过《白夜行》。

既买过《嫌疑人X的现身》的版权,同时是《少年的你》版权方的侯小强则在朋友圈回应:我咋就没有看出它们之间有抄袭和被抄袭的关系啊。你们之前说抄袭,后来又说融梗,现在又说抄袭,你们说了算啊。说话不用负责任吗?

他之所以言辞如此激烈,也是因为舆论在扩散的过程开始“失焦”,电影观众与原著读者正在陷入鸡同鸭讲、各执一端的状态。争论中电影抄袭和原著抄袭、抄袭和融梗开始混为一谈,尤其是在路人并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

同时,不同群体对于抄袭或者融梗的评判、容忍尺度也大不相同,比如“纠察队”坚持原创是底线,对玖月晞这种每部作品都涉嫌融梗的“惯犯”必须抵制。

一些创作者则认为“纠察队”是一群道德警察,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表达而不是思想,是具体的文字描述而不是梗,法院都没有判抄袭就不要到处扣帽子。

目前来看,“抄袭指控”并没有怎么影响到《少年的你》的票房表现。可以想见,即便电影下线,这场争论仍会无休无止地持续下去。

03

为什么网文IP被指抄袭

成了固定戏码?

这次事件也给我们一个认真思考网文IP版权隐患的契机,因为《少年的你》并不是孤例,网文IP改编影视作品被指抄袭早已成了固定戏码,甚至形成了一种怪象:为什么被改编的电影电视原著都涉嫌抄袭?

无论是《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甄嬛传》等都被人用“调色盘”公开处刑过,每一次的热映都对抄袭的热议都如影随形,连演员也被引火烧身。

为什么如此多网文IP会自带“版权原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和人口学院讲师储卉娟在《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中给出了一种解释,这是由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所决定的。

在她看来,网文写作是一条高强度、高耐力的生产流水线,数百万写手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创作群体,如果不走高度类型化、模式化的“套路”,没有谁能够N年如一日地保持每日数千字的更新速度。

不仅如此,他们争夺的是可以实时反馈、用钱投票,有共同阅读背景的读者群体。这让网文生产线类似于某种群体写作,大家合力打开着新的类型地图,贡献新的故事创意、世界观设定和人物形象,从而推动着网文类型的不断进化。网络文学也成为有史以来类型最为丰富、细分的门类。

某一类型的世界观设定等也会迅速被所有创作者吸收、借鉴,成为某种公共资源,某位大神开创的类型因此迅速发展壮大为一个新的网文分支,正如晋江站长在回应中所说的 “如果一个梗被创造出来后其它人都不能再用,那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穿越、重生、系统、无限、异能故事源源不断地产生。”

这种生产机制早已不仅限于网文之间,更渗透进了传统文学、游戏、电影、动漫等领域,几乎是所有类型的作品都成了被借鉴的对象。比如, 玖月晞的作品就被认为是小说、剧集、动漫等桥段的“大拼盘”。

《说书人与梦工厂》提到了网文中的“无限流”小说,开创了一个“必须”利用既有资源来“创造”新世界的写作方式,而既有资源则来自广受认知的传说、漫画、电影及游戏。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

出版年: 2019-6

文学评论家@斯库里 就曾表示:无限类的网文是无法作为IP存在的,因为存在大量的版权问题,除非把副本全都改成公版作品。

《少年的你》被指抄袭,网文ip自带“原罪”?

@斯库里 微博截图

04

“IP化” 正在扼杀网文生命力

然而,随着盛大、阅文等平台一个个做起了“迪士尼大梦”,这种不注重版权的集体创作也正在被资本收编,网文IP化的过程也意味着集体智慧的共有资源——梗,收缩为某个明星作家的版权,同时也意味着作者之间圈梗、抢梗、撞梗成为了家常便饭,作者粉丝之间的骂战愈演愈烈。

不仅如此,在网文IP向出版、影视、游戏等产业链条延伸的时候,版权隐患就称为一个“定时炸弹”,即使如《少年的你》规避了法律风险,也无法规避针对原著本身怒火的蔓延。

在我看来,《说书人与梦工厂》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情况,实际上 “融梗”与原创之间的紧张冲突一直冲突,也是晋江等平台一直在走的钢丝。网文的IP化与写手的明星化,进一步打破了靠集体默契维持的平衡。赚得盆满钵满的“融梗天后”对于网文创作者们的积极性是一种重大打击。

有一种说法认为2016年时晋江将判抄规则由习惯法改为成文法,是感受到了2015年阅文集团成立的压力,为了留住写手只能为网文IP化大开方便之门,长期来看对于其创作生态未必是一件好事。

虽然《少年的你》通过改编规避了版权风险,但网文IP终将面临着与版权制度的大规模碰撞。是网文的生命力被整体扼杀,还是版权制度因此而松动?这是其他国家都尚未遇到的问题。

但愿通过此次风波的充分辩论,能够促成这个问题的早日明朗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