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本第一回的批語:[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爲淚盡而逝。餘常哭芹,淚亦待盡。每思覓青埂峯再問石兄,奈不遇癩頭和尚何!悵悵!今而後惟願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書何幸,餘二人亦大快遂心於九泉矣。甲午八日淚筆。]

       對於“甲午八日”紅學界有各種解釋,有人認爲抄書者筆誤,應是“甲午八月”,但是,批語中“日”字寫得非常清楚,“日”就是“日”,不可能是“月”。還有人認爲應是“甲申八月”,提出這個說法的人,是爲了和“曹雪芹”的卒年相對應。很多人理解不了“甲午八日”含義,不惜篡改批書人的原意。

       筆者認爲:“甲午”不是指年份,而是指月份,“甲午”月的第八日,就是“甲午八日”嘛。那麼,它是哪一年的“甲午”月第八日呢?

       干支曆法中每隔五年,會出現甲午月,一般是在農曆的四至五月。下面是康熙四十五年至乾隆五十一年甲午月第八日對應的農曆的日子: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三。

       康熙五十年:(1711年6月13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日。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6月13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

       康熙六十年:(172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十九日。

       雍正四年: (172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十四日。

       雍正九年:(173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九日。

       乾隆一年:(173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五日。

       乾隆六年:(174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一日。

       乾隆十一年:(1746年6月13日)農曆四月二十五日。

       乾隆十六年:(175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二十日。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十六日。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十一日。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七日。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一日。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6月12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6月13日)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十八日。

       經過對比篩選,與“甲午八日”對應的日子只有兩個在小說中重點提到過,並且是紅學界極感興趣的日子。一個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6月13日)農曆五月初三,另一個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6月12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爲什麼這兩個日子特別重要?因爲:

       第一,小說第二十七回寫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 很多紅學專家對“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這句話極感興趣,認爲這句話隱寫了作者的生日,於是,紛紛上陣,各顯神通,用各種方法來驗證“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節”這一日就是作者曹雪芹的生日。

       第二,小說中薛蟠的生日就是五月初三,這是康熙年間的廢太子胤礽的生日,有紅學家論證曹雪芹的生日是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但是,“甲午八日”所對應的是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初三,康熙五十四年沒有甲午月。因此,“甲午八日”不是指“五月初三”。

       筆者認爲,甲午八日指的就是四月二十六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很多紅學家論證“四月二十六日芒種節”就是作者的生日,此說也有道理,這個日子的確隱寫了一個人的生日,但他不是作者,而是另一個重要人物“脂硯齋”,而“脂硯齋”就是那拉皇后的兒子永璂。因此,四月二十六日隱寫的是永璂的生日。

       永璂是乾隆皇帝第十二子,生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四月二十五日。這也不是四月二十六日啊!對,當然不是。

       關鍵在於“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請注意:次日,是指明日,明日是四月二十六日,那麼今日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所以,大觀園的姑娘們早早就起來忙活了,“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顆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颻,花枝招展”。姑娘們忙活的這一日,是“交芒種節的這日”,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如果姑娘們忙活的這日是四月二十六日,那就不能說“交芒種節的這日”,而應該說“芒種節的這日”。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四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所有的人都在忙活,脂硯齋說:“一園人俱得閒閒尋樂上看,彼時只有元春一人閒耳。”元春化身之一是那拉皇后,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她生下了十二皇子永璂,皇上興高采烈,後宮裏自然也一片歡欣鼓舞,紛紛呈禮慶祝。當然“只有元春一人閒耳。”作者描寫“交芒種節的這日”,大觀園的姑娘們紛紛早起,個個忙活着,是說後宮的妃嬪們爲皇后生子而慶賀。

       再看“未時交芒種節”,未:基本字義,相當於“沒有”、“不曾”, “未時交芒種節”的意思是沒有交芒種節這個時辰。那麼多紅學愛好者想方設法的去考證,都沒有把“未時交芒種節”這一時辰和四月二十六日對上,更無法和所謂的作者的生日對上。這說明什麼?說明根本就沒有“未時交芒種節”這一時辰。

       第二十九回,賈母一行人奉元春旨意到清虛觀打醮,張道士笑道:“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這裏做遮天大王的聖誕,人也來的少,東西也很乾淨,我說請哥兒來逛逛,怎麼說不在家?”賈母說道:“果真不在家。”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皇上的后妃們一生下孩子,立刻會有奶媽抱去餵養,當然是不在家了。張道士只是說四月二十六日爲遮天大王做聖誕,並沒有說遮天大王生於四月二十六日。由此可見,永璂就是遮天大王,他出生於乾隆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次日是四月二十六日,沒有交芒種節這一時刻。張道士爲遮天大王做聖誕,就是慶賀永璂的生日。

       在我看來,作者只不過是耍了個小小的文字遊戲,目的是爲了把永璂的生日隱寫進小說裏,而又不露出馬腳。

       甲戌本上的“甲午八日”的批語肯定是畸笏叟——敦敏批的。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永璂在長期的壓抑悲傷中不幸去世,年僅24歲。芒種節的第八日正是四月二十六日,敦敏批書時想起書中“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的描寫,這裏巧妙地隱寫了永璂的生日“四月二十五日”。如今又恰逢四月二十六日,敦敏憶起脂硯齋——永琪,悲涼萬分,於是,在乾隆四十一年甲午月的第八日,畸笏叟敦敏鄭重的寫上了令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甲午八日淚筆。”

       筆者認爲,這就是事實真相。

       “甲午八日”的批語充分證明,甲戌本的成書時間是在乾隆四十一年以後,當時,小說尚未全部完成,但脂硯齋——永璂已不幸去世。敦敏批寫這條批語的時間不一定是乾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也可能更晚。但他選擇“甲午八日”批上這段話是有深刻用意的,因爲這一天是四月二十六日,前一天“四月二十五日”正是永璂的生日,這和小說中的描寫巧妙地吻合在一起。

       筆者的某些結論也只是推論,並沒有直接證據,而且也不可能找到直接證據。紅學研究之所以出現各種說法,就是因爲沒有直接證據,如果有直接證據的話,還用研究嗎?但是,推論必須要合乎邏輯,必須形成證據推導的完整性。學術考證就像考古學一樣,考古就是依據出土文物進行邏輯推導。例如,人類的起源,誰能證明人類是由猿變成的?唯一的根據,就是類人猿的頭骨化石,其他所有原始人的故事和理論都是推導出來的。

       “曹家學”並非全無道理,因爲以胡適、周汝昌等紅學大師領軍的“曹家學”是以全本《紅樓夢》爲研究對象的。在後四十回中出現賈府被抄家,寶玉出家等情節,前八十回中也有曹寅寫的戲《續琵琶》,賈府的富貴情景有些地方也與曹家相似。絕大多數讀者看的都是全本《紅樓夢》。所以,自然就接受了《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傳的說法。

       如果公平的說,《紅樓夢》隱寫了兩部歷史,前八十回寫的是乾隆皇帝的情史,後四十回寫的是曹家的部分歷史。

       紅學各派之所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觀點,是因爲研究的版本不同。筆者是以前八十回版本爲研究對象的。

       《紅樓夢》內涵博大精深,作者堪稱舉世奇才,那一個個巧妙的佈局、一層層誘人的陷阱、一座座神奇的迷宮、一首首精妙的詩賦無不令人心馳神往,多少人深深陶醉在其中,終身不能自拔。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義無反顧的勇往直前。縱觀大千世界,能有哪一部著作能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鄙人才疏學淺,只窺見其中的一部分祕密,很多謎團至今仍未解開。非常希望能和廣大的紅學愛好者一起繼續探討紅樓之迷。

       本文由《新話紅樓》作者張凱慶獨家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