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牛河林區的鳳凰山村山巒疊翠、陽光充足、降雨充沛,土壤富硒,村民歷來都有種茶的傳統。上好的鳳凰山茶每公斤可以賣到1500元。然而,近年來,由於交通不便和管理缺失等多方面原因,鳳凰山茶逐漸走向沒落,鳳凰山村也失去了昔日的輝煌,直到市財政局農發辦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鳳凰山村後,一切又發生了變化。

2014年,市財政局農發辦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鳳凰山村後,通過足印農家和實地考察,發現鳳凰山茶猶如一顆蒙塵的“珍珠”,有着巨大的價值潛力,更是村民脫貧致富的“法寶”。於是工作隊利用自身職能優勢,幫助鳳凰山村招商引資、完善基礎灌溉設施建設、邀請專家前來傳授種茶經驗,促進鳳凰山茶向規模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丹江口市大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朱科說:“公司預計一期投入8000萬元,通過對鳳凰山茶廠整體的噴灌、除蟲、除草、修剪、補苗等一系列茶園改造,包括後期對茶葉的生產加工,我們準備上紅茶、綠茶、黑茶三條生產線來解決當地整個茶葉的生產鏈的整體問題。”

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製茶都需要大量的人力,這對於缺乏勞動力的的鳳凰山村來說是個難題,工作隊利用自身信息靈、人員熟的優勢幫助村裏爭取項目資金,協助村兩委購置了先進的茶葉一條龍加工設備,解決了這個難題。

市農發辦駐鳳凰山村第一書記張照龍說:“這條設備從今年3月28日試機成功,目前已加工鮮葉一萬多斤,產值200多萬,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雖然工作隊把大多數精力都用在茶產業的提檔升級上,但其他幫扶工作也絲毫沒有落下,上門走訪、宣傳政策、幫助羣衆解決矛盾困難都做的頭頭是道,不斷的爲村裏建設“添磚加瓦”,現在,乾淨的街道,熱情的村民,秀麗的風景,讓生活越來越有盼頭的鄉親們笑開了顏。

貧困戶周輝兵說:“現在農發辦在我們這駐隊,我們也得到很多優惠的政策,搞獎補和產業,現在我學了個駕照,又搞了個農家樂,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靠着村兩委和工作隊的不懈努力,現在鳳凰山的茶產業逐漸走向規模化、規範化、統一化的方向,鳳凰山村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牛河林區鳳凰山村支部書記成傳林說:“市財政局農發辦2014年進駐鳳凰山村以來,先後幫我們村爭取了農發項目、國際農發基金項目和“一事一議”項目,給我們村建設了蓄水池三座、堰塘三口,鋪設管道6000餘米,修的機耕路6000多米,不斷改善了我們村的農業基礎設施;此外,他們還先後籌措資金三萬多元,給我們村購買有機肥40多噸,進行農戶給於肥料補貼;並協助引進河南大智科技公司,對茶園進行提檔升級,帶動了我們村的觀光旅遊,同時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